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仍有些政客沉浸在对苏冷战的胜利中不愿醒来

 

500

当今天美国人看到这张照片时,一定会勾起他们兴奋的回忆。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第40任美国总统于1987年访问西德时,在德国东西柏林交界的勃兰登堡门前发表演讲,在演讲即将结束时,里根激动地说:“当我之前从国会大厦——这个德国统一的化身——往外望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串喷漆在柏林墙上的话,这可能是一个年轻的柏林人写下来的,‘这堵墙终将倒下,梦想终将成为现实。’是的,整个欧洲,这堵墙终将倒下,因为,它经不起良知的考验,它经不起真理的追问,它经不起自由的期望!”

里根演讲29个月后,因东德的激烈抗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允许柏林市民拆除了这道隔离墙。1990年9月,已卸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再度来到柏林,他亲自举起锤子,象征式敲击柏林墙的遗迹。德国人给了里根这个荣誉,意即这堵墙是里根推倒的。

拆掉围墙成为东欧剧变的重要因素,而东欧剧变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举行最后一次国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在经历了69年风雨后,于1991年12月26日轰然倒塌。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这的确是美国人在梦里都笑醒的胜利。

可以这么说,苏联解体对中国的震动远远超过美国。但这是美国人无法体会的思想经历。在此之前,虽然中苏因多种原因而剑拔弩张,一度因珍宝岛领土争议而发生武装冲突。但不可否认,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心中是永远的范例。但这个范例的轰然倒塌使当时的中国不得不思考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始时政界学界争论的中国经济模式是向西看还是向东看的问题,到此为止有了基本的结论,既不向西看,也不向东看,既向西看也向东看。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1992年,中国召开了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算是给自1978年以来的争论作了一个结论。就是既要借用市场机制的活力,也要保留社会主义原有经济体制的方向控制,简单说就是把两种经济体制优势结合起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今天的事实也已证明,中国的路走对了。紧紧抓住经济建设的主线不放松,紧紧抓住人民的生活改善不放松。在政治上保证了执政党与人民亲密关系,在经济上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深深嵌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今天的美国政界,还在习惯性地移植对前苏联的做法,他们可能想不通的是,怎么对前苏联有效的做法在中国的身上行不通呢。他们在想怎样才能使中国进入苏联解体模式。

是的,苏联是解体了,但苏联的解体决不是里根演讲中提到的自由世界的“良知、真理和自由”。而是冷战中的几届苏联领导人脱离苏联经济发展的实际,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展军备竞赛,最后拖垮了苏联经济,导致苏联共产党与她的人民之间产生了隔阂,最后在美西意识形态的攻击下分崩离析。一句话,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意识形态,而是因为经济发展严重落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导致的。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二十一世纪,美国人还在拿着二十世纪的老黄历。他们希望与中国经济脱钩断链,打造出前苏联解体时所需的经济条件。他们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对中国的岛链围堵,明知这种围堵对现在的中国没有作用也决不放弃。这次岸田访美,除了许诺在日本部署中导外,还许诺用核武保卫日本。看这架式,就是逼中国与美国进行新一轮的军武竞赛。但中国把军力的发展始终控制在自卫的水平,控制在经济发展能力范围内。他们当然也不会放弃意识形态的攻击,但他们意识形态的脸面早已被自己撕成碎片。

500

不入套的中国让这些美国政界精英们很是抓狂。看了一位朋友转在观察者平台的文章,载于美国《外交事务》杂志,题目是《拜登你个怂包,别再“跪了”,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退》,两位作者分别是曾担任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的中国通马特·波廷杰(Matt Pottinger),他的中文名叫博明;另一位作者是担任美国众议院“中国特别委员会”主席的美国共和党政客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

文中列举了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与苏联缓和关系的例子。称当年美国的和解政策换来的是苏联的得寸进尺,美国利益受损。里根上台后,推翻了之前的政策,并于1987年在德国东西柏林交界的勃兰登堡门前说出了那句标志性的话:“推倒这堵墙。”

文中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意识形态无所不到地向拜登政府提出了强烈的建议,提出美国青年可以为新的冷战而牺牲。这位朋友最后把文章的观点总结成两句话:外部通过强化军事力量与联合同盟遏制中国,内部通过打击中国发展和意识形态渗透瓦解中国。

文章也使我看到了美国鹰派政治精英们的两点现状,一点就是前面说到的,面对中国的不入套那种抓狂之态;第二点就是他们确实还在拿着二十世纪的老黄历找答案,很想把中国装扮成二十世纪的苏联。

这篇文章不一定代表美国意识的主流,但在美国现任政治领导人言行中,我们还是看见相当多的同类。美国现任国务郷布林肯,前不久就提出了著名的餐桌论。“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这是布林肯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发言。分析家指出,他的言论暴露了美国政治和外交的基本逻辑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无视理性、和平与合作。还有现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拿中方坚决反对和不予承认的“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说事,指责“中国大陆所采取的行动和施压单方面改变了现状”,并扬言“美方方针就是要确保‘台湾有事’永远不会发生。”

无论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也无论我们对稳定中美关系作出多么诚恳的努力,但中美关系的现实与愿望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无论民主党与共和党谁主政,围堵扼制中国的发展作为两党的政治共识不会有任何改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