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胖猫事件’看中国社会阶级的剧烈分化

最近,地方的警情通报给‘胖猫自尽事件’画了一个句号。

从通报内容上看,

一是把收集整理的关于‘捞女判断’和‘钱’证据公布。

二是对‘胖猫’的姐妹‘血亲复仇’进行网爆的处理。

三是处理‘二’引发的次级舆论问题。

从通报结构上,也没的说,以目前我们社会的治理体系中,这一环就只能做的这么多。

但实际,从广大群众直觉,这件事就这么处理是不够的。

直觉上就不够,理性分析下后感到单薄和短视的可怕,以及处理上对文化、人心感知上的荒芜表现,也令人不满意。

从我们文明独有的治理经验看,古人治理社会‘道、德、仁、义、礼、法’等超多维治理体系,把所有能考虑的都考虑。

而非目前我们只有‘法’这一环节,而且还是‘警报’这一民事级别处理,可以说是表层中的表层。​

其实,我们社会一直有一股‘逆民族主义’思潮。

即‘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所以古代一切规则秩序都是为封建统治者利益,所以古代的一切都应该否定’的畸形病态思维。

这在晚清民国时,全盘否定、全盘西化探索中有这反思水平不足怪,但还好时间并不长,就被频繁的战争冲淡。

后来的十年混乱运动,但当时有革命理论兜底,碎了后面可以以更好的种子再发芽,长出新枝条,伤害可控。

但后面就变了,一整套方案的互补并未对称执行,留下许多空白。

从文明史看,这里面是有问题要解决,被搁置了,未来一定会遇到,并且爆发。

现在看,正在一点点加速爆发中。

500

‘胖猫事件’不再是重点,里面的‘恋爱脑陷入死胡同自尽’、‘胖猫VS捞女’的性别话题可讨论的意义很小。

诞生‘胖猫事件’,以及未来各类‘社会事件’都将成为一面照妖镜,照出我们社会许多方方面面。

一方面是治理主体的理念落后,一方面是‘两年几十万恋爱费很便宜’暴露的阶级分化问题。

其实,正如范永鹏老师说的,世界各地都在‘封建化’。

没有一个例外的。

有人哭穷的发现卡里只剩下几百万几千万。

有人真情实感的说两年几十万是很平常的恋爱费用。

有人说年轻人不能吃苦,为啥不进厂?

有人批判‘中产阶级’是伪概念,但我不认同这观点。

我认为‘中产阶级’已经形成,只不过其从革命阶级叙事分析更倾向‘小资产阶级’。

这类人群有‘几亿’,并且越来越多,有人很高兴这么做,也有人很高兴被这么定义。

农民阶级随着农业人口变化,实际已经逐渐消亡。

而工人阶级在智能化浪潮,也必然急剧萎缩,并且被庸俗化,缺乏斗争意识和教育。

扯远点……

当前,或者说这几十年,我们搁置了一个重要工程任务——新的社会文化

‘文化’是个大概念,说白了所有关于人的生活一切相关集合,社会观念、社会习俗、审美价值观、公序良俗、法律等等,都在文化的大集合里。

一切关于人的生活相关内容,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以及之后抽象推理的各类规则,比如地方、中央法律法规,宗教教条等,都受到‘文化’影响。

所以,一个社会的‘高质量稳定’,是构建一个个‘共识’,其中‘文化共识’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最持久的,作用最广的。

否则,钱多了分家的又不是没有。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