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能救中国经济

在两会上,中央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各方对此的解读是:旧有生产力已经到头了,需要换轨发展。

这其实不是秘密。当前经济遇冷,很大原因就是旧有生产力发展到头,再刺激也边际收效递减。中国经济是否恢复发展,当然要看宏观,但在更加具体的层面,别看房地产,这是泡沫行业,本来就应该纠正了;教培、游戏之类也不会再成为管用的增长点。

除了芯片、软件、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质生产力指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在技术层面,要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以及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展开“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要跨入高收入,必须提高整个经济的含金量。更加准确地说,是提高整个经济的“创金率”。旧有生产力中,房地产的暴利是从头至尾扭曲的,但一般制造业的“创金率”不够高,所以有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的说法。制造业依然是立国之本,但提高制造业“创金率”刻不容缓。

新质生产力有更高的投资含量。芯片工业是吞金兽,这谁都知道。但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哪一个不是吞金兽?更重要的是,光砸金还不够,还需要砸人。中国STEM教育有很多不足,但量大质不亏,中国近些年在世界专利数量、高引用论文数量等可比指标方便名列前茅,就是例证。

但发达的STEM教育也需要有健康的人才吸收机制才能形成健康的循环。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STEM人才潜力没有转化为实力的标志。

机会留给准备好的人,准备好的人才看得到机会,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大学毕业了去做快递小哥,这是出于选择,或者说选择是可逆的;没文化的快递小哥只能送快递,有了高科技岗位也没法抓住机会。这就是差别。

现在经济转型、升级既有历史必要性,又有人才保障。是时候了。

但要注意避免一拥而上、泡沫化,中国吃这亏够多了。

但适度过剩形成必要的竞争压力,适当卷一卷才能加速发展,同时降本增效。

这才是辩证法。没办法,世间事还就是既要又要的。

更重要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尤其要注意先立后破。传统生产力注入新质因素后,也能脱胎换骨,与新质生产力一起发展。

经济发展和升级是增量过程,不是置换过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美国科技依然领先,但再工业化困难重重,就是因为工业基础已经空心化了。本来在全球化架构下,美国先进科技通过中国制造业体系实现产业化,但在脱钩的大环境下,此路不通,美国先进科技已经接不上地气,有可能就此在悬浮中呆滞甚至衰落。英国先进科技也是这样衰落的。中国不能走此老路。

保持基础不等于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留着。血汗工厂没有必要留,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机器人化高度升级才是正道。这其实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方面。

但重要的是:先立后破。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训。

改革开放就是不断的破和立的过程。不破不立,但还是有一个先后。

先破后立干净,但要是破了而立不起来,这就要出大乱子。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能等,破了再说、经济和社会自然会跟上是危险的侥幸心理。教培、游戏产业被一纸政策废了,必须说,废得好。教培任其无序发展,不仅彻底背离教育传授谋生技能和修身养性的两大功能,还将成为社会公正的重大阻碍,非破不可。游戏也有无序发展的问题,沉迷游戏(尤其在未成年人中)已经成为现代鸦片,害己害家害国,也必须管起来。但没有做到的是先立后破,没有有效的推动教培和游戏中健康一面的措施,就是先破后立的例子。

房地产是另一个先破后立的例子。房地产已经拖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了。房地产泡沫早就千夫所指,但一旦戳破,人们 大惊失色,不是因为房地产泡沫不该戳破,而是留下的经济黑洞怎么办。房地产泡沫先破后立的后果现在依然是经济重压。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这个教训一定要吸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要确认新的来了,至少看清楚交接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才让旧的去。

同时,新质生产力不仅形成全新的增长点,大量雇佣高素质劳动力,提供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职业天花板,还将通过传统但依然富有活力的产业发挥乘法效应。比如说,芯片、软件、人工智能可以将大量基本工业产品升级,促进用“好用”来置换“够用”,拉动新的需求和增长。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的艰难期,但中国具有天时(内需)地利(工业基础)人和(人才基础),现在是柳暗的时候,花明就在前面,然后就是又一村了。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打气。中国经济没有触及天花板,城市化空间、低成本无碳电力、世界最大STEM队伍是中国独有的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第一桶金(不管是财富,还是工业、科技、人才基础)都决定了中国经济有突破中等收入、跨入高收入的潜力,新质生产力就是从潜力到实力的载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