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粉丝才是最会“向上管理”的

500

作者|顾    韩

编辑|李春晖

“高马尾的王林太帅了”,“这脸真是,怎么看都好看”……

“头发比现在长一点会更好看,头发的蓬松度保持住,千万贴头皮 ”“刘海可以再长一点,有飘逸的感觉”……

这一波颜粉、事业粉的激情输出,乍看还以为哪家古偶又出路透了。不过事实上,这位“王林”并非新冒头的真人流量,而是热播国漫《仙逆》的主人公,一位纸片人。

500

高度男性化是国漫某个发展阶段的事实,却也是如今很多人对国漫最大的误解。回顾各个平台近年披露的用户画像,年轻女性的占比无一例外都在奋起直追。2024年的V视界大会上,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马延琨不无骄傲地宣布,中国动漫的内容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87.3%,覆盖各个年龄段、各个兴趣层,从此可以撕下小众、二次元的刻板标签。

而市场的成熟是方方面面的。过去十年间,国漫不仅佳作爆款频出、产能技术升级、市场格局成型、商业模式丰富,依托于站内运营、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的消费生态也日渐成熟,以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上游,改变着国漫的面貌。

新的用户,新的消费习惯

国漫走向大众化与产业化的一个鲜明结果是整体生态不断丰富,不再是制作公司制作、视频平台播放、观众单向接收这么简单,一方面,在图文与短视频领域诞生了专注国漫的媒体与自媒体,不断丰富着中游,另一方面,新的年轻女性用户的进入带来了新的消费习惯与诉求。

最核心的变化是,对于成长中受到同人文化与追星文化深度影响的新用户来说,单纯消费正片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物料、更多的仪式来宣扬爱意

比方说,补原著。众所周知,小说改编占比高是当下这一批国漫的重要特征。许多国漫观众入坑某部作品之后会去补读原著,加深对人物的了解。Z世代的小女生漫粉与三四十的老男人书粉有来有往地聊上十几条,在国漫作品的微博超话里不算新鲜事。

此外,TA们也会像小说、影视的角色粉一样,用产出同人文、同人图的方式表达爱意,以及配合站内的运营活动,一日不落地打卡送道具,为喜欢的IP、喜欢的角色撑排面——只要愿意投入,搞国漫的日常完全可以像搞真人热剧、真人明星一样忙碌而充实,情绪价值拉满

500

在诸多作品讨论与同人二创的选题中,论武,即为同一作品、同一作者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进行武力值排序,是男性受众十分热衷的方向,而随着新用户、尤其是女性受众的到来,论颜,即品鉴男性角色的颜值,或者用更专业的名词来说——建模,成为国漫的又一种热门消费方式。

如此,国漫除了要卷打戏、卷气势、卷战斗名场面的呈现,还要开始卷男性角色的颜值。或者反过来说,“男色”在国漫破圈、吸引女性受众方面居功甚伟——观众苦古偶丑男久矣,国漫恰好有许多是仙侠玄幻背景,于是收留了不少喜爱古风美男的消费者

总而言之,今时今日,一个优越的、有辨识度的男性建模在作品安利出圈、热度积累方面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例如开头提到的《仙逆》,官方物料完全满足不了大家的胃口,许多粉丝会逐帧截图修图、共赏男主王林的美貌,令其微博超话活跃度与排行居高不下。

而在抖快B、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不仅有粉丝积极投放安利,也有自媒体大号抓住“选美”这一经久不衰的流量密码进行群像盘点。主角若能像王林一样横空出世、频频入选,亦是招揽路人的良机。

500

以上这些消费方式在剧迷圈子都能找到同款,有一类情况却是国漫独有。我国真人剧集的模式通常为一口气拍完、先审后播、以日更或者一周几更的方式在一两个月内播完。而国漫受限于产能,目前的主流模式是一周一更、一次一集,做成季番或者年番长期陪伴。

这就让国漫的观众评论并非以部为单位,而是以集为单位、以周为节奏。大热作品每播出一集,粉丝也好、垂直媒体也好,都会进行非常仔细的剖析与复盘,指出问题提出建议,鞭策制作组在未来的更新中加以改进。从这一点上说,国漫的内容互动性远超真人影视。

粉丝“云监工”,制作有考量

整体生态如此,基本有一定热度的国漫作品都会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区别只在于规模大小、活跃程度以及有组织程度。

《仙逆》却是其中非常特别的一例。作为一部2023年9月才开播的新作,其微博超话的发帖量仅1.9万、关注人数仅4.9万,在国产动漫超话榜的实时排行却在十几位左右,甚至高过一些大IP或是长寿系列。按照微博的算法,这是超话真实活跃情况与用户参与度双高的表现。

有此结果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仙逆》官方对用户反馈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导致粉丝的凝聚力、上下游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是空前的。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来打比方:有些《仙逆》的观众可能是抱着三月剧粉的心态入坑,但在这样沟通氛围的感染下,心态逐渐转变为精神股东,参与感与相应的操心程度提升了不止一点半点。

根据硬糖君在互联网上找到的“蛛丝马迹”,《仙逆》团队这样的作风早在正片上线之前便存在。例如,动画上线当天创作团队相关人员在知乎的发言中提到,主创团队一直有关注书粉的讨论、观察大家最期待哪些情节。此外,在“一次次的沟通和加班加点中”,主创团队对“粉丝可能会担心的制作、配音、改编等方面”都在做尽可能的还原。

2022年有资深书粉搬运了《仙逆》的首支PV到B站,在评论区一片人心惶惶中分享了与动画制作组接触的第一手感想,其中也提到了对方那令人安心的沟通态度。

500

而在正片上线之后,制作组更将提建议的权利向所有观众开放,包括在超话开辟“动画建议”专区。创作团队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同观众交流,基本每次更新后都会单独发一条微博接收留言,无形间同观众拉近距离。

当然了,对资深影迷最有效的激励还是看到自己的声音被及时采纳。《仙逆》在吸收群众意见上事无巨细,也并没有什么畏难情绪,小至服装配色、五官细节,大至剧情增删、更新方式,只要合理都会考虑修改。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国漫的产能,《仙逆》响应的速度也十分惊人。他们并非是在两季之间的空档正式重制早期集数,而是一边制作未播出的,一边默默修改已播出的,很多时候不会声张,而是靠粉丝自己对比发现。

500

如此便有了开头的一幕。《仙逆》的粉丝会第一时间为男主的每一个新造型提供海量反馈,优化意见具体到刘海的形状、指甲的长短,也会直言剧情改编哪里令人舒适、哪里可能欠妥,甚至还会从宣发角度出谋划策。这届国漫粉真是既卷官方也卷自己,誓要将这个“云监工”当出水平、当出风采。

IP共创才是未来?

粉丝这边是殷切期待,而《仙逆》也不负众望,跑出了黑马之姿:开播不到一年就从季番被提拔为年番,年番日前豆瓣开分9.4,创下多个纪录。有此成绩,固然离不开对粉丝力量的合理妙用,但能让人心甘情愿劳神出力的前提,终究还是内容本身足够优质,值得入股。

首先,众所周知,男频玄幻修仙在国漫市场已经是红海。无论全网还是腾讯视频单平台,该赛道已经涌现大量头部作品,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仙逆》小说由耳根创作于2009年,经典地位得到资深网文读者认可,但对于外界来说,其知名度并不及最早那批“小白文”,这是难点一。

其二,《仙逆》是耳根的第二本书,即便书粉也会承认,当时的情况属于作者同作品一起成长,小说前期比较慢热。因此,《仙逆》动画开播前,看好它的人其实并不多。然而,制作组在改编中大胆“去水”,将其打造成了故事发展与主角修炼进程都突飞猛进的爽番。

如此一来,不仅熟知剧情发展的书粉不必干着急,这种无论放在动漫还是影视都十分珍贵的快节奏也吸引到了许多路人观众。

500

可以说,在诸多有限条件下,《仙逆》动画抓对了主要矛盾:让核心受众看到了制作组对原著的尊重与深度了解。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主角王林的刻画。

尽管全剧是在往爽番方向打造,但并未跟风加入太多插科打诨的桥段消解男主身世的悲苦,以及整个修仙世界弱肉强食的残酷氛围,反而将男主杀伐果断的“反派属性”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每次男主开大的画面呈现、气氛渲染与金句演绎都很到位,以至于它集数不多、名场面却不少。

同时,正如前文所述,男主的“美貌”也得到了精心雕琢。而且由于剧情推进超快,他的皮肤数量、换装频率也远多于同类角色。短视频宣发时代,这些都成为动画安利、吸粉的突破口。

500

各平台《仙逆》二创内容

借助粉丝力量优化内容、维护口碑,则可以充分发挥当下观众的主观能动性。要知道,Z世代生长的年代,同人文化已经开始走向大众,创作工具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无门槛。相比单向接收,为喜欢的作品“产粮”,与同好、与官方有来有回才是今天年轻人进行文娱消费的常态。

再者,关注喜欢作品的改编,想在它封神的路上出一份力,收获参与感、成就感,这是人之常情,只不过在传统媒体时代难以实现。而网络动画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特别是,在腾讯视频这类具有成熟运营经验的平台的服务与引领之下,终于能做到这一点,让粉丝感受到共创与养成的快乐。这可能会成为国漫的独家优势,也更能彰显动画在整个IP产业链中的独特能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