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跟我上”,这六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6月12日,解放军报刊发《关键时刻,敢喊“让我来”“跟我上”》一文,讲述了西部战区空军部队任务来了争着上,困难来了带头冲,挺膺担当的先进事迹。这种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是怎么形成的?笔者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从而汇聚层层尽责、人人担当的磅礴力量。

当遇到战机改装难题时,飞行骨干周亮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探索新领域、破解新课题。在他眼里,“担当者就是要在最吃劲的地方当好顶梁柱、承重墙”。在骨干的带头下,大家最终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完成跨代改装,快速形成战斗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500

当一切准备就绪,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计划在新建营区大干一场时,他们接到上级通知:抽组一个整建制机务中队,奔赴地处高原的新单位。没有徘徊和迟疑,二中队党支部书记称:“最终选调哪个中队上高原,听上级命令。我们有且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坚决听从组织安排!”正是因为干部带头,深入搞动员,大家才甘愿牺牲个人利益成全“大我”,从而升华认识、凝聚共识,形成“人员跟着战机走,党让到哪儿就到哪儿”的统一思想。

“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西部战区空军部队用实践证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键时刻敢喊“让我来”“跟我上”,才能形成无声的命令,凝聚起“一呼百应”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习主席深刻指出,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常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带兵人如果不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稀稀拉拉,却对战士们颐指气使,这样的内部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也难以团结一致,形成强大合力。

革命战争年代,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句“给我上”,虽然只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无论面临何种艰险处境,我军的干部都是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而反观国民党军官则往往站在后面,空喊口号。人心向背,胜负立判。

“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着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抗战时期,八路军平汉纵队司令员范子侠这句慷慨激昂的战斗誓言至今读起来仍让人热泪盈眶。纵观人民军队的战史,这样动人的情景从不缺乏:当战场形势危急的时刻,营连干部相继牺牲后,一个个排长、班长都能扛起旗子、继续冲锋,如此前赴后继,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而当战士完全牺牲后,班长、排长、连长们也能英勇地冲上去,奋勇杀敌。人民军队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足以惊天动地,感动山河。

500

正如许世友将军所说:“有带头冲锋的官,就有不怕死的兵,部队好的战斗作风是靠好的指挥员带来的。”事实的确如此,正是因为无数干部骨干冲锋在前,主动战斗在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重大斗争的最前沿,才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和巨大的感召力。这也是我们的队伍一直以来能够上下一心,坚如磐石,打不垮、走不散、击不败的制胜之道。

以身作则是最有力的动员,也是最有效的引领。一句“让我来”“跟我上”,体现出的是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锐意进取、知重负重、担当有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责任态度。然而,不可否认,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担当作为的现象。有的不愿喊、喊不出、叫不响“让我来”“跟我上”,缺乏“我先上”的勇气和魄力;有的遇到问题不知从何处入手,摸不清规律、把不准方向,缺乏“跟我上”的领导能力;有的官僚主义作风尚未彻底根除,认为自己主动带头干就是“丢面子”“失身份”……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正视这些问题,良好官兵关系就得不到巩固加强,更何谈一呼百应,凝聚起强大战斗力的生动局面。

500

须知,敢于担当,从来都不是轻飘飘的话语,而是战天斗地的实干苦干。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白,带兵打仗关键在一个“带”字,只有自己做到身先士卒,战士才能跟着冲锋陷阵。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感召战士,用身体力行激励战士;面对官兵诉求和单位建设实际难题时,不能推诿搪塞,而是要敢于迎难而上,主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艰巨的备战打仗任务时,带头树立务实作风,一心研战谋战,带领战士们把矢志强军的精气神牢固立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能团结一心,催生出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战斗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