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不要学医这件事情
来源:微博@庄时利和
关于要不要学医这件事情。
又到了每年填报志愿的日子了,这时候我总会收到一些来自周围亲戚朋友、以及一些来自网上的咨询。翻出我以往的回答,供大家参考,我不会主动推荐别人学医,但我想让你知道学医大概是什么样的。
其实,学医这个事在择校上很看是否掌握信息差。它不像一般专业,985、211的就一定比普本强,国内有一些可能在大众看来名不见经传的独立医学院校,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排名比名校还高;或者有比学校名气还大的附属医院,强大的校友网络,在就业对口上非常有优势。这些信息,很多家里没有医学从业者的话,是不清楚的;但知道这些信息,择校的视野就能一下开阔不少。
今天小破站联合中青报发起的这个「宝藏大学」,在为分数落在普本区间的考生家庭打破信息差、提供更多可能选择方面,就是一个蛮好的活动。我今天也会跟大家聊聊这一类医学院校应该怎么选。
这个回答,面向的群体应该更多的是高中生。所以我也在想,当我面对17岁的自己时,我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一
先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经历。
我是福建的考生,当年高考分数606,全省三千多名,大约前2%,然后我志愿就填了南方医科大学。
我自己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后来对脑科学很感兴趣,硕士去了日本北海道大学,我们研究室主要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筛查方法,不过现在已经不在临床了。我老婆也是我大学同班同学,她现在还在临床一线,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
客观来说,在大家所熟知一些国家中,中国应该是当医生最容易的之一。我只有中国的医师资格证,但我也了解像日本、美国等国的医师执照考试流程。首先读医的门槛就很高,日本无论是国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偏差值(类似中国高考分数线)最高的专业基本都被医学部承包了;现在去美国读研的中国人如过江之鲫,但申请读医学院的凤毛麟角。为啥?难于登天呗。国外医学院毕业后的培训也比国内更严格更苦逼。
整体而言,中国的学医门槛很低。这是一把双刃剑,缺点是内卷非常严重,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优点是有让更多的年轻人有学医的机会。
所以如果你想学医,国内的医学教育体系其实给了你更多的机会,让你实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更难实现的梦想。
二
其实在选择是否学医这个问题上(包括选其他别的任何专业),我觉得你应当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你想要什么?-你有什么?-你愿意付出什么?
如果你是希望救死扶伤,那学医挺好;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以后能养家糊口、受人尊重的职业,那学医挺好;如果你对医学本身就非常感兴趣,那你学医再适合不过了。
学医其实有很多不同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等等。如果你想以后去医院当医生,一般就要报考临床医学专业(或者想当牙医就要报考口腔医学)。和其他绝大多数专业不同的是,临床医学本科是五年制的,有一年是在医院实习的,另外现在医院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想进好点的医院,至少需要硕士或者博士学历。
这也对应着我们上面说的学医低门槛,进来比较容易,但由于现在内卷严重,大家扎堆想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毕业后想进大医院,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过,低门槛只是相对的,这不意味着招分就低了,大多数有医学院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尤其是八年制)的招分通常是在所有专业当中最高的那一档,你在填报志愿时要心里有数。
因此医学教育的培训年限往往比其他专业更长一些,而在读研或者刚工作阶段,这些年轻医生的收入并不高,相对于同年龄学金融、计算机的同学来说,你的收入可能会差他们一大截。
所以这就到了后面两个问题,你有什么?你愿意付出什么?
-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可以支撑你这几年低薪收入,那我觉得学医没问题;
-但如果你需要一份在读完大学之后就能立马有不错收入的工作,减轻家里负担,那我觉得你学医要慎重。
另外就像上面所说的,学医年限更长,而且学医的压力确实比较大,我五年读的书(仅算教材)垒起来厚度跟我身高差不多。如果你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你学医要慎重。学医的人没几个不熬夜的,尤其是考试前,每天读到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三
上面这就是你决定学医之前,要认真思考的三个问题。但总体来说,我认为医学还是一门很有趣并且很实用的学科。
你想想当你以后高中同学会上,大家是对你编写的某个程序感兴趣,还是想听你侃侃某个健康小知识?我自己在读高中时,曾经很感兴趣的是医学院的尸体(尊称叫大体老师),其实当我们真正在系统解剖课上第一次见到尸体时,并没有人感到害怕,更多的是好奇。
学医会让你了解人体的结构、生理规律,了解一些疾病是如何发病的、有什么症状、需要如何治疗。涵盖了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药理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也都是我们要学习的。
所以我说,医学是门有趣而又实用的学科。这门学科能满足你的好奇心,也能在你或者家人生病的时候更加从容。
四
所以如果你对医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填报医学院校,那么接下来你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选择院校?
这里有三点需要强调的,
首先医学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许多独立医学院校的排名并不一定很高。知名综合大学的医学院有很多很好的,比如北大、复旦、上海交大、中大的医学院,这些医学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的分数线都非常高。
但有一些独立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也是非常热门的,比如@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这些都是非双一流高校,热门专业的分数线也很高,但是整体低于上面综合大学医学院。
并且,报考医学院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你是哪里毕业的,你在哪来就业的概率就非常高。所以如果你以后想在家乡工作,离家人近一些,同样分数下你可以考虑报考本省分数较低的医学院校热门专业,而不是拼外省(尤其是北上广)的知名医学院,有第一志愿被调剂的风险。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在基本上好的医院要求是至少硕士(或者博士)起点,你大概率还需要考研,那时候也是一个选择机会,但同样的,读研报考本校的难度相对也会低一些。
最后,注意并不是所有医学专业毕业后都能当医生的。执业(或执业助理)医师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临床、口腔、公卫和中医(现在还有个乡村全科,但是将来的路径很窄)。所以广义的「医生」,通常指的就是拥有以上几类中任意一类资格证的人。医学院除了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其他本科专业,每个专业将来可能都有各自的资格考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跨学科大类报考的,详见图1。临床的执业医师必须本科学临床的才能报考,本科学临床的将来也不能考口腔的执业医,反之亦然。
所以如果你报考的是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这些专业,将来都有各自的就业方向,但是都无法当医生。最简单的一个判断方法是,能当医生的本科专业,至少是五年制的。
五
当然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还有,学医毕业后前景如何?
其实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本科同学,大家都是在差不多区间的考分下进的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但是现在大家的工作都不一样。
我们宿舍,除了我以外另外三位哥们都做了外科医生,分别是肝胆外科、骨科和泌尿外科;我的同学里面,大多数(>80%)还在国内当医生,也有在北美行医的、在英国搞科研的、转行去做药品、器械的或其他行业的也有。很多人关心医生的收入如何。简单来说,这个行业暴富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中产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具体医生收入有多高,取决于专业、工作年限和科室绩效等。
我想你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医生吐槽自己收入低,但是你们见过真正转行的医生应该不多。干一行吐槽一行是常态,其他行业也一样,但其实大多数医生的收入还是可以的。而医学更多是一个拼后期的专业,无论社会如何变迁,这个专业都是一个铁饭碗。和你大多数选择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你的后期优势会比他们大不少。
六
我最感慨的一点是,我们许多高中生花了三年时间苦读,做了无数卷子,经历无数考试,但是在最关键的院校/专业选择上却只考虑了十几天。一些希望学医的考生对医学院校了解非常有限,分数不低但只想跟更多人去挤招分更高的独木桥,我希望大家在填报志愿前多问问专业人士的意见。一些普通医学院校里面,也有着宝藏专业,在某些领域能排名全国前列。
最后,欢迎大家报考@南方医科大学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院校代码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