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转换思维抓紧时机设立机构研究总部经济

  在前日的立法会答问大会上,行政长官贺一诚回答李振宇议员提问的澳门发展总部经济促进经济适度多元,提升澳门城市形象有何具体规划的问题时表示,过往曾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政府早已规划好在新城 B、C和 D区等兴建新写字楼。但澳门目前有大量写字楼空置,特别是新口岸等可塑性低的写字楼面临很大压力,推出一大批CBD写字楼建筑物需要考虑后果。他续称,现时内地大型企业、集团都面临危机,自身难保,在此情况下投标,「边个嚟投?」,强调规划会做好,像道路网、配套规划,待经济形势转好作有关判断,时机一到马上推动,但称「现时不是时机,现时推等同去年土地流拍,需认清经济形势」。贺一诚相信,经济有周期和波幅,总有回复的时候,现时幷不是发展「总部经济」的时机,但本澳必须对自己有信心。

  贺一诚所指的澳门现时推动总部经济并非是适当时机,尤其是在政府集中兴建办公楼宇、博彩业贵宾厅业务萎缩导致不少中介人公司停业等,导致本澳有目前有大量写字楼空置,以及现时内地经济转型调整,某些大型企业、集团歇业失去保留及建立总部大楼的兴趣,甚至有某些头部房地产企业也在出售其总部大楼,而且还有不少外资企业也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撤出内地的情况下,现时推出总部经济计划,并不是适当的时机。

  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因为是由不少外企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撤出内地,反而是澳门特区吸引这些外资企业设立业务是面向中国内地的总部的最好时机。实际上,澳门特区虽然也制定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系列法律并建立了执行机构,但由于实行「一国两制」,在执行起来时可能没有内地那样「严厉」,甚至比香港还要「宽松」些(香港也有一些外资企业考虑撤出)。再加上澳门具有自由港、没有外汇管制及税率偏低,以及与国际社会联系密切等优势,某些仍然以中国内地为主要市场的外资企业,反而可能会看中澳门的这些有利条件,将其总部设在澳门,已经撤出中国内地的外资企业也可能会以在澳门设立总部的形式「重返中国」。

  其实,早就有外资企业要在澳门设立总部的计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应南海石油开发,有法国等国家的财团有意与中国政府合作,但基于当时中国内地刚开始改革开放,许多条件尚未具备,就计划在澳门设立其总部。在当时,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遗憾后来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成事,否则澳门早就冲淡了「赌城」的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基于此,实行「总部经济」,也是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并对「旅游+」等有重要贡献。而且,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大湾区」建设。因此,我们要转换思维,将建设「总部经济」的吸引对象,从内地的大型企业、集团,转向以中国内地为主要市场,但又因种种主客观原因而不愿进驻内地,甚至从内地撤出的外资企业。如能成功,一方面可以推助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国家「稳住」或「留住」外资企业,是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其实,即使是没有现在某些反华政客诋毁诬蔑中国内地的营商环境的情况,澳门也是以中国内地为主要市场的外资企业设立总部的适当甚至是最佳地点。实际上,《澳门基本法》规定的自由港政策、不实行外汇管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及实行低税制等,是比内地更具有优势的。再加上反华政客在诋毁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维护国家安全政策时,并未将中国澳门作为「重点」,这就为澳门吸引及争取外资企业来澳门设立总部,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澳门也因此而将可更好地发挥「窗口」及「超级联络人」的独有作用。

  必须看到,一方面,美国要搞「反华大联盟」并未得心应手,德国等重要发达国家仍然看好及需要中国市场,因而其领导人最近络绎不绝地访华,寻求合作发展商机;另一方面,在反华政客的诋毁诬蔑下,这些国家的企业对在中国内地设立总部,仍然存在着各种顾虑。在此情况下,直属于中国中央政府,但实行「一国两制」的澳门特区,就是他们为「做中国市场生意」而设立「中国总部」的最佳地点。

  因此,当我们在向中央争取更多的「惠澳」措施时,不妨将眼光放得更远些,希望国家在推动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发展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时,也顺道宣传其企业在澳门设立「中国总部」的好处。这样就既可彻底消除这些国家及其企业与中国发展的疑虑,又可促进澳门特区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帮助澳门特区发展「总部经济」。反过来,澳门的「总部经济」也可反哺于粤港澳大湾区以至是整个内地的对外贸易发展。

  当然,发展「总部经济」,还需要我们进行另一种转换思维,就是不单止是着眼于豪华商业大厦建设及供给,还要有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澳门虽然在地理区位、对外交通网络、便捷的信息获取、法律制度环境、多元文化氛围等诸方面,都较为适应建设「总部经济」的需要,但在人才方面却是有所不逮。

  实际上,建设「总部经济」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一个好的科研教育环境,能够使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同时,还需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澳门创业发展。由此,澳门必须及早培养适应「总部经济」的各类人才,并在「引进人才」计划中适当地增加为「总部经济」服务的人才。

  而建设「总部经济」,还需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跨国公司来这里设立全球总部或地区总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本身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如接近消费者、接近本地企业、商业服务质量和低商务成本等。澳门在这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贺一诚说,虽然现在不是推动「总部经济」的时机,但强调规划会做好,像道路网、配套规划,待经济形势转好作有关判断,时机一到马上推动。这是正确的做法,而且还适宜现在就要未雨绸缪,成立专责机构进行研究,尤其是针对设法将撤出内地及香港的外资企业总部引回澳门,做好各种准备。一俟时机成熟,就立即正式推动。在中国内地经济有回暖,及各国都在试探中国市场的前景下,这尤为重要。否则,就「执输行头,惨过败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