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人的饭碗是怎么弄丢的?

500

文:蔡垒磊

昨天刷到了很多关于武汉等城市的无人出行新闻,有两句感慨:有些事情,你觉得很近,其实很远——10年前就在说无人驾驶,总以为“明年就实现了”,结果一直等不来;有些事情,你觉得很远,其实很近——当你放弃等待希望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事情发现了变化,而当你不把这种变化当一回事的时候,没多久就会发现,你不得不跟上这种变化。

可“跟上变化”这件事有快有慢,总有人要跟趋势作对,他们不愿意跟上变化,比如说电商,说直播挤压了实体的生存空间,说一个100人的公司,破坏了几万人的生计——那这个100人的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价值,是强制别人接受的吗?不是的,是人民自愿的选择,那人民为什么要选择?因为它的价值更大。那么问题来了,几万人都打不过人家100人,这不是低效是什么?是不是活该被取代?否则这个世界就不需要技术进步了,技术不进步的结果是什么?是所有人都干着更低效的事情,我们都去过原始人的生活。

马车夫肯定是反对汽车的,他们会提出各种汽车不好,马车更好的理由,就为这事儿,曾经也爆发过大规模冲突,也有过游行示威,但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些都是螳臂当车,因为很简单的一个原则——高效,一定打败低效。至于高效带来的副作用?比如公平问题,安全问题,那你就去继续解决副作用就行了,你不解决也会有其他人因为要抢你的市场份额而去解决,而不是直接通过嘴炮和一言堂就不允许高效的存在。最早的时候,飞机的失事率是很高的,所以没人敢坐这玩意儿,但你要去继续解决这个安全问题,而不是说“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安全头等大事,所以不允许搞飞机”。

作为一个马车夫,最好的做法是什么?是成为第一批司机。这批最早改变的人,曾被视为马车夫里的“叛徒”,但事实就是他们赚到了钱;而最顽固的那批人,要么失业成为傻逼,要么最晚成为叛徒,但依然要成为叛徒,成为自己曾经反对的角色,还赚不到钱。我经常说,中国老百姓的人均价值供给,是很低的,中国的老百姓非常努力,非常勤劳,但赚不到多少钱,这不是资本家的问题,也不是别的国家使坏,而是他们更愿意做无效努力,更愿意做简单努力,在一些已经严重过剩的地方不停内卷。在有些东西的供给已经严重过剩的前提下,只要还能有一口饭吃,他们还要继续卷,直到卷到养不活自己为止,那你说,让他们自然快速地到达养不活自己的境地,对整个社会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

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都志在成为“生产工人”,而不是提供真正有意义的、这个社会更需要的贡献。他们就跟机器一样,喜欢不动脑筋地往一条最多人选、最安全的路上干,并且自我感动说自己很努力——可是人再努力,努力得过机器?人的最大价值,绝不在这里,人可以被称为“努力”的东西,也不在这里。

所以底层人的饭碗是怎么弄丢的?是他们自己弄丢的,因为他们的技能,没有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提升,他们没有主动找到这个社会更需要的其他事情去做。在网店兴起的时候,他们是完全看不上的,他们没有去研究怎么开网店,怎么营销,怎么搞流量,他们就喜欢翘着脚,前头放一个电视,守着一家小铺子傻乐,有人来了就做一单生意,没人来就嗑瓜子,明明是从早上消磨到晚上,还抱怨说自己的工作时长超过了14个小时。

无人出行是会让滴滴司机下岗,可在这个社会上雇更少人就能实现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的效果(消费者打车价格更便宜),到底是增进了社会总财富,还是降低了社会总财富?一定是增进的,你下岗,你失业,是市场在提醒你,你应该更新你自己的技能了。无人出行的普及,需不需要新的之前没有的社会岗位?当然需要,只是这些技能不是你拥有的,所以你才要去更新,你才要去这个社会上找新的事情做——社会是拎着人走的,如果你不允许社会拎着人走,人是不会主动走的,人倾向于翘着脚傻乐,那么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到今天的地步,你用不上空调,你坐不上沙发,你打不了车,你甚至吃不上几口饱饭。

社会淘汰不必要的劳动力,说明社会在进步,这个时候被淘汰下来的人,就能去寻找新的细分赛道,给这个社会提供新的贡献——你让每个人都饱和去种地,去低效种地,每个人都有工作做,都不会失业,不会饿死,那谁当理发师呢?谁造汽车飞机呢?谁来设计衣服,谁来唱歌跳舞呢?大家都没空,都没时间,这个社会的失业率为0,人人有饭吃,可过得好吗?创造的总价值大吗?低效就是低效,没有什么借口可言,没有人的饭碗能端一辈子,谁先更新谁受益,谁落后谁挨打,就这么简单。

那有人就说了,资本家才没安好心,他们先是剥夺底层人的饭碗,造成垄断,接着再涨价到比原来更贵!言下之意就是他们也知道人民群众会选择谁,就是呼吁一下人民群众“不要上了资本家的狗当,要选我这个成本更高,更贵的,因为他们没安好心,整死我以后,接下来就整死你”。那你看看嘛,都说滴滴垄断很久了,那到底是滴滴便宜还是出租车便宜?到底是滴滴干净还是出租车干净?要便宜,你可以选快车,特惠快车,顺风车;要服务好,要干净,你可以选专车,请问哪一项是出租车做到了?哪一个选择是以前出租车时代有的选的?所以滴滴为什么不整死你呢,是它心地善良吗?

这些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说这些论调的,也都是不懂经济学的。滴滴是垄断了,那它可不可以出行一趟1000块呢?不可能的,因为曹操出行,因为别的出行方式,都会顺势崛起,把它的份额抢过来——除了行政命令的垄断,没有任何垄断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市场上随时有别的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你说资本是无敌的,是嗜血的,是力量很大的,那资本就它一个吗?既然是嗜血的,当它真的失去民心,大家怨声载道的时候,难道别的资本嗅不到血?还是别的资本没钱砸?它们就不会另辟蹊径闯入这个赛道顺势崛起?

如果你说的是“之前补贴很多,可以免费打车,现在垄断了,不免费了”,你说这样就是吸血,就是资本黑心,那我觉得是你太黑心了,因为它再怎么涨价,人们的出行还是省钱了,人们的选择还是更多了,享受的服务还是更好了,怎么不再给你占便宜就是黑心了呢?这不是乞丐论调吗?你每天都给我5块,今天给我3块了你就是坏人;充电宝每次使用5毛,现在涨到3块了就是坏?可是它涨到“10000块用一次”也只会让它自己干不下去啊,它没有剥夺你自带充电宝的权利吧?它能存活就说明它就算涨到3块,也给了其他人更好的选择权,只是你觉得贵而已,那你可以过回之前的生活嘛,是你心理不平衡别人有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无独有偶,最近我还刷到了美团的自动驾驶配送,和无人机配送,我相信不仅仅是送餐,快递行业也一定会跟上,这就将淘汰至少几千万的低端劳动力。再过10几20年,所有的清洁工人也不需要了,保姆也不需要了,货车司机也不需要了,厂里的工人也一概不需要了,这里就起码涉及大几亿人,而在这些被淘汰下来的低端劳动力里,但凡有那么一小部分人通过自我迭代,不管是找到了新的社会空缺去提供新价值,还是提升了新的技能,都是对这个社会的巨大增益,都是能提升全社会所有人的生活品质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得选”,就是这样来的。

最后再说一句剩余价值的事,尽管我说了很多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也进行了理论推导,但我还是想让那些不死心的人再清楚一个事实,如果劳动人民生产东西有剩余价值,资本家是通过剥削了剩余价值而盈利的,那么谁来承担失败的风险呢?劳动者正是不想承担失败的风险,所以才选择打工的,如果再把“剩余价值”都返还给劳动者,那么请问一件“不盈利,只承担风险”的事,谁愿意做呢?当然你可以说,都让政府组织,都让国企来做,这件事我们不是没尝试过,结果都看到了,我们吃饱饭没多少年的,记忆别这么差行吗?而且政府是不是要收税,收的税去哪里是不是它们说了算?这就不是拿“剩余价值”了?资本家至少还有其他资本家在卷,在完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你知道每个赛道有多少老板为了讨好消费者在不停地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吗?那请问政府有人卷吗?他们拿的“剩余价值”的多少和比例,有你商量和选择的余地吗?所以如果把资本家都嘎了,统一换成政府,你用屁眼想想,是资本家拿得多还是政府拿得多呢?

不要老做不切实际的梦,被淘汰就是你该被淘汰,你怎么不说人家创造的新岗位上不断有新的人拿了高薪,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你呢?只是临渊羡鱼是最没有用的事情,顺应时代的潮流,第一时间退而结网的,才是聪明人。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