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台日收4.5万,他怒砸3500万转攻下沉市场!
1、后火锅3.0版本店型问世!
2、火锅如何聚焦下沉市场?
第 1553 期
文 | 大龙
30张台、日均4.5万
杭州再现火锅标杆店
最近,火锅加盟像是被众神撕开了一道裂缝,一众加盟者开始探寻在火锅中寻找机会,到底哪个品牌最为适合?哪些品牌更具实力?
前不久,后火锅开出杭州首店,并在火锅圈内引发了轰动效应,这家新店仅有2百多平、30张桌子,而日均营收却达到了4.5万元,新店模型还被同行前去打卡探店。
火锅餐见发现,这家店开业不久,就已经占据点评区域人气榜的前列。但让人不解的是,在火锅餐饮众神打架的杭州,后火锅为何能快速赢得顾客的好感?这家店究竟如何,火锅餐见去了趟杭州带来一手消息。
我们首先来看后火锅杭州首店位置,它位于延安路与长生路附近,附近有多个人气商圈,距离西湖仅500多米。附近客流量的叠加,为门店带来了第一波尝鲜客。
再从门店外观来看,该店跟以往后火锅突显的“红色魔方”、浪漫元素有很大区别,门店的招牌、外立面朝向大排档夜市风,“头牌烧菜”依然作为品牌的经典主打存在,此外重庆啤酒也是新店主推的元素之一。
从门头给人的视觉呈现来说,更具烟火气、排档感。新店型更像是给大众顾客提供了一个吃火锅,轻松聊天聚会的场所。
而内部场景的搭建更加贴合对重庆的市井营造,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垂吊起来的烧菜锑锅,以及巨型烧菜锅铲,把头牌菜品的烹饪方式集中化呈现,给人一种将产品视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顶部的红色吊旗上,逐个写满了门店的各式菜品,以及门店的价值主张,更加突出门店的热闹氛围。
接着来说产品,红烧耙牛肉、耙肥肠、锑锅虎皮鸡脚等烧菜一直是后火锅的经典,而脸盆大苕皮、8秒千丝黄喉、牛肉末什锦炒饭等也被杭州顾客推上了推荐菜。
与以往店型相比,后火锅新店型无论是场景还是产品,目标受众都在指向日常化、大众化,让吃火锅更加随意。
事实上,后火锅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的风格转变,即从1.0的废墟风,到2.0的时尚浪漫风,再到当下3.0的排档风,每次转变的背后都是对大众消费以及生活方式的新探索。
此外,本次新店型选择杭州,也是因为杭州作为餐饮品牌竞争激烈的地区,其多变的市场环境为后火锅提供了宝贵的验证机会。这些经验也为在川渝之外、下沉市场开店做支撑。
3.0模型的打造
给行业带来哪些可能性?
1、以“向下走”实现“向上走”,探寻下沉新增量
有别于深度内卷的高线市场,下沉市场一直是火锅寻求突破、新增量的存在。
对于后火锅而言,杭州店的开出,也是对下沉市场店型的一次全新梳理与运营规划,透过2百多平的建店面积,探索出具备符合下沉市场的餐具+产品,让出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以及对后厨要求降低等优势。
最近,后火锅特别推出“后浪”计划破局新市场,特别针对加盟费、前期运营成本等普遍痛点问题给出解决办法,不仅是0加盟费,更是以真金白银补贴开业营销费用——用3500万补贴加盟商。
牟建告诉火锅餐见,3500万的补贴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数字游戏,针对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量级的加盟商,以真金白银的方式补贴出去。
2、让“火锅”回归“火锅”,轻松氛围感、烟火气拉满
近几年,无论是商业,还是消费习惯,都在提倡回归,即回归本质,回归日常。那么,火锅又该如何回归原本的烟火气、市井感?
拿后火锅3.0版本而言,首先从门头的设计风格就给人传递了大排档的市井风、复古感,店内采用裸露的墙体、钢管建材等轻装修、重装饰的方式来进行呈现,让门店传递出街头氛围。
此外,在通过灯箱、EPC集成的装饰组合,让门店既突出真实感的同时,又有跳跃感与活泼,整体空间与视觉又显得极为融合。
在这种氛围下,顾客会更加专注于火锅的味道以及与身边人的互动,打造了一个更加轻松和有烟火气的就餐环境。并让顾客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放松和愉悦。
后火锅创始人牟建也认为,2024年对于火锅而言,一定要回归本质、本真,与此同时,这种烟火气的场景更加适合在下沉市场中呈现,并且这种设计手法与装修仅用20多天就可完成。
3、明档与后厨一体化,让人员通岗、高效
后火锅3.0新店型在迭代过程中还有一个亮点,把原本行业流行的明档与后厨打通,以杭州首店为例,明档+后厨仅有6米,不仅可以看到后厨的部分,还有食材的功能展示,让操作及出品做到了统一。
在牟建看来,特别是在下沉市场,这样的操作指向的就是高效,一两名员工就能完成明档操作展示及后厨的相关工作。
“开店不能只想高流量的时候操作流程及动线的设置,要设想门店未来的流量趋于稳定后,人效怎么去控制?”牟建称,原本明厨是优势,但也可能变成负担。
对于下沉市场而言,从实际的操作切入,将门店所有的功能的实用性通盘规划,才能让每一处设置充分发挥其效能。这中间,不仅需要火锅品牌长期的经验积累,也需要对沉下市场、未来的市场趋势做出前瞻性的预判。
4、与重庆啤酒战略联合,突显地道重庆味儿
新店型不止是红彤彤的火锅与热闹的氛围,墙角处还分布陈列着一垛垛红色啤酒箱体。重庆火锅+重庆啤酒的元素相互赋能,让两大美食联合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本次,后火锅与重庆啤酒集合店的开出,给大众以火锅正宗、地道的印象,也让初次进店的顾客消除顾虑,对于后火锅的品牌认知更加迅速,从而助力生意,即以独特的“重庆”策略打透心智,建立品牌壁垒。
总结
火锅新店型的开出,背后往往是对市场风向的新预判。
今年,火锅仍是围绕规模、体量打根基,才能压低后端的成本,从而释放品牌的竞争优势。
当品牌真正探索出极致化“小而轻”的投资、回报模型,并为加盟商在资金赋能、运营赋能等方面提供决策、解决方案时,说明这样的火锅品牌已经跑通了所有路径,在用真正实力与加盟商协作、共舞。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