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只有兩千多萬人口,只能挑精揀肥地發展,能發展成這樣已很了不起了

【本文来自《台灣不是靠大陸賺錢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by
  • 看了你的说法,忍不住还是说上几句吧,未必正确,权做交流。

    首先股市的涨跌、股指的高低,有特别大的时效性,能看得出,你是想把这个和台岛踩到了ai产业赛道联系起来,言语中可能还想顺带与大陆的股票市场做一些关联影射……考虑到你大概是个有些责任感、有些担当、算不上胡搅蛮缠的人,能说出这些话都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这些结论是禁不起推敲的。

    第一,台股因ai产业创了新高,在我看来大概说明一个关键问题——岛内目前产业结构单一。电子产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分得了一杯羹,甚至说的上是影响巨大,这是好的,但是股市却因为一个产业概念,发生了创出新高的情况,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这种情况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大陆,都不可能发生,因为某一个产业或者几家公司利好,不可能带动全市场出现新高——它们的经济体两巨大,经济结构相对比较完整。这反过来也说明这些市场或者组织体,能够对于经济负面事件发生的时候,具有强大的对冲或者缓冲能力。毕竟哪怕是荷兰的郁金香和“大英”的东印度公司,最终也有它注定的宿命。

    第二,岛内对于股指创新高其实是应该心怀警惕的。昨天美联储发布了新的关键数字——cpi表现好于预期,这就让市场上对于年内降息预期,变得更加确定起来,而且降息幅度也可能加大。在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中,资本会像潮水一样在大多数人的眼皮底下涌入曾经抽离的市场,开始准备它的再一次收割。而台湾地区因为具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也自然而然是逃不脱这一命运。这一点上台湾地区与大陆不可同日而语(其中原因不具)。所以对于一个爱土、有责的人来说,可能要留有一些审慎。也就是说ai题材是一个资本涌入的动机,而事实上的“美国资本”,借由“精神上的美国人”,将钱带到了岛内。这时候就不得不提那个佩罗西。当大陆认真严肃的考虑两岸统一的时候,她上了岛。目的是什么呢?是给2300万人打气吗?不能天真幼稚的那么认为。从她的行程、她见的人、她表达的意图都能看出,她是去搬“台积电”去了。说白了台积电不是别人的,是“美国人”的。她怕她的精美“瓷器”因为意外的发生,被碰坏了。其他的她根本没那么在乎。

    第三,有一句古话叫做饮水思源,如果我生活在岛内,怕是会对台岛为什么能够与目前还未产生具体影响效益的“ai”产业产生较强的关联关系,做一个梳理。首当其冲的怕是当年经国先生的改革,以及以战略眼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引进和扶持。作为人,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忘本的。当然,有些人(可能包括你)可能因为偏见或者情绪的原因,认为那是张忠谋的功劳,甚至是美国人的功劳,如果这么想,那就更加的错上加错,为什么?晶片产业是高污染、高耗能、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同时要求劳动强度的产业,当时美国人能够把其中一块剥离给台湾地区,就已经考虑清楚了。只不过怕是美国人也没有想到这个产业能这么赚钱,中国人(主要是岛内人民)能够把一个辛苦的事情做的那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从老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文化,荫翳着我们。包括小蒋先生所做的一切。这些是不容忽略的事实。而日据期间影响到的一些岛内民众,是带着偏见和情绪,完全不这么想的。这些人很多都汇入了台独群体之中。

    印象当中李敖曾经剖析过岛上的人,他好像说过岛内民众厚道但是糊涂,同样也说过岛内民众伪善并且短视。当我们遇见一种现象,还是要思考一下它的本质的,而对于本质的确定,很多时候于己、于人,甚至于子孙万代,可能都会产生影响。

    我不会评价你一直坚持的一些想法,因为对于一个正直、坚持、厚道、有责任感的人而言,很多话在特定时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对于可能存在较大影响的好坏,还是免不了说上几句。

    台积电是美国人的,关联台积电的很多存在,自然而然就成了美国人的趁手工具。说起来,自从小蒋先生去世之后,岛上还出来过什么有长远眼光的人吗?现在那些电视上、庙堂里整天“撕皮裸肉”、“谩骂攻讦”的,真的有存在的价值吗?

    就像大陆很多老人那句话——他们到头来都是毛主席的人,就目前为止,你们绝大多数怕还是小蒋先生的人吧。

台灣能有今天發展,是多重因素的,老蔣撤退來台,確實帶來大批人才,小蔣也確實勵精圖治。

我大學中幾個很佩服的老師,是大陸來的,我求學生涯的老師,有很多都是大陸的,那些無私無我地奉獻的官員,孫運璿,李國鼎,返台奉獻的潘文淵,甚至張忠謀,都是大陸出身的。

這個因素,我反覆和我的孩子提起。

台灣只有兩千多萬人口,只能挑精揀肥地發展,不可能什麼產業都要,能發展成這樣,我覺得已很了不起了。

若台灣有兩億人口,華碩,HTC早就做得起品牌了,但內需太少,撐不起,PChome早就做電商了,有眼光又如何,就是撐不起。後起的阿里巴巴有大陸為依托,迅速崛起。

台灣過去及目前專注的產業,應該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風險比較小的,世界需要晶片,需要3C,需要AI,台股創高只是這些產業成長的自然結果,而非一時炒作的題材,盈餘是一直在增長的,一直在發給股東的,政府稅收也一直在增加的,不是股價在虛高。你若將台股的巿盈率和陸股比一比,便明白了,台積電大概33倍,中芯是一百倍。台積電若是中芯的巿盈率,股價還要翻三倍。陸股的風險,比台股高多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