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有钱,要买相机,拿最好的

这当然是说笑,现实生活里大概碰不到这样的傻帽。但不差钱的话,什么相机才是最好的呢?这其实真是个问题。

说是问题,当然假定这相机买来是用的。如果只是供起来的摆设,那什么最贵买什么就对了。但要是自己用的话,还不能是找人帮着背器材那种赖皮的玩法,那最贵还不行,要最好用才行。

最好用当然完全取决于用相机拍什么。

500

如果是到此一游、留念照之类,没说的,手机相机最好。这年头,谁出门兜里还没有个手机呢?iPhone还是华为P系列,或者其他品牌,随意。其实都不错。要求再高,反正都别指望。手机相机就是手机相机,画质总是有点塑料感,曝光控制就别费心了,很简单的曝光补偿都要菜单里翻半天,很多索性根本没有。强制闪光灯补光也是一样。还有一个问题:快门滞后较大,快速移动的画面不容易抓住。没办法,手机拍照本来就是副业。

500

再进一步,就是傻瓜机了。傻瓜机其实已经很聪明了,不差钱的话,索尼黑卡可以满足大部分“认真拍照”人的需求,专业的人都用来作为备用。用于旅游、家庭,非常合适,还小巧,就是看起来不够炫,太中产阶级了。

黑卡具有全套曝光、对焦控制,只是要常用这些人工控制的话,需要翻菜单。没办法,相机只有这么大,弄很多拨盘、按钮没地方了。但傻瓜毕竟是傻瓜,拍风景、家庭什么的没问题,拍运动就不大给力了。如果要追着孩子拍,这就是问题。

500

傻瓜还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富士X100V,这是X100系列的第四代。这其实应该看作不可换镜头的全规格微单,除了换镜头,微单能干什么,X100就能干什么,功能相当强大。富士也很用心,各种拨盘可以直接控制光圈、速度、对焦、ISO、曝光补偿等等,用起来非常方便。固定的35毫米f2.0镜头光学设计简单但完美,画质非常棒。唯一缺点:35毫米必须是你常用的焦段,你要是想拉近拉远,对不起,请挪步。

X100V的缺点也是不够壕,但外人看不出来,初看蛮像回事的。看得出来的人倒不一定会嫌X100V太中产阶级,这小东西真是物超所值。

500

另一个分支是旁轴,差不多就是莱卡吧。要炫,很少有比莱卡的红标更炫的。这就是相机里的劳力士。

500

500

500

500

500

开路虎揽胜的人喜欢说,这是女王开的车。用莱卡M系列的人也可以说,这是女王用的照相机。还真不是瞎说,女王真用这个。还有很多名人也用。

与X100系列相比,莱卡M系列是可换镜头的。事实上,莱卡最早使用可换镜头,没有之一。不过莱卡镜头都是定焦,旁轴没法用变焦。旁轴的取景窗对应与固定焦距的视场,一般以35毫米为基准,没法用太长或者太广角的镜头。超长焦镜头在取景窗里对应芝麻大的一点,根本没法对焦;太广角的镜头的视角直接超出取景窗;微距也不行,距离太近了,镜头里看到和取景窗里看到的完全是两回事了。

莱卡M也只能手动对焦。黄斑对焦需要练一练,但这东西有本质缺点:画面杂乱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对焦的线,差不多的线一大堆,根本看不清哪根线需要跟哪根线对齐。谁要是不信,找一个网格试一试就知道了。有时候只能反过来,目测预估一个距离,直接把对焦环放在那个距离上,然后再黄斑微调对焦。

莱卡的镜头也是名气比力气大。画质当然没说的,但跟价钱便宜3/4的CNS专业镜头相比,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了,画质差别大半在心里。怎么说呢?谁买钻戒真是用来划玻璃的吗?

说到底,莱卡已经是拍照人的玩物,不是真用来拍照的。但就壕值而言,这东西满分,甚至大大地值超所物,呃,可以这么说吗?

500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莱卡Q3,这是Q系列的第三代。但是说实话,这东西既没有X100V的小巧(那已经是只能塞大衣口袋级的小巧了),又没有M系列的传奇和镜头,纯粹是给玩不动莱卡M又想玩莱卡的人玩的。这是定焦的28毫米镜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一镜走天下的话,太广角了,35毫米差不多是扫街广角的极限了。

Q3有数码变焦模拟35、50、75、90毫米的效果,给实在怀念变焦的人用。仗着60MP的像素,35、50都还行,75已经不大行了,90就是胡扯蛋了,再高的像素,这么个裁法也没有多少剩下了。

好处是RAW文件保留了28毫米“看到”的全部,数码变焦到90太多的话,后期可以“倒回去”,少裁一点。其实与其费这个事,不如一开始就统统按照28毫米拍,回去自己后期裁就是了。反正数码变焦和后期裁剪是一个意思。

500

要是不怕沉,中幅的画质肯定更好。但Phase One这样的实在太沉了。要是还都大光定的话,出一个野外,得拖一辆战术拖车装器材,自己背只怕要累死。但要是拍婚纱、广告,这东西拍出来的片子放大到一面墙都没压力。这是什么莱卡都难以做到的,手机就别想了。

500

富士GFX100S就要友好得多,大小、重量和全幅单反差不多,画质一点也不比Phase One的施耐德镜头差。缺点是不够炫,初看就是一普通的看着稍微有点怪怪的单反或者微单,因为略微大、厚一点。缺点是启动慢、对焦慢,抓拍就别指望了。

但是,老实说,这些相机都不是出片的机器,中幅拍广角和微距还行,长焦就彻底歇菜了。富士中幅最长的就是200毫米,相当于35毫米全服160毫米。这才哪到哪啊。Phase One也差不多。

500

真正要出片,还是得老老实实单反。从长焦到广角到微距,各种定焦、变焦,镜头系列齐全。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场景,2470、70200各一个就够用了。不管是扫街、婚庆、赛事、新闻、风景、动物、建筑、静物,通吃!对焦快,能抓住各种瞬间;曝光控制容易,能迅速方便地调整。缺点是太显眼,好像抱着火箭筒还想混进人群搞暗杀似的。

画质方面,如果要放大镜下挑刺,肯定能挑出毛病,但一般来说,足够上杂志封面了,还能要求什么?

500

现在单反不时兴了,时兴微单。微单和单反的优劣就不啰嗦了,只说一点:单反可以几乎无限地待机,不按快门、不对焦就不耗电。微单只要开机,就耗电;而开机到能开拍,必定有一个时间延迟。单反的光学取景没有滞后,微单的电子取景总是取决于LCD的色彩和反应速度。

顺便说一句:微单因为取消单反的反光镜,使得镜头可以轻小,实际上不比单反镜头轻小。不知道理论与实际是在哪里脱节的。

真要多快好(但是不省),还是单反或者微单莫属。

必须提一句:哪怕再顶级的相机,在算法方面还是赶不上手机,原因可能有几个:

1、惯性思维,原教旨主义,不屑把PS的功能弄进相机

2、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相机的IT架构没法堆算力,换道不是舍不得旧的,就是换不起新的

3、手机芯片比相机芯片强大太多,用于拍照算力充裕;相机要配备这样的芯片,加上常规的光学、机械等等,成本就飙升了

4、相机主力都来自日本(莱卡其实已经是松下旗下了,别扯德味什么的,Weitzlar早改喝清酒、吃寿司了),日本人软件拉垮只有印度人项目管理拉垮可比

否则的话,没有理由手机芯片能上的算法相机芯片不行。

500

500

至于这些小微单,一看就是差钱女文青的东西,不差钱的爷们丢不起这个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