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算科我称其为发散性数学,明书科我称其为收敛性数学
【本文来自《数学和物质什么关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文渊紫光
三岁小孩也知道太阳从地上升起又从地上落下去了,朴素的天地观造就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天人合一视角和方法论。
天星下凡、封神上天,都是蛮荒先民 盖天说的天地观 泛滥到后世社会人文的一种原始天地理论残留。
都说西方先进的纯粹,那恰恰说明他们不是人文理念原创,更不是 从蛮荒一路而来的古老文明。
突然想起一年多前给你说过,我猜想牛顿在逆向使用盖天说,接着这个过去的话题展开一下。
唐代全面复兴周礼,在科举上设了明算科与明书科,书、算两科都是专业数学,明算科我称其为发散性数学,明书科我称其为收敛性数学。发散与收敛两者相遇,一定会发生湮灭,所以唐代这两科多次关停又再度重启,这是数学自身的天道法则引起的,是必然会发生。明算科的主要内容就是为现代物理学以及算法相关的内容,而牛顿开启的现代物理学以及相关的数学都属于明算科这种发散性数学,这种数学与哲学是无法直接产生关联的,原因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两性湮灭现象。
对应到今天的现实,如陈平教授与丘成栋教授的数学都是牛顿这个知识体系的,当他们遇到一些掌握收敛性数学的天才时,就会有湮灭的现象发,会有一些人说话非常难听。
牛顿的数学中没有数学自身的哲学,那么牛顿讲的是什么哲学呢,牛顿讲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美学与辩证法相关的哲学,虽然辨证法与数学毫无关系,但正是这种毫无关系的情况保护了牛顿数学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湮灭,直到数学危机出现。
这种意外给欧洲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是让哲学博士待在了错误的位置,哲学问题在难度上要比数学问题低一个维度,哲学问题本应该更容易解决,但现实却反过来了。比如,形式逻辑的问题,牛顿只需要再进一步,把时间处理成“时心”或“时点”,类似于物质的“质心”与“质点”,就不会留下来一堆后遗症。
但欧洲人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因为他们贪图逻辑的力量,他们不想把逻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正因于此,到今天学现代科学的人依然很难明白中医,只有正确的形式逻辑才能表达中医,只有正确的形式逻辑才能表达先有结果后有起因的,这种看似不合逻辑的真实。你所说的、关于蛮荒的逻辑没有问题,你用它反击伪史会有效,我写这么多只是希望你不要陷入到对逻辑的贪图中,逻辑学是先验的、底层的,属于人可以生而知之的,不要陷入发生、发展、高潮、落幕这种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