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消费为什么起不来?

剪枝者发了一条微博,总结中国的汽车销量为什么下跌。

其实,完全和房子有关。房价是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是城市的密度过大,中国的所有城市的密度都过大。我所在的城市是广东的四线小城市,周边全是20层以上的高层塔楼式的住宅,今年停车位已经严重不足,只要一开出去,开回来就没有车位,所以经常宁愿开两轮的出去,也不愿开车。其实,很多家庭是买得起的,但是没地方停。

房子是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也影响大家结婚生育,进而影响消费。

剪枝者 2019年 5月30日 17:56 

千人汽车保有量至少应该再翻一倍

1 远远落后韩日,连东南亚都赶不上“ 一方面,虽然总量大,增量大,但增速越来越低。我国汽车销量在2001年至2010年间快速增长,年均增速24%;2010年至2017年有所回落,年均增速5.7%;2018年同比下降2.76%,是1990年以来首次出现销量负增长。另一方面,虽然总量大,但我们人口更多,所以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水平还很低。2018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2辆,而美国和日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分别高达780辆和587辆。我们不仅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样还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2017年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巴西210辆,墨西哥288辆,泰国235辆,马来西亚410辆,土耳其250辆,阿根廷320辆。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相当于日本60年代、韩国80年代的水平。”

 (来源:O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二手车市场为何发展不起... ) 

我们2010年代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大概是美国1930年代的水平。好吧,我们人多地少,那达到韩国和日本的水平,总可以吧!2 收入下降致汽车消费低迷“ 总结看,这一轮汽车消费走弱并没有脱离基本面,仍然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下行;但是汽车消费背离了地产销售周期,表明最近一轮地产销售明显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损伤较大,居民消费的压抑应该与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过程有关。在修复之前,刺激政策的效果不会太明显。受基数影响,下半年汽车销量同比可能有一定改善,但显著转正的概率还不算高。”( 来源:O【中金固收】汽车销售走弱影响几何,如何演变? )

以前地产销售与汽车销售走势一致,现在背离。这一轮地产上涨,为了修补地方和国企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居民资产负债表变得脆弱了。手机也在下滑。市场饱和了吗?可能吧!但换机频率下降,与饱和无关,主要还是没钱,就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汽车、手机两个市场都下滑,这说明什么呢?信用扩张迟滞,工资收入出不来。反映在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上,资本开支依然低迷。企业为何不扩大生产了呢?可能自愧不是高科技企业?

3 有人通过中国城市的道路拥挤程度和居住密度来说明,要比照的对象是东京城区,而不是别的地方。“城市车辆保有量的计算不仅仅取决于经济水平,更关键的因素是城市拥挤程度和居住集聚状态!普遍拥挤的中国城市道路,兼备价格昂贵停车位的居住环境,车辆保有量这个参数可以参照的范围大大缩小。显然地广人稀的美国不可参考,居住分散的德国参考意义不大,或许日本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国家,其中人口密度大的东京都具参考意义。

““东京都是日本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面积2190平方公里,人口1352万,汽车保有量为316万,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33辆,远低于日本全国600辆的平均水平。参照东京都这个标准,国内很多城市已经超过230甚至300。这样看来,目前我国的车辆保有量在很多城市已经饱和,这与我们大多数人所看到的事实更为贴合。全国千人180辆(2.4亿辆)的规模与230辆(3.2亿辆)相去仅为50辆,这意味着目前2.4亿辆的保有总量可增长空间不足8000万辆。对于我们年产销2800万辆,年净增1000-2000万辆汽车的中国而言,8000万辆只需要5-10年的时间!”(来源:O连跌12个月,中国汽车市场开启漫漫熊途

这分析很有意思。虽然我们一般认为只有北京和上海与东京具有可比性,但是,没想到,在城市密度和道路密度上,300多个地级市,每一个都要跟东京相比了!事实如此吗?也许,只有前10、前20的城市可以相比?或者,如果现在这种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中心城区都修高层公寓楼的城市规划环境下,结果就是,多数城市的千人拥车率都会跟东京一样?

(这令人感到慌张,想想人口出生率的问题)文章还提出滴滴等共享出行的存在,让年轻人减少买车。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