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为何陈独秀最终未能北上延安?

 

500

 

南陈,陈仲甫的陈

五次东渡,五次入狱

反清、反帝、讨袁、反军阀

《甲寅》、《每周评论》、《新青年》

挥毫扫千军,一笔“独秀”惊华夏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新文化运动的大当家

箭杆胡同9号是指挥部也是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神州无仲甫,万古如长夜

箭杆胡同9号全是箭

向着万古长夜,万箭齐发

南陈北李,开天辟地任叱咤

没有南陈,北李也枉然

也许1921也擦不出点燃中国的火花

有人说你一生多变而复杂

扯淡,不该改的至死都没有变

一生光明正大、刚正不阿

何来的复杂

 

仲甫,后来为什么一点都不听话

你到底发现了啥

布尔什维克是你请来的菩萨

为何另起炉灶非要分家

是时代已经转弯,你没有转弯

还是你已经转弯,时代没有转弯

身陷囹圄,何应钦求字

你挥毫: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出狱委员长一伸手给了个部长

你说:老子生来不爱官

不愿为官,白花花的大洋不扎手吧

委员长一抬手就是大洋10万

你回道:我与四万万共苦甘

在江津贫病交加,以文换柴米油盐

陈立夫:《小学识字教本》改两字书就能出

你大喝:一字不改,不出版

周公来到江津:仲老,久违了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为什么你没有去延安

 

这是我的长篇组诗《火的时代》中写陈独秀的一首短诗。陈独秀是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届至第五届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陈因犯错被撤职为何脱党,甚至另建托派?而且,为何延安再三邀陈归队,却被陈氏拒绝,最终穷困潦倒而逝?在教科书上,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有的则认为是陈氏的性格使然——真的吗?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一直苦苦寻求救国良方的陈独秀发现了“新大陆”,此后他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认为中国必须以俄为师,走苏俄之路。然而,经历十年的奋斗,1927年大革命失败,陈被撤职。

 

我们都知道,大革命失败无数人人头落地,大革命不是被北洋军阀所击败的,而是败于另外一个革命党国民党之手。革命党和革命党本应是兄弟党,国共两党曾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击垮吴佩孚、孙传芳,重创军阀张作霖。然而,北伐大业未竟,革命党杀革命党,杀得天昏地黑,腥风血雨。

 

所以,虽然大革命失败了,虽然1927年陈独秀的长子、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牺牲,年仅29岁;1928年陈独秀次子、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陈乔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但陈氏仍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依然反对农村武装斗争。

 

1929年春,当陈独秀看到托洛茨基论述中国革命的文章时,获悉托洛茨基也认为斯大林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责,与陈不谋而合。陈认为革命已处于低潮,也不同意关于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的主张。同时,陈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不同其他党派合作的“左”的纲领和策略表示反对,接受托派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并开始组织托派组织。1929年11月,陈因此被开除党籍。

 

1934年12月,苏共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基洛夫被刺杀,再加之我党内今年,频频发生“肃AB团”、“肃托”等运动造成大批同志被错捕冤杀。特别是基洛夫被刺这场政治风暴席卷了苏联,无数的革命者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了斯大林大规模迫害和屠杀列宁时代领导人的导火索,这些都让陈独秀震惊不已。

 

于是,陈独秀结合大革命失败和当时党内种种极端的大清洗运动,同时,他又想起了他与胡适在北大的各种争论,开始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制度进行痛苦的反思。陈开始质疑,苏俄制度究竟能否真正给人民带来人权和幸福。他甚至认为胡适可能是对的。

 

后来,托洛茨基提出以苏联为轴心、保卫苏联等损害中国利益的口号时,陈断然与托派决裂,成为一个无党派人士。这时,陈独秀完全看穿了苏俄的本质,陈后期对苏俄的重新认识,几乎完全推翻了他从前的主张。他指出,列宁虽然讲过“民主是对于官僚制的抗毒素”,但终究未曾采用民主制。如果不实行民主,斯大林这样的人将层出不穷!

 

陈独秀曾经对苏俄抱以极大的热情,把它介绍引进到中国,梦想着通过布尔什维克主义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但斯大林的恐怖统治和无数无辜者的血泪,让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深感担忧虑和疑惑。

 

陈独秀在《我的根本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相辅相成的,而非相互对立的。

 

陈独秀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其过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和缺乏民主机制。“党内无派,党外无党”使苏共对不同意见的打压,消除了党内的多样性和批评声音,同时也阻断了党外其他政治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陈独秀强调,如果苏联被称作社会主义国家,那真是对社会主义的误解和糟蹋。苏联的问题,根源在于整个制度的缺陷,如果不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即使斯大林倒台,也会有无数个“斯大林”在苏联乃至其他地方出现!

 

据198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的《中共党史资料》第一辑记载,为了说明民主制度和极权制度互不相容,陈独秀曾将英美民主制度与苏德极权制度之下作了详细的对比。陈独秀的结论是:民主制度优越。

 

陈独秀在这个阶段的政治见解,已经超出了现有的各种政治理论。在他看来,不管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还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民主的理想都是相同的。同样地,只要人们的自由受到压制,无论是苏维埃还是纳粹,都是极权主义制度。换句话说,人类的自由和尊严,必须作为政治制度的唯一奋斗目标。

 

陈独秀对一个信奉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已有二十年之久的革命领袖来说,实属罕见!

 

陈独秀批评斯大林比苏共否定斯大林提前了二十年,陈独秀对苏联的预言比苏联解体提前了六十年,陈独秀对苏维埃命运的忧虑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消失殆尽提前了近七十年!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虽然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蒋介石请他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被他拒绝。国民党政府出资10万元请他另立党派,遭其痛斥。

 

1938年6月底,陈独秀从汉口乘船溯江而上到达重庆江津居住。1939年2月,陈独秀在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之际,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安徽人朱蕴山陪同下来到江津。此前,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罗汉来了一次,董必武一次,周恩来这是第三次了。

 

延安对陈回党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的全部理论和行动,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承认自己过去加入托派之错误。二、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三、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

 

周恩来此次拜访,继续劝说陈独秀放弃个人成见回到延安去。陈独秀说:守常死了,延年、乔年死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

 

国民党不仅杀死了他无数的战友,还是屠杀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凶手,陈独秀虽然身处重庆江津但自然不会参加蒋介石阵营。

 

虽然十月革命之“火”是他从苏俄介绍引进到中国的,现在才发现这场“火”很可能烧到自己。但此时,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他又孤独无援,川陕之东全是日寇,他只能无奈地在江津“隔岸观火”,拒绝北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