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事件与加勒万河谷事件对于研究某国战争决策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很多国家都非常关心某国中短期内战争决策的特点。比如如果美国能够把握住战争决策模式,它的整个外部压力都能缓解很多。那如何把握呢?我认为要分类。第一类是某国根据长期计划发起战争的决策。第二类是某国遭遇意外后的战争决策。

对于第一类战争决策,我觉得各国不要有任何幻想。这种战争只要发起,某国的胜率接近于百分之百。因为以某国的定力和状态,如果主动发起战争,几乎肯定是胜率超高形势极佳的情况下才会干的事情。这个方面我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种是某国遭受意料之外的攻击之后而进入战争。分析这种情况,则洞朗事件和加勒万河谷事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洞朗事件说明,不会出现怒而兴师的问题。即使一下子被搞懵了,甚至暂时觉得有些被动,也会保持定力,然后愿意花较长时间最终实现找补并取得优势。而加勒万河谷事件则表明,如果是意外发生的,哪怕占了优势,大概也不会破坏原计划去获取更多的优势。因为获取的那点优势以及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弥补不了破坏原计划带来的损失。再有一条就是控制舆情的能力非常强,很能长期捏着战果引而不发,而民众对此种军事保密有极强的理解和体谅。

从上面两个案例的分析,我可以大胆做一些预测。比方说,我一直认为假如美台方面要主动“引诱”大陆投入台海战争,必须以珍珠港式偷袭,911级别恐袭或者向台输入核武之类的极端手段才能达到。否则的话美国一定会被这边的定力给牵住导致全球布局失衡的。那从底线思维看,假如台湾主动发起了比如说珍珠港式的偷袭,那会怎么样呢?我认为大陆不会第一时间大规模开战,还是会先稳一稳研判一下,然后再安排战争。与此同时大陆民众会很有耐心地配合等待。而反击的方式恐怕不会是台湾方面或者美台方面试图诱导的那种对他们有利的反击方式。具体怎么反击思路可能很广,而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强调对主动权的把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