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造第三艘航母,好得很

据说印度正在认真考虑建造第三艘航母,以应对同时对中巴两线作战的情形。印度现有两艘航母,第一艘是来自俄罗斯的“维克拉玛蒂亚”号,已经处于可作战使用的状态;第二艘是印度自建的“维克兰特”号,官宣服役,但可否作战使用是薛定谔状态。

第三艘航母早就预定“维拉特”号的舰名,可能从“维克兰特”号的43000吨扩大到55000吨,其他数据暂且不明,但依然是滑跃起飞。几年前印度是认真雄心勃勃一番的,要早60000吨电弹航母,但“福特”号的电弹把印度的心看凉了,即使美国敢卖,印度也未必敢买了。

印度拥有航母的时间比中国长多了,也有实战经验。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成功地用于封锁卡拉奇港。这是印度痴迷航母的重要动力,

但时代不同了,印度航母思维还停留在1971年的话,那是刻舟求剑了。

印度一直梦想“印度的印度洋”。印度的战略地位十分优越,南亚次大陆深深地探入印度洋,很有利于印度控制从红海出海口到马六甲海峡的北半印度洋。

都说敌手手里是最适合你的武器装备,对于印度来说,还真是这样。

中国具有从卫星、无人机、潜航器、潜艇到SOSUS阵列、OTH雷达等组合而成的海洋监视系统,打击手段则从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到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大部分可以归入巡航导弹的大类)、巡飞弹,然后才是轰炸机、055和航母。

但印度没有中国这样的海洋监视体系,也没有中国这样的综合打击体系,单靠航母其实是最低效的办法。

由于技术局限,印度航母不光是滑跃的,还只能搭载米格-29K,性能比歼-15低一档。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可能换成“阵风M”或者印度自研的“光辉”舰载型和双发型。

歼-15并非苏-33的仿造,但拥有苏-27这个共同渊源是肯定的。在航电、武器技术相当的情况下,战斗机身大力不亏,歼-15正是这样。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子和武器技术加持下,歼-15还获益于歼-16的新技术,主动电扫雷达、超远程空空导弹使得歼-15改进型具有世界海军中领先的战斗力,只有隐身方面是先天缺门。

歼-16或许可算第四代苏-27了,第一代是基型,第二代是苏-30MKK/MKI,第三代是苏-35。

“辽宁”号、“山东”号也是滑跃的,但同样身大力不亏,更大的吨位不仅意味着可以搭载重型的歼-15(在未来还可能搭载隐身的歼-35),还具有更高的甲板周转率和出动率。“福建”号就不用多说了

在海上单挑的话,即使“维拉特”号如愿服役,也是手下败将。但印度对航母的理解和军力现状使得印度海军只有把航母派到大洋上去,像二战时代那样,在海上搜索、接敌、决战。

其实印度应该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中国式的海洋监视体系和综合打击体系,只是把航母作为最后刺出去的矛头。

但是,印度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也没有这个军工实力。

在可预见的将来,“阵风”和苏-30MKI可能是最强大的海上打击平台,但两者都不以远程海上打击见长。“阵风”的数量还太少。

苏-30MKI其实是不错的起点,和歼-16可以回溯到共同的祖先。“布拉莫斯”被印度神化了,不和中国鹰击系列相比的话,还算不错的反舰导弹。大力加强苏-30MKI的双用途能力还对喜马拉雅方向有用,印军作战最终需要的不仅是防空掩护,还需要对地攻击。

更加有用的途径是引进俄罗斯图-22M“逆火”一级的轰炸机,那就印度洋上横着走了。

还需要把“歼敌者”核潜艇搞踏实了,要真能派用场,而不是玩花活。对中国使用潜射短程陆攻导弹的重要性远没有在印度洋上可靠反舰反潜重要。

印度也有自己的中程导弹。中国把路趟好了,印度老实照着走,反舰弹道导弹可以派大用。

但是印度还是玩最没用的:航母。把画龙点睛玩成以睛代龙。

在印度喜欢没事找中国碰瓷的时代,挺好。

航母是很花钱的东西。印度要把宝贵的军费消耗在整个反航母体系里本应最后的一环,那就让印度浪费去好了。

至于中巴两线作战,别忘了中国和印度在喜马拉雅方向是接壤的。中国把中程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拉上青藏高原的话,印度航母不管是躲在基地,还是出航,都在射程之内。反舰弹道导弹对下面是大陆还是海洋并不在乎。要是一直躲到中国导弹打不到的深远南方,那也别参战了,有和没一个样。

想起来,印度建设海军,和大清的思路有点像:面子居多,存在舰队,不是真用来打仗的。大清海军的下场我们都熟悉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