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到莫斯科,真的会扔煤气罐吗?
针对部分北约国家已经同意乌克兰使用本国援助的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普京总统表示:“这些北约国家代表们,应该首先考虑到他们领土不大但人口非常稠密的国家。”
大帝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们这样做的会遭到俄罗斯的武力打击。
2022年2月24日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罗斯对援助乌克兰的国家发出的武力威胁从“谁提供武器就是和俄为敌”、“谁提供进攻性武器谁就会遭到俄的武力报复”,到现在的“谁提供的武器打到俄本土俄就打谁”。
俄罗斯对付北约的措施主打一个修改底线,从中也不难看出俄的无力和无奈。梅二的日常还是嘴边挂着煤气罐定速巡航,不过没见到一次来真的,哪怕做做样子也行。逐渐地,大家都不当回事了。这样的划红线行为已经失去意义,反而让俄自取其辱。
可是现在已经有包括美、英、德、法、荷、波兰在内的15个北约国家同意乌克兰使用自己国家援助的进攻性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这也意味着战争会全面升级,北约和乌克兰已经逼近了俄罗斯划定的红线。
如果乌克兰用北约提供的武器打击俄本土将对俄罗斯将造成战场上和战场之外的两层影响。
第一战场上,别的武器不说,就举海马斯一个例子,如果美国提供160-300公里的两款战术导弹(据说已经运抵乌克兰),乌克兰很容易在俄乌边境打出一个无俄区(包括战斗人员、武器装备、炼油厂),俄再想突破进乌本土就没有可能了。
海马斯这种武器其实并不算先进,它是1983年列装的MLRS270的瘦身版。海马斯,M142自行火箭炮(英文: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缩写:HIMARS),可以用三种弹:45公里的火箭弹,80公里的增程弹,最远160-300公里的两款战术导弹。口径227毫米,比威力已经很大的155毫米的榴弹炮口径还大很多。
据报道,英国也已经向乌克兰提供M270火箭炮和精确制导火箭弹。M270和M142其实都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生产的,只是海马斯一般六发连装,M270是12发连装;海马斯用车轮,M270用履带。
这种武器采用模块化整体吊装,再装填的时间只要几分钟。再加上属于是轮式或者履带式车载火炮系统,一般是到达阵地后迅速装填开火,然后打完就跑,可以有效躲避敌方的目标锁定和导弹攻击。前两天乌克兰不就刚刚用海马斯打掉一个俄本土别尔哥罗德的一个S400防空系统,消息一出来不免又引起了大家对俄式武器真实战力的讨论。
大家都知道美俄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武器出口国。二战后雅尔塔协定给当时的苏联和美国分别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后没几年的时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冷战爆发,美苏双方都在不遗余力的武装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国家。这也就是为什么俄乌战争刚开始时东欧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武器都是苏式武器的原因,东欧原本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嘛。
从苏联到俄罗斯出口的武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苏、俄自己用的要减配,被大家戏称为“猴版”,意思是虽然长得像人,但是没有人这么全的功能。
随着苏联的解体,主要是苏、俄经济实力的下降,俄式武器除了出口猴版被人诟病之外,真实作战性能也不断受到质疑,欧美武器是高精尖的代名词,而俄式武器成了傻大憨粗的同义词。
这一次东欧国家援助乌克兰武器,除了同情乌克兰、要让乌克兰顶在抵御俄罗斯第一线的出发点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武器置换,把原来的俄式武器换成美式,比如波兰就把库存的所有米格29战斗机全部援助给了乌克兰,换来32架f35战斗力订单。
由于海马斯火箭炮战场表现出色,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许多地区都下单订货,导致销量大增。波兰一看海马斯这么能打,赶紧购买了四百套。美国现在也看好这个热销产品,已经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订购十九亿美元生产合同。
这一战打完,俄罗斯的武器出口怕多少年都恢复不了元气了。现代武器的开发需要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在这两方面,俄罗斯已经大大地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了,而现代武器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第二战场之外,如果战火烧到俄本土(其实已经是了)会极大地动摇俄罗斯普通人对战争和普京的支持,在别人国家土地上打仗而且上战场的不是自己是一回事,在自己家乡开火还得亲自上战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特别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地区,当地人对战争的支持力度大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不用上战场填线,死的多是边疆区少民。如果,炸弹在这两个地区爆炸,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战争的残忍。大多数人不会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而为了某个人的“帝俄之梦”去当炮灰的。
大家注意这张图上的数据:
位于远东的布里亚特、外贝加尔以及滨海边疆区的阵亡人数,分别为898、718和524人,库班、雅库特的阵亡人数都超过了1000人,而我圈起来的部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数据都是300人出头。即便说来自大城市的兵源素质高,所以战场生存率也高,我想也不至于差距这样大吧。
那就只能说明,在动员方面,农村、边疆区的兵源要远多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也就是说战争的残酷性这些地区恐怕还没有真正感受到。如果,这两个城市也成为战场,即便是仅仅日常被乌军空袭,他们对战争的态度也难免不会发生变化。
大家不要忘了,去年厨子奔莫斯科可是畅通无阻,坦克拉在平板车上一路狂飙,俄军正规军连一个勤王救驾的都没有,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也没露脸喊话要求部队保卫领袖。说明在那个时候,大帝恐怕已经不够完全掌控全局了。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和军方可能已经并不像开战之初那样支持这场战争了。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普京对俄罗斯的控制力是很强的,甚至是绝对的。我们往往认为权力是自上而下的,高层一个强力领导人,他说的话大家都爱听,他的命令大家都愿意执行。不过,现实中更可能的是领导的权力来自被领导的人的支持,是因为支持他,他才有了权力,而不是他有权力大家才支持他。
1917年俄国发生的“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历二月),就是因为当时的沙皇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加入英法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久的战争和战场的失利导致国内罢工运动更加频繁和严重,最终罢工反战运动转变成武装起义,统治俄国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几乎是瞬间就被推翻。
一个王朝的崩塌自然有很多的内外因素,但是最后都是统治者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统治者也就失去了掌权的合法性。没有什么比将民众带入战争,让战火烧到自己家乡更容易被民众放弃的理由了。
所以说,如果乌克兰进攻到俄罗斯本土,这无疑会给俄民众带来极大的刺激,人们会怀疑这场战争和发动战争的人的合法性。战争还能打下去吗?
最后,关于煤气罐。
梅二嘴边的煤气罐,首先梅二没有权力也没有胆量使用;其次,只要乌克兰在收复失地过程中不突进俄本土太深、不造成大量无可挽回的伤害,俄是绝对不会使用的。
大帝不傻也不疯,不会用煤气罐往北约扔,甚至不会往基辅这样的大城市扔,扔到荒郊野地只会让别人更加嘲笑他。
虽然15国同意打击俄本土,但是绝对不会是让乌克兰打得太过火,北约和乌克兰的目标应该也只是克里米亚和乌东失地,甚至克里米亚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商量。
这是北约和乌的底线,不过这就突破了俄罗斯的底线,俄的目标是吃掉乌东,再加上之前已经拿下的克里米亚。
双方底线明显冲突严重,在这个情况下虽然没得谈,但是远远没到扔煤气罐的程度。
只能坚持再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