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连发四篇评论,背后有深意

500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很少连续数篇发布评论员文章,除非在特别重大时间节点或者有重大事件发生。

一见财经注意到,《人民日报》于5月26日、27日、28日、29日连续四天发布评论员文章,主要是论学习贯彻最高层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除第四篇刊发在二版外,前三篇都在头版刊发,可见其重要性。

据内部人士透露,《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由于其重要性,在发表前一般需要经过中央高层领导批示。

在一见财经看来,在今年7月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人民日报》连发四文其用意有二:一是传递党中央的政治意图,二是对国家未来发展做出指引。

读懂这四篇文章,可以一窥大势。

1

第一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一文,首先总结了这些年改革的成绩,对当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给出了对策: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500

在新征程上,文章用了“两个必须”进行表述,一是必须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二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一见财经认为,从“两个必须”可以看出,这是向外界传达中央对改革的坚强决心。

文中表述在近年来很罕见,毫不避讳,直面问题,措辞强硬。

“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等。”文章称。

在一见财经看来,这不仅是对体制内官员的喊话,更是对全国人民的承诺。

用文章的话说,新征程上,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2

和第一篇一样,第二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重点》一文,先是总结了这些年改革的成绩,然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下中国的主要矛盾,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500

这里论述的经济体制改革并非是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国有企业改革。

就在评论员文章刊发当天,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保持爬坡过坎的责任感,狠抓落实不动摇,全面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

文章同样直面问题,措辞强硬,提出要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国企改革责任重大,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3

在第三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价值取向》一文中,文章引用最高层的话:“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500

一见财经认为,这篇文章主要给体制内官员说的。

和前两篇一样,文章先是总结了这些年改革的成绩,不同的是直接给出答案:“实践充分表明:对改革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使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文章直面问题,直言“今天,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

给出的举措是:要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

从上面排序可以看出,就业、增收是当下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关注的要点,只有充分就业,老百姓才能增收,有钱以后,后面的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等就好办了。

4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讲求方式方法》一文中,文章开宗明义的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

500

其方法就高层提出的:“要坚持守正创新”“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

文章认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志不改、道不变,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改革方法前提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守正创新,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因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文中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就要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

言下之意,各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不要九龙治水,不要各扫门前雪。

在当下这个关键时点,这四篇评论员文章可谓用心良苦,宣示执政方针。既给民众信心,还要让民众有所期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