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的橋頭堡

作者:張志剛,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500

中国加入WTO开放贸易造就了东南沿海,地缘政治把中俄关系推向历史高峰的今天,给了龙江作为“地缘”的桥头堡这个机会,怎么向“中俄”努力落地政策和资源,为之机不可失。

500

在當前的大形勢發展下,黑龍江省最大的戰略優勢就是毗鄰俄羅斯。

自沙俄時代開始,俄羅斯就對土地有餵不飽的胃口。

從晚清時期,俄羅斯佔據了大片中國東北的土地,並將黑龍江省沿日本海的濱海地區據為己有。

俄羅斯自此就擁有了不凍港海參崴,但就使得黑龍江失去了任何出海港口,到最後只能依靠通江出海,在發展上受到了多方面的掣肘。

但黑龍江與俄羅斯有大約三千公里的陸路邊界線,這裡就成為全國發展對俄全方位關係的橋頭堡。

中俄關係被形容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其中一組雙邊關係」和「最好的一組大國關係」,黑龍江在中俄合作上有無可比擬的突顯優勢。

500

但站在黑龍江本省發展而言,就出現「過境者多,落地者少」的問題。目前中俄的經貿關係,仍然是能源為最大宗。

在2021年,我國石油總消耗7.1億噸,進口5.1億噸中,有16%來自俄羅斯。在天然氣方面,俄對華出口總量超過40億立方米,是第三大天然氣供應國。

這些能源進口,黑龍江都是最重要的通道,這和其他進口產品如食品、木材、金屬礦沙等,都是經黑龍江進口然後通達全國。

黑龍江這無可比擬,也無可取代的全國性價值,卻不能完全反映在其本省經濟發展,尤其是本省的GDP之中。

缺乏落地的經貿和工業製造項目,是令到黑龍江人口不斷流失的主要原因。

要維持甚至加強黑龍江這個邊疆要塞的戰略位置,就必須扭轉這種失衡的狀態。

黑龍江對俄的交通基建方面一直是進展良好,中歐班列由黑龍江境內經滿州里(內蒙自治區內)直通俄羅斯再抵歐洲。

500

因為中間只經俄羅斯一國國境,與西線經新疆出境,中間途經中亞多國的走線,在分散風險方面有其重要的角色。

而隨著同江大橋和黑河大橋的落成,以及綏芬河口岸的進一步完善,黑龍江對俄的物流網絡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備,這成為貨物經俄羅斯從海陸兩路進入中國國境高效便捷的途徑。

而這種「多式聯運」的模式,在中俄不斷加強合作關係下,將不斷優化提升。

所以黑龍江未來的考驗,是在過境設施不斷擴展優化之餘,更要加強落地項目的投資,那才可以吸引人才,充實這個邊境戰略要衝。

要增加在黑龍江的落地投資項目,在過去的漫長時間,俄羅斯都不是具有強大助力的因素。

因為俄羅斯的優勢,仍然是能源和農林方面,農林包括承包農場和林場,在工業和商貿的合作基礎則非常有限。

主要原因,是俄羅斯的重點在西側,打開俄羅斯的地圖一看,8個聯邦管區,中央管區在最西端,另一端就是遠東。

顧名思義,就是在那遙遠的東方,俄羅斯本身定位就是歐洲國家,遠東管區既遠且東,那就是邊沿地帶了。

遠東聯邦區面積620萬平方公里,也就是6200個香港的大小,但人口只有6百多萬,不夠香港的九成。

而遠東不少土地,都是從中國霸佔回來,這令到對土地有特殊情意結的俄羅斯有強烈的不安全感,生怕完全放開,大量中國公民會移入,尤其是黑龍江東側海參崴一帶。

種種因素交織起來,遠東區就長期被「冷處理」。

那中國東北和俄羅斯的地區性經貿合作,也就自然熱不起來;黑龍江對俄這張處於壟斷優勢的區位牌,也就亮不起來了。

但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於前,揮軍入侵烏克蘭於後,這些軍事行動徹底改變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

為勢所迫,俄羅斯必須把遠東區的發展端上枱面來,以取得東西平衡。

當遠東區不再被視為邊陲地帶時,發展資源也會大幅增加。

500

這也扭轉黑龍江發展的偏側,除了跨境基建物流之外,也可以爭取新的投資項目落地。

在目前最新的形勢下,黑龍江應抓住俄羅斯東向和國家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機遇,向中央爭取把黑龍江省定位為「歐亞大陸經貿走廊橋頭堡」的國家級別平台。

這個戰略定位,將使黑龍江打造成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並成為對俄合作的先行示範區。

這一作用就相當於廣東對於港澳;福建對於台灣;廣西對於東盟的重要程度。

先由黑龍江對俄邊境做起,參照新疆和哈薩克斯坦邊界的霍爾果斯自由貿易區的模式和操作,將兩國的海關往後移,劃出一個片區由中俄兩國共同管理,使兩地市場在此充分融合,並方便兩國和第三國的人員進出。

有了這個自由貿易的基礎後,再從這個合作區向中俄兩國其他地區擴散。由經貿這一塊先做起來,往後再探討其他合作範圍。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