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猫事件,真正关键的问题无人问津

纵观互联网围绕胖猫事件的舆论风波,有一个最为核心的点始终鲜有人提及。

那就是:为何胖猫会选择轻生?

分析胖猫的心路历程,还原事件原貌,这样对于互联网上围绕道德的声讨,反而更有意义。

可事实就是,互联网上这些所谓的道德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谭竹是捞女”“胖猫是舔狗”身上,玩得仍然是身份政治,流量至上那套,由此还能自称自己的发问有道德高度,实属扯淡。

胖猫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导致最终选择轻生---揭开这个话题,将终结一切围绕“捞”和“舔”的争执。

但为何这样的讨论无法展开?

1)相关的信息披露得太少

2)男女对立的话题太有流量

相关信息少可以理解,站在胖猫亲属的立场上,家丑不可外扬,错都是谭竹的错,引导舆论把所有问题甩在谭竹身上,可以掩盖其原生家庭的一些问题。

站在谭竹的角度,这些事情说了也没意义;而站在公众角度,这些信息哪有骂人捞女舔狗的爽。

我在这里不是说谭竹这个女人没有问题,问题肯定是有的,但问题集中在她拿胖猫钱这点上。

让女人拿钱,拿多少钱合适,才算得上正常的恋爱关系,这种东西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标准。因为每个人对于钱的定义不一样。有些人在意钱,有些人在意用钱换来的情感满足。胖猫能砸那么多钱在谭竹身上,说明他是在意从谭竹身上获取的某种情感满足,甚至这种在意已经是一种极端病态的在意。

那么为什么胖猫会走到这种极端病态的状态呢?

网上说他是舔狗,但舔狗只是表象。形成舔狗的心路历程才是本质。同样,网上说谭竹是捞女,哪怕我们假设她符合捞女的某种特质,但捞女也是表象,形成捞女的心路历程才是本质。

胖猫为何会对谭竹有一种病态的转账的冲动?这其中虽然有谭竹找他要钱的因素,但从谭竹明确拒绝其6.6万临终转款的事实来看,她也不是那种纯粹为了钱而压榨胖猫的人。

我认为,在现实中,谭竹确实满足了胖猫某种缺失的精神需要,而胖猫也乐于为这种精神需要付费。只不过胖猫对于这种精神需要的渴望过于强烈,再加上谭竹本人没有对自己的索取行为加以限制,最终才导致了胖猫对谭竹有着大量转账差额的事实。

当然,我这个描述也不准确,只是基于胖猫对谭竹多出来的那部分转账全部被用于谭竹的私人消费的前提下。

但事实上,两人有共同经营花店的行为,花店的启动资金胖猫出了7万,但启动资金显然不足以持续运营花店。每个月的房租、水、电、气,相关的原料成本等,这些都是需要持续的金钱投入与精力投入的。在这么一个事实基础上,胖猫多转给谭竹的那33万,有多少是被用于了花店的经营投入,包括谭竹帮胖猫运营花店,这出力的部分怎么算?

除非你找出证据证明谭竹完全侵吞了花店的收益,否则你很难量化多出来这33万到底是什么性质。

很多网友当网络会计,在那里精算胖猫转入多少,谭竹转出多少,最终得出胖猫多转了33万,胖猫被捞女骗钱的结论。但这却犯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性错误,就是光算金额数据,却不看资金的结构。其实在批判唯GDP论的时候我也谈过这个问题,分析所有数据都要先看其结构。如果这33万中有大部分是用于乐花店的经营性用途,那又怎么能叫谭竹骗胖猫呢?

有很多人逮着8000块钱的乳腺癌疫苗说是,但问题是,8000块钱对33万来说,其比重有多少?

说实话,从胖猫事件被炒火以来,我根本就不会去相信这件事情是胖猫单纯付出,谭竹单纯享受。虽然谭竹这个女孩子有一定的拜金的倾向。但实际上来说,两人共同经营花店的行为,包括支付宝开设公共账号,互相转账的行为,都说明谭竹对于这段感情其实是有具体付出的。付出多少另说,但比如经营胖猫投资入股的花店,就是一种行为上的付出。

网络上的冲塔卫士们反复强调谭竹的捞女身份,强调她pua胖猫,强调她骗钱。但却始终在回避一个最尖锐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胖猫会心甘情愿地被对方“pua”(如果那真的是pua的话)。

想想一个细节吧,胖猫在临走之前,强行把自己身上的6.6万转给谭竹,在对方明确表示拒绝的情况下,拉黑对方,使其不能转回。

在这里,我要问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一个人在将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为何会把自己唯一的财产转给一个pua她的女人?

各位想想那位加沙小女孩的遗书吧:

我的钱: 45块给我妈妈,5块给泽娜,5块给哈西姆,5块给我的奶奶,5块给赫巴阿姨,5块给玛瑞姆阿姨,5块给阿布多叔叔和萨拉阿姨。

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把财产留给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为何加沙的女孩会把钱留给自己的家人,而胖猫却选择将钱留给谭竹这个外人?

想不明白的,可以看看下面这几个截图

500

这是一份跟胖猫有关的判决书,时间是2022年,判决书中指出胖猫的妈妈被列为“被告”,被对方追讨27万债款,而胖猫则是作为担保人。

500

关键是,就在这份判决书里,写明了胖猫声称自己被欺骗,签署了这份担保书。

500

而后,因为胖猫(当事人刘杰)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是被骗了,法院仍然将这27万的债务判到了他的头上。

500

从这份白纸黑字挂在裁判文书网上的判决书来看,胖猫本人与其家人的关系是有着严重问题的。

再结合谭竹公布的胖猫妹妹与其的聊天记录,其妹妹称:“哥哥小时候父母不管,中学的时候去了外地,朋友都没有一个”。可见胖猫父母对其儿子几乎是一种放养与无视的状态。这就使得胖猫天生缺乏亲情的滋润。而在放养与无视的基础上,还让儿子背上自己的债务---整整27万。

所以大家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胖猫会对谭竹那么歇斯底里地在意,为什么宁愿疯狂给谭竹转钱,也不愿意在临终将钱转给家里。

说白了,这家里,没有他的位置。这个家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爱,而他也不信任,不爱这个家。

但不爱,不被爱,不等于不渴望爱。所以谭竹占据了他心中那个可以给其提供“爱”的位置。

我不否认谭竹确实有明确的要钱行为,但反过来说,胖猫对于谭竹的慷慨,本质上也是建立在他人生第一次体验到了被人在意的感受。

网友们单方面地讨伐谭竹,说她是捞女,但这样一个不断接受胖猫转账的谭竹,真的就是将其逼上绝路的原因吗?

所以我一再提醒大家,清官难断家务事。胖猫的姐姐当然不会把这些家丑对外界讲出来。反而,她越是能放开道德包袱,以一种极其低劣的手段在互联网上通过买流量、编剧本造谣的方式将矛盾转嫁给谭女士,就越能反映出其对死者的不尊重与漠视。

赛雷说这件事情是全员恶人,我局部认同,我认为这件事情的大恶在胖猫的原生家庭。谭竹有其恶,但其恶为小。甚至,谭竹一定程度上还成为了胖猫这个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的可怜男孩心中的慰藉。

那么问题就回到为何胖猫最终会走上绝路?

我认为应该谭竹这个最后的慰藉也破灭了,而那个从小对他冷漠,甚至利用他去还债的家庭也在心理上回不去了,失去了一切内心支点的胖猫,才回去选择死亡。

而也许在胖猫心里,谭竹虽然不断找他要钱,但至少不会背叛他,欺骗他。所以他才会在临终的时候,把自己剩下的6.6万都转给谭竹。网友认为这是谭竹对胖猫极限PUA之后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基于其母欺骗他让他背债的事实来看,我却认为这应该他无法相信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必然结果。

那么为什么谭竹这个支点会消失呢?

之前的文章我也有所分析。像胖猫心理具有明显缺陷的靠代练维持生计的宅男,女方家庭大概率是不会喜欢的。从谭竹拒绝胖猫临终转账的回复可以得出,连谭竹本人都认为“胖猫打游戏不是一个长久的营生”,可见最起码在谭竹这里,胖猫的人设也无法支撑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

开花店,应该是两人为了未来的一种共同尝试,但估计谭竹也受不了胖猫的原生家庭。毕竟一个可以让自己儿子背债27万的母亲,会对自己未来媳妇有好脸色看?

讲道理,只要稍微站在谭竹及其家庭的角度去想想,也知道这两人结婚的阻力会非常大。

谭竹毕竟年长,毕竟没有那种歇斯底里的经历,所以她能够第一时间归于理性。

但胖猫不会这么看,这是一个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的孤僻宅男的第一春,他把谭竹视为了自己的一切,当谭竹也要离开他的生活时,他已经没有退路可以去了,所以,死亡就是他唯一的终结。

这种感受为何我会如此深刻,那是因为我高中时看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的命运跟胖猫真的是有非常相似的。都是原生家庭存在问题,都是性格孤僻而敏感,都是在现实环境中郁郁不得志,都是把自己心中唯一的希望放在了一个女性的身上,想追求一份奋不顾身的爱情,以治愈自己,最后却都因为与这个女性的关系冷淡而选择了离去。

500

谭竹最大的问题,就如同维特朝思暮想的夏绿蒂一样,她们都是太过普通而俗气的女人。无法对于一个伤痕累累的心完成至深的救赎。

谭竹的普通在于她无法洞察胖猫的内心世界,无法将其引导向光明;谭竹的俗气在于她也沉溺在胖猫给予其金钱的快意之中。

但这种沉溺绝对不是诈骗,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法律层面没有违法,在道德层面也不存在绝对错误。

而胖猫的悲剧,其根源根本就不是所谓的男女问题,而是其原生家庭的问题。

一个不负责任的家庭剥夺了他对于“关怀”的感知,将他推上了歇斯底里的道路,而在这条生命逝去之后,还被亲人撰写成虚构的故事,成为转移矛盾的舆论武器。

我对于胖猫姐姐这个人,可谓是深恶痛疾。人活着的时候不关爱他,骗他背债,死了却做出一副悲痛不已的样子给弟弟伸冤---人性虚伪如此,倒也可见一斑。就是可怜了这位谭竹女士,她一人承担下了所有罪与罚。

当然,这个浮躁的互联网也难辞其咎。大家喜欢看歪嘴龙王这样对立激烈的段子,所以胖猫姐姐就迎合大家的口味。即便是严肃讨论键政的圈子,肤浅起来也是叫人蛋疼。

就像这件事情,如果真往上升华,也升华不到什么“社会主义健康恋爱观”上面去,真要硬升,还不如谈一谈马督工的压箱底绝活,社会化抚养,毕竟对于糟糕的父母,这也许还真是一个办法,全送壁炉之家去!

500

对于胖猫事件,最深刻的反思,应当是“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性格与命运塑造之重要性”,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爱,给他一个在遭遇困境时可以避风的港湾。否则,无路可退时,他唯有与这深黑的世界诀别,走向死亡的彼岸。

因此,反思的首要对象应当是每一个父母,当你用冷漠与恨去浇灌自己的孩子时,他就已然注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骤然枯萎。

同样,每一个面对悲剧与不幸的人,也当反思。当心外之物无法滋养自身,是选择放弃生命,归于虚无,还是铸念为剑,斩断那灰色压抑的世界,赋予虚无存在的意义?

胖猫是不幸的,不幸的家庭,以及不幸的第一场恋爱。他始终没有遇到个对的人,可以将其从深渊中引导出来的人。

家庭的缺位,是这场悲剧的本质,而家庭缺位所带来的心灵缺失,是加速燃尽胖猫生命之火的薪柴。

只可惜,如此关键的要点,却在这个只图情绪宣泄的互联网上无人问津。人们沉溺在男女对立的口诛笔伐里,用捞女和舔狗这两个浅层化的词语去完成对于胖猫命运最盛大也最聒噪的虚构叙事。

甚至为了维护虚构故事的颜面,可以对尽职尽责的警方公告肆意地开火。

从男女对立到冲塔,就没有一个是到点的。以致于对于逝去生命的至高怜悯,最终还是被这虚构叙事的狂欢给糟蹋了。

真是,可悲,可叹。

但更加可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