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吹哨人”凉了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波音“吹哨人”约翰·巴尼特死了!
3月9日,62岁的巴尼特被发现死于自己的卡车里,死因为持枪自尽。
可当警方公布该调查结果后,没人相信巴尼特真的死于自杀,因为他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他是一名波音公司的举报人。
连日来,他的离奇死亡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3月15日报道,一位巴尼特的密友詹妮弗在采访中透露,巴尼特生前曾向她表示“如果我出事,我肯定不是自杀的”。
詹妮弗还表示,巴尼特曾谈到即将出庭作证,并预测自己会死。
巴尼特在波音公司工作了32年,长期担任波音公司南卡罗来纳州北查尔斯顿工厂质量经理,参与建造787“梦幻”客机,2017年退休。
自2007年起他就对波音实名举报,主要围绕飞机质量、供氧系统缺陷、工人吸毒、没按照工序进行等问题,巴尼特就这样边举报边工作,也没人理会他。
因此,他也被称为波音的“吹哨人”。
到了几年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才答复,要求波音回应,波音却说:“我们没问题,质量好着呢!”
2017年,波音说巴尼特身体不好,并主动帮他办理了退休手续。
但没想到巴尼特也不是善茬,他说自己年龄还没到不退休,于是起诉波音公司。
由于“吹哨人”的坚持,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波音的飞机事故。
到了2019年他向媒体爆料,并对波音公司提起诉讼,指控波音787“梦幻”客机在装配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比如,“为了节省工时,部分工人将被筛出的不合格零件又装回飞机上”;“飞机供氧系统有缺陷,四分之一的呼吸面罩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起作用”;“波音的质量管控工作‘形同白纸’”等。
正常情况下,对于这种自家员工的指控,公司应该展开自查自纠,可是波音非但没有自查,反而警告巴尼特不能“乱说话”。
那么,巴尼特是在“乱说话”吗?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2017年的一次调查,证实了巴尼特说的话是真的。
他们调查了北查尔斯顿工厂,报告显示,至少有53个不合格零件,而每一个零件都可能导致飞机出现重大事故,下令让波音整改。
因此近期,“吹哨人”巴尼特本该出庭作证。
3月7日,他接受波音律师约7个小时的质询。
3月8日,他与自己的律师进行了一天的质询,提供很多对波音不利的证据。
到了3月9日,他本计划接受双方律师质询,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巴尼特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卡车里。
美国当地的法医办公室称,巴尼特死于“自杀”。
事后,巴尼特律师公开质疑官方给出的“自杀说”,称巴尼特“精神状态很好,没有迹象表明、也没有人相信他会自杀”。
“吹哨人”死亡的消息很快冲上新闻热搜。
外界纷纷质疑,搞不定问题,就搞掉提出问题的人?
有外国网友说,这就是谋杀。
理由是他死的时间实在太巧合了!
而且人家活的好好的,正如他的朋友说的,巴尼特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干嘛要自杀?
完全没动机!
但死人不会再说话。
嗯,这种公关形式果然“很硬核”!
这件事也引发人们的疑问:波音到底怎么了?
2024年才过去3个多月,而波音飞机却事故不断。
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机在空中发生舱门脱落事故。
1月13日,日本全日空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的驾驶舱玻璃出现明显裂痕。
1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乘坐的波音737客机在起飞前发生氧气泄漏故障。
1月18日,美国阿特拉斯航空公司一架波音货运飞机故障,被迫紧急返航。
2月19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自旧金山飞往波士顿的波音757客机,在飞行途中发现一侧机翼“破裂”,紧急迫降。
到了三月更多,11天发生5起事故。
3月4日,一架波音737客机起飞后因发动机起火被迫返航。
3月7日,一架波音777-200型客机起飞过程中发生轮胎掉落事故。
3月8日,一架波音737客机降落时冲出跑道。
3月9日,一架波音737MAX8客机抵达波特兰机场后,发现货舱舱门处于开启状态。
3月11日,一架从澳大利亚悉尼飞往新西兰奥克兰的波音787-9客机出现液压油泄漏。
为什么会这样?
3月11日,纽约时报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对波音公司进行审计,发现在全部89项审计中,只通过56项,97处不合格,未通过比例占37%。
另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这两年的调查显示,事故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没打螺丝、没更换门塞等。
而3月12日,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视频,揭开了其中的奥妙。
视频显示,记者暗访波音工厂,管理岗质检随心所欲、生产线出问题了也不管,而一线工人更离谱,迷迷糊糊的,为了“醒神”,在岗位上边吸毒边工作。
更让人震惊的是,当记者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乘坐自己组装的飞机时,大部分员工表示不愿意,他们直言飞机质量糟糕,甚至有人用“垃圾”来形容。
这时候想必大家都在想一个问题:波音事故不断,管理混乱,质量不过关,仅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吗?
其实并不是,而是折射出美国制造业没落了!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逐渐走向下坡路。
1957年,美国制造业占比GDP27%,金融地产占比13%;
1968年,美国制造业占比GDP25%,金融地产占比14%;
1981年,美国制造业占比GDP20%,金融地产占比16%;
1994年,美国制造业占比GDP16%,金融地产占比18%;
2008年,美国制造业占比GDP11%,金融地产占比21%,而此时中国的制造业占比GDP则高达32.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奥巴马、特朗普、拜登三届政府都发现情况不对:美国工业快不行了,于是赶紧“紧急输血”,开启“再工业化”进程。
可是,成效并不明显。
现在除了金融业和服务业,曾经牛轰轰的美国还剩下什么工业?
主要有四块。
汽车产业。福特、通用为代表,但近来被中企迎头赶上,市场份额急剧缩小。
信息产业。高通、苹果为代表,但去年美国在对华科技战中屡战屡败,苹果销量暴跌,市场一样大大萎缩。
人工智能。包括元宇宙、ChatGPT、sora等,就是割韭菜的产业,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产业。
最后就是飞机制造业,堪称全球科技的巅峰,最大的巨头当属波音公司。
多大呢?
直接雇员达到153027人,间接有近百万制造业工人的就业岗位,而且是美国第二大的军火制造商和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商。
巅峰时期,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民航客机都由波音公司生产。
现在,波音“吹哨人”的死去,加上今年来的事故频发,这意味着,美国工业最后阵地即将失守!
CNN直言,波音遇到大麻烦了。
的确,麻烦大了,波音曾是美国工业“明珠”。
可是当前,事故频发,资本唯利是图,引发的安全教训令人深思。虽然现在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制造公司,但是不思进取,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总之,波音“吹哨人”死了,然后呢?
然后,波音也会死,美国“再工业化”也就死无全尸了。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