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三体钱途无量,票房规模或达200亿,建议大公司买断经营

6月16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个论坛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先生透露一个消息,张艺谋将执导电影《三体》。

 

500

 

消息传出,在各大平台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曾长期追踪观察张艺谋、任正非等有关领域顶尖人才,对此,有一定发言权。有些看法可供大家参考。

 

首先,以张艺谋的创作精力、才华和智慧来说,拍好三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500

 

更值得一提的是,越是大项目,越有挑战性,越能激发艺术家本人的创作灵感和意志。

 

当然,前提是合作公司老板及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干涉。

 

其次,三体项目由来已久,是一个大体量的科幻题材,关注的粉丝、科幻迷也很多。

 

500

 

之前,也有几版成功或不成功的团队。

 

究其原因,除了导演才华和合作理念,资金是否充足、有保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光线是一个擅长小成本电影的龙头公司。相对而言,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东西。

 

未来,光线能否在具体项目上保证提供与三体匹配的充足资源和费用,团队或将承受一定考验。

 

第三,电影拍出来后,票房如何,完全取决于营销是否成功。

 

电影市场化至今,市场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好的电影也需要合适的营销。

 

特别是近几年来,营销是不是做的成功,直接决定电影是一日游?还是长线现金机?

 

就光线与张艺谋之前合作的三部电影经历来看,电影营销、特别是主旋律大制作电影的营销恰恰是光线弱项。

 

无论是《狙击手》、《坚如磐石》还是《第二十条》,占尽天时地利、顶尖级的优秀演员参演,票房却寥寥无几、差强人意。

 

特别是像《坚如磐石》、《第二十条》那样的现实主义杰作,张艺谋呕心沥血,精雕细琢,张国立、于和伟、马丽、雷佳音那样级别的演员倾力加盟,只要营销稍微过得去一点,票房肯定突破历史记录。

 

遗憾的是,竟然没有一部电影票房超过30亿。《坚如磐石》更是只拿到了耻辱性的13亿多一点。

 

实事求是,无论是光线还是王长田当然也想票房越高越好、钱越多越喜欢,不会傻到不要钱、嫌弃票房多。

 

问题是当一家公司习惯了小成本项目操作,而且在他那个舒适区里也是成功的龙头企业,这种情况下,你希望他们突然改变思路、追求大投入大产出,可能也有点强人所难。

 

所以,哪怕某部张艺谋电影票房预计可达150亿,但要光线一下投入10亿、15亿营销费用,可能也不是他们喜欢的思路、或擅长的经营观念。

 

他们喜欢的就是多点开发,每个点投1~3亿,然后能收多少就多少。亏了也不心疼,赚了就是祖坟冒青烟。

 

毕竟,如今中国电影市场还在蓬勃成长阶段,只要人不是太傻、电影风格太别扭、演员太出戏,与观众格格不入,基本上回本赚点小钱还是没问题的。

 

聚少成多,公司也能活的有滋有味。

 

所以,平心而论,从光线来说,有其合理之处。这种模式确也无关优劣对错。

 

只是文化关乎国本、国运。电影是特殊的商品,肩负特殊教化和历史使命。

 

张艺谋作为国宝级导演,无价之宝、稀缺资源,年龄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珍贵。

 

新时代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逻辑上,就需要充分发挥张艺谋这些已在国际享有崇高地位和声誉的艺术家价值。

 

全体国人也需要更加珍惜他。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张艺谋的电影就不仅仅是某个公司的单一项目、私人财产,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而应当尽最大可能利益最大化。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如果以张艺谋电影《满江红》为参考的话,只要营销足够得当,未来三体票房或将达到史无前例的200亿元左右也不一定。

 

建议腾讯、抖音或阿里巴巴这类不差钱的互联网大公司勇敢站出来,花点钱,从光线手里买断三体项目的运营权。

 

利国利民又利己,不亦乐乎?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