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去艰苦,不是贬低过去,而是要记住一路走过来不容易

【本文来自《中国人是怎么吃饱肚子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雪沃盆花
  • 历史上说薛仁贵一个人顶十个人吃,我想关羽一定吃的也多。你下乡后“因为劳动强度大,一个月吃60~90斤,冬天上水利有两个月竟然吃的165斤(每天五斤)”。你下乡的劳动强度有多大?比我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一直干农活的人劳动强度还大吗?你是不是要说我们地地道道的农民不干活,让你们下乡青年干活啊?我们那里也有下乡知识青年,跟着我们一起干活,劳动强度绝对、绝对没有我们同龄的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劳动强度大。再说,劳动强度大,那个时候机械化不行,劳动强度就是大,不是公社的错。你知道“根治海河”吗?就是水利工程,我也实打实参加了,因为劳动强度大,确实吃的多,都吃得多,但也到不了一天五斤半的程度。那个时候苦、劳动强度大,不是你一个人,不是时代的罪过,是哪一代人的荣耀。怎么认识哪个苦,可能、可能正是区别两种人、两种观点的试金石。

我觉得你是有些过激了。他哪里说了“公社的错”的问题吗?公社两个字都没有提,你着急什么呀?当年艰苦不艰苦,当然艰苦啦,这绝对不是假话。就是我这个在城市里面生城市里面长的都知道这个情况。

1961年,我母亲去农村救灾扶贫,因为家里无人照顾就将我也带到农村。一天晚上,我母亲与领导在谈工作,旁边的我将我母亲和我准备的晚饭半斤米稀饭全部喝光了。那个时候我才四五岁。大家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家里煮半斤米的稀饭,给四五岁的孩子喝,看看能不能喝完?

你都是农村出身的了,这都不明白吗。初中时我就在农村中学上学,饭是集体分着吃的,就是不够吃。有人说不够吃可以再买呀,这就好笑了。人家农村同学都不买,你去买;人家同学都不吃肉,你去买肉吃,你还能在班上当好学生当班干吗?

说过去艰苦,不是贬低过去,而是要记住一路走过来不容易。像有些人吹嘘的天花乱坠人间天堂一样,那是可能得吗?不要说还有自己折腾走弯路的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