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历史系爆发的争斗看历史学背后真正的辩证观
看了尚小明关于辞去历史学系学位分会委员致全体老师的信,似乎他说出了北大个历史学系的政治斗争,意识形态较量,这些人骨子里搞的不是历史学学问,而是政治正确。这些人的历史学观点是有选择的,他们的历史学观点是政治观点,是为他们的意识形态服务的。
我完全不认识纠纷中的这些人,而且我的观点一向认为历史这个酱缸跳进去的没有一个是清白的,至少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历史研究的应该过去发生的实事,但随着时间的过世许多客观的实事都随之失去。结果就成了瞎子摸象,摸到什么就看看是不是符合意识形态,不符合的就扔回去。历史上没有什么“革命势力”,“反动势力”,当革命理念被历史证明是祸国殃民的,那就是反动的。而不是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凭政治喜好而打标签。
D同学论文中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这说明了他对历史学研究不严谨,如果他仅仅是那么一句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可能的是他几次自费前往英国,拍摄了数万页计的英文原始档案,是挖酱缸里的意识形态,仅仅挖适合他意识形态的原始档案,那么他没有挖的东西呢,或者说他扔回酱缸的东西呢?
他丢掉放弃的都是些什么,这个也一样重要。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研究者,以那么深重的意识形态观点去解读历史是非常成问题的,这样的论文“优”是肯定达不到的。能不能给及格要看其他在英国的文献里看到的,中外反动势力碰巧在分别打击太平天国的时候撞车了,巧合碰到一起了而非是有目的有预谋的联合,对这些史实怎么处理。我建议学术委员会调查研究一下,如果D同学的论文纯粹是为一面之词作宣传,为意识形态画饼,那是不及格的。
---------------
尊敬的历史学系各位老师:
本人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代史方向教授尚小明、同时担任历史学系学位分会委员多年。6月2日,本系举行学位分会,本人参加了会议,主要议程是讨论是否通过今年申请博士学位的47位同学的学位论文,以及评选校、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优博论文名额有3个,评选原则是要照顾到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大学科。本人指导的D同学的论文,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中唯一外审意见获得5优的,并且按小项计算, D同学的论文仅有3项为良,其余全部为优,是包括古代史、世界史各学科所有获得5优的同学中评价最好的一位。
D同学的论文题目为《英国对太平天国政策研究》,该同学在疫情期间几次自费前往英国,拍摄了数万页计的英文原始档案,其论文不仅为中国近代史学界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问题乃至论文的整体认识上,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因此,其所研究的虽然是老问题,却能够得到外市专家一致好评。然而,就是这样一篇论文,在学位分会讨论时,有委员忽然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某,认为夏某思想“左”,并将其与D同学联系起来(因D同学将至夏某处从事博士后研究),给D同学亦贴上“左”的标签,而其根据不过是D同学论文中有“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一句话。参会的一些委员明显受到其误导,有委员当场问本人:近代史的研究生是不是都这样左。本人的答复是: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
最后投票结果,D同学的论文落选校优博。对于这一不公结果,本人当场提出抗议。本人认为,评选优博是相当严肃的事情,应当以论文学术贡献为最主要的标准,应充分尊重学生付出的努力,应允许学生依据事实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人师表者不应给学生贴标签,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是对学术的不尊重。
在本人提出抗议后,学位分会虽然坚持投票结果,但已设法于6月3日纠正错误,决定推荐D同学的论文为校优博论文。本人对此表示肯定。
但此前历次学位分会以及此次学位分会会议中出现的一些情况,早已使本人对学位分会的作用产生质疑,并对此项工作产生厌倦。为此,本人决定:自即日起,正式辞去历史学系学位分会委员之职。
尚小明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