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喊“加油”,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我们天天喊“加油”,全中国人都熟悉这个词,可是你知道这个词的来源吗?这次参加“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考察团“来到贵州省的黔西南州才知道“加油”这个词起源于这里。
据说,张之洞的父亲张锳自道光六年(1826)入黔为官,先后担任安化、清平、贵筑知县,古州同知,1841年擢兴义府知府。张锳厚爱积极向上的青年学子,不惜重金延聘名师到书院执教。听政之余,他常到书院与学生谈学论艺,并亲自评阅学生课卷,鼓励诸生无论在培养品德、操行上,还是在钻研学业上,都应相互切磋砥砺,取人所长,补己所短。张锳还经常训示随其到兴义府求学的子侄张之洞、张之渊、张桐等,要求他们不能沾染纨绔习气,要与府学诸生友善、互学。
时至今日,安龙县城依然流传着“知府添油劝学”的故事:相传在道光年间的兴义府城,每天夜里到了交更时候,就有两个差役从知府衙门中走出来,前面的一个提着灯笼,后面的一个挑着桐油篓,沿着大街小巷游走,只要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差役便放下油篓,取出油筒,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随即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就这样,每晚给兴义城里的读书人添灯油,张锳前后坚持了13年,不管阴晴雨风,夜夜如此。有时,张锳还亲自躬行,带上儿子张之洞,深更半夜在府城里走街串巷,为夜伴孤灯苦读不倦的书生添油鼓劲。当地百姓都知道,这是知府张锳对读书人的厚爱、关照,于是更加发奋学习。
在张锳的不懈努力下,兴义府学风兴盛,培养出一批人才。10余年间,考取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比较知名的有官至内阁学士的景其浚、诗人张国华、书院山长贵天乙等,民间称之为“旷古未有”。
同时,张锳“知府添油劝学”的故事也广泛地流传开来,成为勤勉苦学、积极向上、加油鼓劲的代名词,成为“加油”一词的词源。
现在英语世界也承认中国的“加油”一词,直译为“add gas”。这是这次访问黔西南州最大的收获之一,希望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关于“加油”的故事。为参加杭州亚运会的各国运动员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