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洗车市场繁荣来看,我国消费生态不完善,“重生产轻消费”是个大问题

1. 美国人最近发现,忽然冒出了很多洗车店。彭博社报导,美国洗车店数量已经是麦当劳和星巴克加起来的两倍。60000个洗车店每年增长5%,投资者峰涌进入行业,激进者认为2030年市场将翻番。行业将自动洗车店比喻成90年代的星巴克,人们从不怎么消费变成经常买咖啡。

2. 改变是自动洗车和会员模式。客户买了会员,就能以每月20美元的价格不限次数洗车。如果不买会员,单次洗车10美元。客户变成会员就会疯狂地增加洗车频率,大增13倍。而洗车已经自动化了,只要90秒,而且大部分水也回收了,客户即使每月洗多次,洗车店仍然有利可图。这和40年前一个大型洗车店50名工人的模式极为不同,现在的洗车店已经不受天气影响了。即使只有10%的人订购会员,美国年洗车次数也会从20亿次变成30亿次。一个140亿美元的市场,已经足以让资本纷纷进入行业,制造了繁荣。

3. 从外卖、网购这些全球领先的消费行为来看,中国不少消费很方便。经过几年全球通胀中国通缩,现在消费价格也很有优势。这是因为生产端的优势非常大,外卖靠的是外卖员的高效生产力。但是感觉消费生态,和美国有差距,存在一些卡点。

4. 消费生态是说,某类消费行为蓬勃发展起来,技术、生产、流通、资本、客户,各个环节都来贡献,消费行为大增,这是美国擅长的。其实美国生产效率有些落后了,但是可以下订单让东亚来做,投资自动机器。美国资本在找各种机会,挖掘用户需求、创新商业模式,而且会推向全球。这让美国产生了很多全球大公司,靠国内消费就有许多大公司。

5. 中国比较大的问题,是“重生产轻消费”。生产效率确实是快速提升,通缩主要是生产效率全面进步。但是在促进消费环节,就没有生产端这么会想办法。中国也有不少企业家在挖用户需求,到海外也做得不错。但是消费还是很容易走向“内卷”,从业人员赚钱少劳动时间长,拼着降价争夺市场。

6. 现在经济理论界也并不是很清楚,有些人认为“消费拉动”是邪路。在中国生产端优势这么大的情况下,短板显然是消费生态了。如何让更多的消费形态繁荣起来,这是需要改革的。如一个大卡点是收入增速不够,能不能从顶层设计想想办法。美国显然是过度消费了,经济模式有问题,但其发展消费的生态,还是值得学习的。

500

热门评论 5

  • 番茄奶茶
    每月20美元/140不到人民币无限洗车,中国都没这么便宜的。。。本地有我肯定办一个好吧。。。
    你应该没有车,也没有洗过车。
    博主说的20美元(140元人民币)每个月的所谓洗车店月费,是自动洗车,是机器洗车漆和玻璃的自动洗车。
    在中国的人工洗车店,30块钱人民币就能洗外观和脚垫,50块钱可以外观内饰脚垫和后备箱全清洁。
    而且中国也有自动洗车店和半自动洗车店,前者12块钱一次,后者6块钱一次。
    至于你羡慕到疯狂的140元人民币每月畅洗,有点常识好么?一个月洗两次车漆就行了,精洗一个月一次就行了。你难道以为车子可以每天都去洗么?你不怕损坏么?每月畅洗完完全全就是伪命题,而且去洗车店洗车也是时间成本,一个月2次已经够多了。你可以问一下你身边的有车族的洗车频率。
  • 主要是我国现在劳动收入确实太低了,现在加班几个社畜能拿到加班费?
  • 我始终认为一切投资的终点都是消费,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没有消费就没有发展,所有的投资都要收回成本赚取利润,利润的最终来源是消费。
  • 就算是洗车的水可以回收再用,大量使用化学洗涤剂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不容视,所以过度吹大服务行业不可取。
    ……
    大家知道,美国的服务业占美国的GDP达到八成,社会服务业的畸形膨胀会蚕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象中国的房地产业泡沫大量蚕食工农业生产资金一样,如果在股市和房市轻而易举就能挣到大量的钱,谁还辛辛苦苦搞工业生产?
    ……
    美国人口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律师是中国的两倍半,法律服务业GDP是我们的十多倍,这个庞大的食利阶层不只在吸取社会的资产,而且是社会矛盾的助推力量,所以才会有“把美国律师全杀掉就天下太平了”的话法。
    ……
    在多数的时候,服务业并不产生新的价值,它们只是财产转移的通道,钱从服务对象转移到服务提供者手里,对于社会的发展正面作用是有限的。
  • 咸鱼突刺
    主要是我国现在劳动收入确实太低了,现在加班几个社畜能拿到加班费?
    或者说全国,不靠加班就能拿到经济普查的平均水平工资,有多少?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80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