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周评|蜜雪冰城困在“食品安全”里

500

《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食品安全老钉子户、“黑红”扛把子屡屡冲热搜的蜜雪冰城又翻车了。

近期,蜜雪冰城员工伸进水池洗脚引发外界关注。蜜雪冰城随后表示,经核实,视频中的店员为门店老板父亲,因工作中脚部烫伤,用冷水应急处理,出现该行为。目前已对涉事门店责令闭店,并对该门店进行消毒,对全体店员进行规范培训、整改。

500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通报表示,由于该员工在操作区水池内冲洗脚部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执法人员责令该门店立即进行全面的场所清洁与消杀,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目前,该门店处于闭店状态,将对其卫生消杀及整改工作等相关情况持续跟进。

随后,执法人员对蜜雪冰城总部进行了约谈,并提示其应对各门店加强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大巡查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约谈中,该公司提供了当日监控视频记录、涉事员工脚部烫伤照片及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断证明。

当然,针对蜜雪冰城的说法,在消费者群体也引发不少负反馈。

500

对于食品安全的负面声量,蜜雪冰城敢说行业第二,恐怕没有其他品牌敢说第一,近些年来看,“雪王”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与热搜形成共振效应。

2023年3月18日,《港湾商业观察》发布了《港湾周评|当蜜雪冰城将“黑红”进行到底》;2024年1月29日,《港湾商业观察》发布了《蜜雪冰城弃A赴港寻梦:负面“热搜狂魔”,食品安全投诉隐患重重》;今年315前夕,《港湾商业观察》再度发表了《315权益观察|书亦烧仙草偷工减料“欠道歉”,蜜雪冰城黑红式热搜常客》。

围绕着蜜雪冰城的热搜频率,无论是市场诸多消息,还是《港湾商业观察》的持续关注,都表明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与事故可谓多如牛毛。

据《港湾商业观察》不完全统计,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蜜雪冰城曾先后37次登上微博热搜,词条涉及“干掉蜜雪冰城的是旁边的蜜雪冰城、蜜雪冰城涨价、蜜雪冰城被曝喝出蜘蛛、蜜雪冰城回应顾客在饮品中喝到大蟑螂、蜜雪冰城食材频改标签过期继续用”等。

如此多问题之下,蜜雪冰城似乎依然我行我素,食安顽疾看不到真正的刮骨疗毒。

稍微更长时间来看:2023年“3·15”前夕,蜜雪冰城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北京消协点名。2023年上半年,蜜雪冰城在北京共有28家门店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位列连锁餐饮品牌榜单第一名。

2022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新京报随机应聘进入江苏南京市的两家蜜雪冰城门店,发现其使用应“废弃”食材、偷工减料、用工不签劳动合同等诸多问题。

截至6月14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蜜雪冰城有6803条投诉,近30天投诉量有242条。数千条投诉中,围绕着蜜雪冰城喝出头发、喝出苍蝇、喝出异物的问题更是相当之多。

500

作为一家知名度较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同时,蜜雪冰城近年来也持续在A股和港股冲刺资本市场,说明公司做好了以公众身份的定位来接受全民监督,然而却总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打转。

这样对食品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既辜负了消费者,同样也漠视了投资者,因为即便公司规模效应及盈利能力不错,但屡屡被负面热搜捆绑住的蜜雪冰城,投资价值无疑将大打折扣。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实现营收分别为103.51亿、135.76亿和153.93亿;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9.12亿、20.13亿和24.53亿,实现毛利率分别为31.3%、28.3%和29.7%。

同一时间,蜜雪冰城的门店网络分别为20001家、28983家及36153家门店,其中超过99%的门店为加盟门店。

从1997年成立至今,蜜雪冰城已经发展了27年,这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企业的生存周期,也一定程度上经历过市场的周期波动。

显然,从年限、盈利能力及门店角度,蜜雪冰城的竞争力都足以让人信服,这是极其重要的宝贵资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庞大的大象,总是无法解决消费者最为关心且异常敏感的食品安全时,这也意味着蜜雪冰城的风险将无穷无尽,相当巨大。

这是蜜雪冰城身为大企业亟需解决的核心病症。(港湾财经出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