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中期直至清,其实实行的是一种“外儒内法”的治国方式

【本文来自《破除“汉承秦制”迷障,切莫夸大秦朝的历史贡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把汉之后的儒家真当成了先秦底子三千的孔仲尼的学问,或者是孔门与孟轲的学问的集成?您那可就是学问太大,八窍通了七窍喽。

需要说的比较多,简而言之,请您明白一点,从西汉中期直至清,其实实行的是一种“外儒内法”的治国方式。

可以说“外儒内法”是对先秦时代儒家、法家等百家争鸣的一种提炼或升华。

外儒内法实际上是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的集成,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是历代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也是构成外儒内法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因。

实话实说,我们古人长期施行的“外儒”绝对不是治国的全部,就好比我们的南邻将”非暴力不合作“说得天花乱坠,那能够”搞掂“全体国民吗?回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的名人,又有哪位是儒学大师出身呢?名字我不需要在此列出了,大家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历朝历代——从三国、唐、宋、明、乃至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