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与中美百年前后,在外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完全是两种情境
【本文由“白云边”推荐,来自《1914年 vs 2024年,英德vs中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晨枫老师这篇文章提示了咱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英德与中美百年前后,在外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外媒狠一顿类比(其实还暗戳戳代指我们是那上头无脑的威廉二世,由此对咱发出看不惯还干不掉后的诅咒)。但其实本质上完全是两种情境。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说。中国不仅是像当年德国从产量上超过英国(其实产量规模优势也更大),中国是真正掌握了完整的产业门类,而美国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空心化。中国正在积极拓展第三世界市场,构建内外双循环,而美国难以像英国当年联合盟国殖民地这样抵制中国对市场的开拓。当年是帝国主义已将世界市场基本瓜分完毕,导致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要采用更激进的政策去争夺市场,而如今美国自己还在逆全球化搞小院高墙,并且美国始终搞的是零和与减法,最多只能整合几个盟友与墨西哥这样接壤的国家来缓解目前的竞争压力。当然美国在若干高新技术领域依然存在优势,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更是可圈可点。但中国在技术与市场结合中迸发的能量也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中国的产业革命已经处于破晓时刻,未来十年将是大突破,届时又将连带基础科学一起节节开花,咱大可以拭目以待。
其次,从政治层面来说。中国的体制不管是从结构与传承的稳定性,还是政策制定的理智程度都远超当年的德国,以至于有时候咱都会觉得“定力实在太强”。中国至今也没有采取任何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而美国的政党恶斗已经出现了极化之势,以往斗而不破的政治规则正在被陆续打破,美国的职业政客选拔机制也已经出现重大问题,主政者与议政者中真正有产业背景的人越来越少,政坛上对社会经济运行逻辑有基本理解的政治人物越来越少,导致现在美国很多法案都急剧劣质化且缺乏操作性,党派恶斗与利益集团分肥更是加剧了这种堕落。更为重要的是,在产业空心化与白左肆虐几十年的大背景下,美国已经在政治正确的旗号下干了不少损害国家利益的蠢事,本国不同阶层、种族甚至是行业与种族都积累了大量矛盾,完全靠超级大国能够榨取全球资源来对内补贴做着表面的缓和,一旦美元霸权被动摇后,美国内部矛盾将会以更高倍数被放大,这也是与一战前英国所截然不同的,咱同样可以拭目以待。
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咱确实存在劣势,不仅是外媒,咱国内的慕强喇叭与美国的远程畜牧都还很强大,但没关系,因为我们的现实成就远远走在了宣传之前,中国的民族主义非但不是爆棚而且还很不够,远远没达到真正的民粹浪潮,所以像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养出民粹最后被反噬的事情,在中国是不可想象。反倒是因为我们的成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越来越多的老外来后开始质疑自家的宣传,对面还只能删帖封号了事,在咱宣传队还没大举反攻前,反而已经开始动摇对面的宣传大厦,而且后面这个进程也会随着咱的发展继续加速。
中国现在面对的挑战也和一战前德国有很大不同,固然两者都会面临扩大市场的困扰,但是中国整体的外贸环境与市场开拓能力远远好于当年德国,这也导致中国的地缘格局更为温和、更为高屋建瓴。中国现在的外交是只要不与霸权主义站在一起的,都能交朋友。反观美国外交反倒有一战前威廉二世之风,大搞零和博弈,只要不和美国站在一起的就是敌人。所以中国只要能持续完善自己的国际治理新方案,响应者会越来越多,毕竟天下苦美久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外交比过去更为有为了,因为需要旗帜在手。中国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实现前后两阶段发展模式的平稳过渡,把过往十几年高杠杆上固投拉动经济的后遗症消化掉,进而以汽车和能源为引领,实现产业制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性价比的有机整合,进而利用我们当前与后续的一系列技术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新一轮产业革命。这些进程反而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美国要加以破坏反而要制造一个动荡的环境,由此也给我们在维持台海、南海、西南等方向的边界稳定提出了挑战。一战前英德状态在这个维度上完全掉了个个儿。
从根子上讲,中国的崛起是对传统资本主义模式的又一次颠覆,这与英德一战前的争霸既不是一个概念上,也不在一个价值层次上。中国模式能够利用自身独立自主的地位和生产关系的优势,在整体和平的环境下实现全世界十亿级别人口的首次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其实已经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了。无需千百年后,哪怕几十年后的人民回顾这段历史,对于那些拿一战前德国来类比中国的调调,只会觉得搞笑,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