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本方法——"草论"

生物‘教育’方法论:

生物的一切行为,包括思想行为和动作行为,都是以‘生物本能’作为原点,进行演化衍生。

生物第一本能:生存

繁衍可以作为生存的‘分化形式’,一种特殊生存。(这只是语言表达的需求,在思想讨论和实验上不需要区分,可以被约除)

生物行为的逻辑:

第一结构:反射弧(巴普洛夫的狗试验,斯金纳箱试验)

第二结构:大脑控制(常识常理,以及自行搜索生物学、医学试验研究)

(问题+方法)->【执行】->结果

注:结果的正确、错误与否是另一个领域话题。

科学方法论:广义博弈论

生物的‘教育’方案不言而喻,对于各类单细胞生物,细菌,病毒等,越是底层结构的,方法和措施越单一。

给予这类简单生物一点刺激,比如‘光电热’、‘重力’、‘化学药物’等,就可以观察其反应。

而自然界最常作的一件事‘适者生存实验’,以大量的生存灭亡机制,可以看做是自然界与各类生物进行‘博弈’。

小到各类单细胞生物、病菌等,到复杂生物,如动物、人类等,以及大到行星生态系统与行星运动、小天体撞击的‘博弈’。

要么演化出适应版本答案,获得‘博弈’胜者,即使是相对胜者。

广义‘博弈论’,就是解构一切的终极钥匙。

人类教育方法论:

人类属于生物。

人只是更多思想空间,或者换个词,更多‘智能’。

但‘人的教育’这个问题,还是建立在‘生物教育方法论’的基础,其实没什么改变。

第一,早期幼儿阶段,即三岁之前。

一岁多说话走路,二岁多跑跑跳跳,玩耍,简单对话。

本阶段教育目标:自理意识的粗略培养和基本生活经验的熟悉。

基本生活经验,如会自己吃饭,并且有‘吃饭是自己的事’的独立意识,以及建立自理意识;

会穿戴脱一些简单衣服、袜子、拖鞋等,建立自理意识;

会控制拉屎拉尿,或呼喊寻求帮助,建立自理意识;

还有注意卫生,规避一些生活危险意识,比如热水、火,甚至电源。

目的-方案:

抛来第一个问题,本阶段教育是‘口头教育’?还是更加玄乎的‘爱的教育’?(自行思考一分钟)

进入正确、科学教育方法论分析和搭建。

问题识别与分析:该阶段的人类,是三岁之前的婴幼儿阶段,是最靠近纯生物状态。

所以,思考快的朋友,已经想到答案了。

那就是以简单的‘奖励-惩罚’为主要教育手段,以‘口头教育’建立基本概念和规则意识。

在尊重客观生物的‘反射弧’结构上,进行‘奖励-惩罚’为刺激,给幼儿建立第一道经验。

有了第一道‘奖励经验’,或者‘惩罚经验’,那么下一次的‘口头教育’就有基础,就有了起点,才能进行‘口头教育’,‘口头教育’才有一点用。

斯金纳箱实验表明,在其中鸽子的实验中,‘奖励手段’刺激的塑造的行为记忆表现的更加持久,而‘惩罚’塑造行为记忆的效果比较差,大概28开,奖励刺激会更好。

所以,实际使用要混合,要惩罚时,必须有惩罚,疼而不伤,然后引导改正,那时也可以给予小小奖励。

任何违背此顺序和逻辑的,都是伪知识、伪理论,是有害知识,有害理论,有害观念。

而这个过程中,幼儿是会做出各类反应的,哭闹喜悦、拍打跳跃、尖叫等。

在监护人对于‘教育’环节,是一个互动形式,可以作为‘博弈’来处理。

最常见的幼儿博弈场景,是睡觉、吃饭、吃零食、看电视手机等,这在现代社会是最常见的。

越早引导幼儿建立正确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后续教育成本和难度也将大大降低,其自学成才,省心省力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当然,这不是三岁之前就全部完成的,而是这个阶段就是重要起点。

越来越多现代人的数据、经验都将回归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第二,儿童阶段,三岁至七岁。

(略)

第三,少年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十二岁,根据男女少年的生理青春期而定。

(略)

第四,青少年阶段,十一岁、十二岁至十五十六岁。

(略)

第五,青年阶段,十六岁至三十五岁不定。(此时以社会经历、阅历为成长营养和资料)

(略)

……

写作背景,观察家中对侄子侄女一辈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吐槽我认为的‘基本常识常理’与现实世界流行、运转的‘观念版本’的对立冲突和参差。

​反射弧,奖赏和惩罚是唯一有效手段,后世庸才教育“砖家”颠倒顺序,导致混乱和无效。

在奖励和惩罚的第一体验经验的认识完成,那么待教育对象才能进行“口头教育”,这是自然规律,宇宙法则,没有任何生物、任何人可以违背而有好果子吃。

教育“人”的目标是独立成人。

“独立”指代自己照顾自己吃喝拉撒,爱护自己,保护自己,进而自然学习、博弈下会合作,会爱他人。

孩童期,早期建立各类“意识”,逐步培养“行为习惯”。

然后是成“人”,‘成人’实际就是与亲朋好友、上下级、竞争对手、敌人等关系处理,仁义礼智信等。

方法论不因任何时间、空间而失效。

自然更不会因种族、国籍、文化的改变而改变。

生物的行为思想如何建立?刺激和反应。做对了奖励鼓励,做错了处罚加引导变好奖励。

先把“孩子”当人,能自己干的让他们干,基本生活技能早锻炼,对脑子好,对肢体协调也好。

无理取闹的要制止,他们会以“哭闹”与监护人(家长父母爷爷奶奶)博弈,正确解决思路是不要因为“哭闹”表示太过生气,因为这哭闹行为没什么危害,不具备紧迫性。

而过度生气和反应,会表现成一个巨大“刺激信号”,往往带给孩子认为‘哭闹是有用信号’,有用就会经常用,这就是最基本的心理形成机制。(反射弧举一反三而已)

三、五岁之前孩子的博弈方式,就是哭闹,没事的哭闹不用太在意,对无理取闹的进行教育引导后的‘哭闹’,一般用ta经常玩的引导掉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最实在有效的。

对小孩子,讲道理只有一丁点用。

放到更大孩子、成人或其他人类群体的教育,也是如此。

甚至这只是‘语言学表达’问题,‘教育’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而沟通方式最有效的,就是‘唯物’的,而非任何幻想战略、幻想美好、幻想。

还是要学点科学、实事求是点,那么任何领域的建设发展都不存在理论、理念问题,因为目前所有领域都不是这层问题思考,而是老套的内部利益、权力之争,外部的利益权力之争,内外单勾结、双向勾结斗争等问题。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