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我,对你的老公期待太多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一个忧伤的故事:情人节,已经没人在看爱情片了。

刚过去的“520”。

四部爱情片上映,不但没有撼动上映20天的《末路狂花钱》和《九龙城寨》票房排名,甚至还创下了这个档期爱情片的票房新低。

哪怕是你的老公许光汉。

也重现不了当年《你的婚礼》票房神话的十分之一了(票房8亿)。

是因为大家都不再需要爱情?

或许。

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爱情片,出了问题。

可是今天,我们决定不把这些爱情片一个个地拉出来数落(你估计也不想看)。

而是单聊最看好的一部。

看看这本该温暖治愈的爱情片,到底变成了怎样的一盆冷水。

不但泼向了亟待转型的许光汉。

也泼向了——那些标榜着“日式治愈”,却懒于雕琢故事,观众已经厌烦的……

假文艺片。

错过你的那些年

青春18×2 君へと続く道

500

01

《错过你的那些年》好看吗?

这得看跟谁比。

如果是和“堕胎、车祸、难到老”的国产爱情片对比,《错过》从影像质感到豆瓣口碑,都要好看不少。

500

但如果要跟经典好片比呢?

那就有点惨烈了。

先说故事。

其实《错过》一上来,还挺让人惊喜——

画面唯美,故事自然,充满人情味。

那种强冲突、撒狗血的情节,看不到。

许光汉演的男主,台南人。

从他的家里人,到兼职的同事老板,甚至是他揍了一顿的小混混,都是没有坏心眼的好人,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这种纯朴可爱的乡土气息,是台湾电影独有的风情,电影拿捏得算准确。

500

比如KTV老板,看起来油腻腻,但见到异国旅行、打工换宿的女主,却非常乐意收留。

比如男主的父母,也是主打一个天生天养,没有东亚家庭的压抑和束缚,老爸还会主动跟儿子聊追女孩。

当别的青春片,都在用俗套堆砌浪漫——

比如许光汉的“代表作”《你的婚礼》,男主为了表白,在大学宿舍楼顶放烟火,还能让同学人手一支荧光棒。

没读过大学的,都知道这有多扯。

500

500

《错过》呢?

男女主恋人未满的相处,就是我们普通大多数,都能共鸣的平凡日常——

在影院看《情书》看到忘乎所以,在台南的夜市吃宵夜,在星光点点的午夜聊梦想,在浪漫的九份许愿放天灯……

500

500

看上去,《错过》不仅不狗血,还足够小清新。

舍弃了悬浮夸张的戏剧,命中青春片的心动元素。

同时,影像质感好像也不寒碜。

白雪皑皑,北国风光。

500

人情浓郁,台南怀旧。

500

男女主看电影的地方,是台南的全美戏院,勾起了很多人的年少回忆。

于是评论区,最多人提到的关键词是——

旅游宣传片。

一张电影票钱,就能沉浸式地穿越到旧时的台南,浪漫的日本,实在是一本满足。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为什么堆满了纯爱片的标准元素。

但《错过》最终的观感,还是像一部套上了电影滤镜的旅游vlog?

02

《错过》的故事,改编自游记随笔集《青春18x2》,这就注定了它的故事性,不可能太强。

但爱情片,本来拼的就不是故事。

关键是——

拍出情感的汹涌,让观众看到自己。

而这,恰恰就是《错过》最缺的。

电影开篇,点出了男主踏上旅途的初衷。

36岁的他,从大学开始就设计游戏,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拥有公司,本来是世俗意义上的钻石王老五。

但因为一次出错,被公司董事会踢出局。

就像周杰伦唱的《稻香》一样,男主决定“回到最初的美好”,先回老家台南追忆初恋,再踏上日本的列车,回溯过去18年的人生。

能看出来,导演摸到了城市中青年的共通困惑。

问题是,为什么非要追忆初恋呢?

在男主的闪回叙事里,我们得到了一个标准答案:

因为对方匆匆离开,未萌芽的爱情无疾而终。

500

于是,电影就用了将近90分钟的篇幅,来回铺陈男女主的年少记忆。

问题是。

这些日常虽自然,却不能令人信服。

因为它无法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男主是怎么爱上女主的?

以及女主为什么对男主重要?

男女主相识于高中暑假。

此时的男主,像所有青春期的男生一样,爱打游戏,上课迟到,对生活完全没有期待。

但遇上异国旅行、勇敢开朗的女主之后。

他突然找到了生活目标——

比如学日语到深夜。

比如从社恐变成社牛,带女主到处玩,会为了保护女主的画,去揍小混混……

500

500

18年后。

男主去日本的路上,不断重复一句话:

我能拥有梦想都是因为遇见她。

500

500

但90分钟的剧情,我们却始终感知不到——

女主到底激励了男主什么?

好像,只是说了一句,你找到梦想的话,一定要告诉我!

好像,只是挪用了《蓝色大门》的台词,“我们会成为怎样的大人”……

就算你说,情不知所起,才一往而深。

那至少也让观众感知到——

女主的人格魅力,以及她与男主触电的心动时刻吧?

但电影的刻画却相当粗糙。

要体现女主的可爱、受欢迎。

就是让台南当地村民,一窝蜂涌上来合影。

要表达女主好特别,好有范。

就让她张嘴就是鸡汤文学,比如“旅行可以认识有趣的人和事”,比如“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500

男主在日本,遇到了居酒屋老板、刚成年的背包客,和网咖员工。

这些人的出现,完全都是为了让男主说出——

他很想女主。

他必须找到女主,才能治愈中年失意的自己……

500

正当Sir迷惑于这其中的逻辑关系。

噗。

最老掉牙的戏剧冲突来了——

原来,女主年轻时环游世界,不是因为勇敢,而是因为绝症。

原来,她的离开不是不爱,是因为要接受治疗。体贴成熟的她,为了不让男主伤心,非要说是为了“在日本的男朋友”……

电影最后三十分钟。

电影将本来就平淡的日常,再用女主的视角,重新说了一遍——

原来,男主偷偷看女主的时候,女主也在心跳加速;

原来,男主在听歌时表白的话,女主每个字都记着……

500

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虐。

但不管是甜,还是虐。

观众都难以感受到情感的流动。

就像男主一直要”找自己”。

但旅途中,他除了听和女主的定情歌,打卡《灌篮高手》取景地,去女主家缅怀,模仿《情书》说“你好吗?我很好”……

就没有做任何事。

以至于整部电影,好像只是男主一次喃喃自语的青春梦境,其他人只是配合演出、极其尴尬的工具人。

500

03

发现了吗。

虽然《错过》是日本导演拍的,但在这里,我们却可以看到国产爱情片的现状。

那就是不管创作者相不相信爱情。

都一定要用那些爱情片里老套的符号、鸡汤的台词,来编织一个——

纯爱赝品。

比如《被我弄丢的你》。

表现缘分天注定?

有。

男女主矫情地在出租车上背诵着爱伦·坡小说的原文。

500

或者《在暴雪时分》。

表现主角爱情的甜蜜?

有。

在一片漂亮的风景下,女主睁着清纯的大眼睛盯着男主。

500

没错,他们好像什么都有,“有效桥段”一个不缺。

但就像是AI临摹。

既无法让人相信,也无法让人感动。

哪怕是你喜欢的演员去演,也无法触动内心。

还是拿《错过》举例吧。

我们都知道许光汉不是不会演戏的偶像,他的起点很高,高到无法让人放下期待。

代表作《想见你》里,他一人分饰四角。

中年就不说了。

同样是少年感。

没长大的王诠胜,活泼臭屁。

谈恋爱的王诠胜,自信坚定。

还有一个,是番外篇的王诠胜——

忧郁细腻,性向特殊。

许光汉的表演。

是根本不需要妆造,只要一个眼神,都能感觉到辨识度。

500

500

500

而《错过》呢?

在单薄的故事下。

时间横跨18年,但除了妆造不一样,你实在看不出许光汉对这两个状态的差异化演绎。

高中生的羞涩。

500

中年人的忧伤。

500

大概就是在笑和不笑,不戴眼镜,和戴上眼镜之间,像自动程序一样机械摇摆……

这样的许光汉,你真的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吗?

结果就是。

《错过》的景色越治愈,就愈发衬托出,影片情感的单薄,人物的粗糙,立意的肤浅。

而对于观众来说。

这些,恐怕才是我们对当下爱情片不感兴趣的原因。

说到这。

Sir忽然想起有女观众这么评价这部影片:

《错过》太直男了,感知不到女主的喜怒哀乐,只看到男主无病呻吟、油腻做作地怀念青春。

真的是直男的原因吗?

恐怕不止。

因为真正动人的爱情片,从不拘泥于男人还是女人视角。

更不在于是否发糖。

就像《错过》里反复提及的《情书》。

同样是唯美治愈系画风。

同样聊青春的遗憾,离别的痛苦,暗恋的含蓄。

为什么《情书》是一代人心中的白月光。

而《错过》却索然无味?

区别就在于——

前者,没有拒绝疼痛。

开篇,女主博子在雪地醒来。

美?

不。

是疼。

她突然睁开眼,观众听到她急速的喘气声,仿佛刚刚是在学习憋气,甚至是练习死亡。

500

镜头一转,对准她的手。

她拼命想抓住什么,却又无奈松开。

500

镜头拉远。

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漫长的雪地中狼狈行走,白茫茫的世界,没有一点温度,只剩天地不仁的忧伤和寂寥。

后来我们终于知道——

原来,她在和天国的爱人,进行着一场没有回信的告别。

而这场告别,仿佛要耗尽她的一生。

500

岩井俊二曾说:

青春,是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日子。

某种意义上,他指出了青春片动人的真相。

但所谓的”没有发生“,不是真的没有故事发生。

而是指——

创作者要把发生,融化成欲说还休的留白。

在《情书》里。

几乎没有出现过”爱“字。

尤其是在”藤井树“之间。

但银幕前的我们,早就在那些无言的细节中,感受到何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500

500

在《错过你的那些年》里。

死亡,是一个深度不够,狗血来凑的工具。

它是用来收割眼泪的。

然而在《情书》里。

死亡,被刻画出生命的厚度。

它是藤井树在濒死体验时,回想起父亲去世,在雪地里摸到的蜻蜓标本。

500

是渡边博子那封不必声嘶力竭,却能荡气回肠,最简短,最痛苦,最动人的六字情书。

500

爱情片,从来都是美的。

但隽永的爱情片,是在用现实的疼痛,临摹出大道至简、直抵人心的美。

只有疼了。

才会懂爱。

懂了爱。

我们才能一边自愈,一边长大。

遗憾的是——

放眼望去,这些情人节扎堆上映的纯爱片。

仍然在消费青春,拒绝长大。

50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