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头老虎非正常死亡,动物园盲目扩张不可取
来源:微博@花落成蚀
类似于安徽阜阳野生动物园20只东北虎死亡的事情,近年已经发生过一次了。就是我早上提到的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饿死12头老虎事件——那一次事情可能更恶劣,但最后问题解决得尚属不错。这一次就未必了。
事情的详情见图1。太长不看的朋友我给你们总结一下:
2010年前后,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经营不善,资金断裂。先后出现动物饿死、员工罢工讨薪等事件。这其中,最受公众关注的是12头东北虎相继饿死。最为恶劣的是,这些老虎是相继饿死的,园方一直没有拿出方案,来拯救这些老虎,这些老虎的死亡反而成为了一种筹码。
老虎为什么会饿死?大方向说,显然是没钱买饲料喂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助力”,让事情成了罗生门。有报道说,有动物园员工罢工讨薪导致老虎饿死——我完全不认同这种说法,那个报道里有句话:“一名喂养员承认,他已经有3天没去虎舍喂养了”。几个月没拿到工资,你还让人怎么样?
另一种说法是,动物园所有者是拿老虎的死作为要挟,逼市里给他擦屁股。这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
但可以看看沈阳森林动物园的历史。这座动物园,和其他大部分城市动物园一样,曾经是作为市民福利、国家拨款的公园。20世纪末,老动物园改制,成为私营的野生动物园。但运营方显然高估了动物园的盈利能力,导致了收入大大低于投入,动物园经营不善,连连亏损,最终在2010年造成了恶性事件。
事情发生之后,经过多方博弈,沈阳市为动物园注资,重新公有化。如今,沈阳森林动物园是一家国企,但其运营目的并不完全是盈利,有一种提法,说这种企业是“公益性国企”。现在来看,沈阳森林动物园在东北是绝对的一流,其动物——尤其老虎——的状态,以东北动物园行业来看,是远超平均水平的相当不错。
当年,媒体行业还算发达,沈阳这个事情有大量相关报道,各大网站、报刊做了专题,连篇累牍的讨论。以如今媒体的凋敝,阜阳这个事情,目前来看没有细节披露,真相很难讲。
但很显然,各种原因造成的经营困难,是阜阳野生动物园出这幺蛾子的首要原因。
近几年,有许多热钱涌入动物园行业,各种三四线城市的野生动物园,开了好几座。另一方面,因为银根收紧,一二线城市的城市动物园,也有好几个在改制,逐渐变成野生动物园,说赤裸裸一点就是甩包袱。
这种操作本身没啥问题。但可怕的是,这些新动物园都建得奇大无比,完全无视所在城市的消费能力,全把目标定在辐射一方,吸引四方来客,以行业最标杆的收入水平忽悠投资,相关方一开口就是对标长隆、赶超红山。导致整体规模与实际消费能力毫不相称,运营能力更是十分孱弱,呈现出“虚胖”的体格。
还是拿沈阳森林动物园当例子。20世纪末的那一轮改制,运营方是这么打算盘的:
“沈阳辐射周边7座城市,人口2000多万,保守估计每年客流量在150万人次以上。野生动物园建成后每年须投入成本2800万元,按照门票折中价40元/张计算,每年要保证70万人次流量即能维持。”
结果呢?
和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样,在国内,除了若干最有名的动物园之外,这个行业整体的收入并不算好——尽管这两年有一波热潮。等到这一轮动物园热结束,或者出了别的什么变化,各地动物园的营收会随着人流量下滑。
到那个时候,三、四线城市的动物园,无论私营、公立,可能都会遇到财政问题。”虚胖“的体格就会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怎么算账都算不平。
真遇到这种情况,动物还要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