吃完舌头变黑的楠火锅,暴露出了更多问题

曹操曾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对如今的很多年轻人来说,美食才能抚慰人心,尤其是火锅,一顿解决不了,那就来两顿。然而,近日有网友吃火锅却吃出了烦心事,其与母亲在楠火锅就餐后,两人的舌头都变黑了,看着像中毒一样,此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1.吃完楠火锅,舌头变黑像中毒?

据媒体报道,该网友称,当天吃了牛蛙、土豆、豆芽、卤猪蹄、鸡脚、卤肥肠等不应该会导致染色的食物。当时,火锅负责人说,舌头变黑可能是因为铁锅。但是6月15日,楠火锅官方账号在该网友的评论区做出了回应,表示工作人员做出的回复不实,将安排博主及同行人去医院检查,并将锅底样品送检,给所有顾客一个交代。事情引发关注后,有多位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那时还以为是生病了。

500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对于楠火锅的回复,有网友认为应该和铁锅无关,也有网友怀疑是亚硝酸盐导致的。6月17日,楠火锅发布了事件说明,否认了网友亚硝酸盐、循环使用锅底的猜测,表示“楠火锅使用的食材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决不存在网传的亚硝酸盐等食品安全问题”。同时,承诺“所有门店使用的汤底均为一次性食用”。至于导致舌头变黑的原因,还需要等专业机构的检测结果。

500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导致舌头变黑的原因还未查出,相关评论区,网友又提出了新问题,吃完拉肚子、鸭血煮不熟、肠胃炎等等。还有网友认为,“楠火锅=难吃的火锅”。值得一提的是,曝出吃完楠火锅舌头变黑的网友,之后也出现了拉肚子的症状。

2.火锅行业为何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官网介绍,楠火锅起源于1993年,如今已成为新锐火锅现象级代表品牌,多次在大众点评榜单热门榜上排名第一,单月排队2万+。窄门餐眼显示,目前,楠火锅在全国拥有485家门店,人均消费101.11元。创始人张文浩对媒体表示,未来希望楠火锅可以做到万店规模。但在冲向万店的过程中,楠火锅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去年,楠火锅回龙观店被曝出存在把发酸猪蹄用开水冲洗后继续使用、猪蹄长毛发绿后才丢弃以及食材掉到地上后继续使用等问题。随后,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又发现该店还存在生熟食品混放、食品调味料过期等问题,并立案调查。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网友投诉楠火锅牛肉不新鲜导致急性胃炎、调料区有飞虫、虾滑有怪味……

500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仅发生在楠火锅身上,海底捞、呷哺呷哺、小龙坎等品牌都曾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前不久,有消费者称,海底捞给自己提供的饮品是二手的,且其中放了疑似药丸的物品,今年4月,海底捞的锅具被发现有明显污垢。2022年,呷哺呷哺因饮品中出现非食品级塑料袋,被罚款3000元。2018年到2022年,小龙坎先后被发现使用“口水油”、售卖发酸变质肉、餐具拖把清洗用一个盆、制售地沟油、后厨环境脏乱差等。

500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有业内人士认为,火锅行业之所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主要是因为行业有利可图,使得商家大量进入,连锁品牌加速扩张,但企业相关管理机制却并不完善。

3.火锅品牌要“闯关”?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96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689亿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火锅品牌来说是个机会,但也意味着市场竞争加剧。截至2018年底,国内火锅店数量接近40万家,其中,海底捞凭借1360家门店成为门店数量最多的火锅品牌。

数量增多,也对火锅店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火锅主要分为川渝系、云贵系、粤系、北派和其他类型。《2023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川渝火锅店在国内火锅行业占比最高,2018年时已超过60%。但大多川渝火锅在锅底和菜品上大同小异,这使得部分火锅品牌面临同质化的问题。为此,海底捞、凑凑等火锅品牌已经开始“卷”自制饮品、“卷”服务,力求为消费者带来多样化的体验。

500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除此以外,火锅品牌也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近两年,海底捞、凑凑、巴奴等火锅品牌因涨价被网友吐槽,海底捞和凑凑曾坦言,成本上升是涨价的原因之一。火锅品牌固然可以通过涨价来维持利润,但在消费者的反对声下,如何平衡成本与价格是一个问题。

随着“黑舌头”事件引发关注,楠火锅吃完拉肚子、肠胃炎等问题也暴露出来,除了“黑舌头”,楠火锅或许也应该给这些网友一个交代。你吃过楠火锅吗?体验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