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西到莫言,泛政治化的幽灵在游荡

500

春节一过,即返俗务。或升官发财,或柴米油盐,芸芸众生,各归其位。忙了一周,又上观网。浏览近期热闹话题,联想往昔热点争议,不由感慨:从战马到梅西到莫言,一个泛政治化的幽灵,在中国的舆论场上空游荡。

一.讲政治

讲泛政治化的幽灵,先要讲政治。

所谓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是稀有性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决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也是牵动社会全员利益并支配(控制)其行为的Power(权力或力量)。

所以,离政治最近的一个词,应该就是权力。我们普通人,离政治(权力)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离政治近的一个词,还有一个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世界观或价值观,这个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它是属于思想观念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说复杂极复杂,说简单极简单。在开放的社会里,各有各的意识形态,对同一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一个社会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大量的、复杂的、尖锐的、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类矛盾如果复杂化尖锐化激烈化,就是尸山血海,谁也解决不了。统治阶级也只能决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尽量调和、缓解和压制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意识形态只能等闲视之;只要大家相互宽容,自己活,让别人活,意识形态就成了不用多管的最简单的事。所以,我们普通人的个人意识形态,求同存异,美美与共就好。

中国古代皇权至上,一切为了权力,有权就有一切,一切都被政治权力垄断,操控,以至于弄得古代文化都成了政治文化,历史抽象为朝代更迭的帝王将相史。经济、科学、艺术无不屈从政治权力,父子、夫妻、长幼、男女无不重现君臣关系。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知识分子、官员,都很容易患上“政治过敏症”,说话办事都不能随便,以免被政权系统制裁;都深受政治文化的影响,也被泛政治化的风气笼罩,“贵贵而尊官”的官本位价值观成为封建官方文化,做官才是人生终极成功。权力崇拜根深蒂固于社会深层意识,深入影响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至今。“好讲政治,喜欢一切联系到政治”成为一些普通中国人的“政治癖好”和暇余谈资。

中国共产党强调全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归根结底就是要求全党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讲政治体现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上,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才是真正讲政治,最大的讲政治。------这个讲政治是对全党对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实实在在的良政,善政。

对于一般普通人而言,讲政治,充其量也就是个人的癖好和谈资。世界这么大,美好如此多,生活,事业,爱情,友谊,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相比权力的春药,更有多少的甘霖!

有人说政治最重要,在我看来,在职尽职,把家人照顾好,把自己生活好,老婆孩子热炕头,多挣钱,多消费,就是普通人最重要的政治;在商言商,把生意做好,把企业做好,为自己创造利润,为国家贡献税收,为国民提供就业岗位,就是企业家最重要的政治;平常不作恶,偶行善,就是平常人最重要的政治;在网说人话,不极端,道德以自律,而不强求律他,就是网友最重要的政治。

二.泛政治化

泛政治化,就是将政治的外延无限扩大,使得原本应由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事情上升到政治层面;将生活中的许多原本与政治无关的问题提升到政治的层次,将本属于经济、社会、文化、道德等非政治领域的公共事件强行与政治挂钩,强行搞成政治问题、搞成危险问题、搞成大家不敢去触碰的问题;并以政治斗争和政治批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泛政治化可能导致政治观点和意见绑架或挟持非政治领域的决策和行动,使得政治因素的考量在非政治问题的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

泛政治化使人思维定势,思想固化,使得合作缺乏,斗争不断;相互猜疑,互踩互害;公平竞争少,勾心斗角多;想象好奇少,阴谋诡计多;追求真理少,急功近利多;踏实做事少,唯利是图多;创造性思维少,政治化攻讦多;平和理性共存共赢少,你死我活剪除异己多。

泛政治化必然造就人整人人斗人、人人自危的社会氛围与风气;使得社会舆情混乱嘈杂充满口舌之争;使得现实生活中充满禁区,摧毁人们的自信和信心,钳制人们的思想言论,干扰人们务实做事的行动;使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所必需的社会宽松环境被压窄被毒化,使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被阻碍、禁锢甚至被扼杀。

不堪回首的十年中,意识形态至上,政治挂帅,把非政治问题搞成政治问题大行其道。经济上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用搞群众运动办法搞“大跃进”“放卫星”;科学上对“自然科学战线的反动观点”展开政治批判,狠批“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文艺上针对孙瑜的武训传,邓拓的燕山夜话,吴晗的海瑞罢官等一大批文艺作品大肆批判,舆论围剿,肃清流毒,批倒批臭,进而上升到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高度,扩大和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伪公共知识分子猖獗,自卑崇美的一二十年前,凡是中国的坏事,不论天灾人祸,渐进突发,都可以导向到“定体问”,都可以导向到“缺乏自由民主”,“缺乏选票”,都是一党专政政治专制的恶因;凡是中国的好事,就不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功劳,而是西方先进文明的施舍馈赠:这是仇共仇华者的泛政治化。

如今,从战马行动,到梅西事件,到起诉莫言,商业上的事,体育上的事,文艺上的事,被有心人导引着,被汹涌的舆情裹挟着,都冲入深不见底的政治陷坑。这股泛政治化的“洪水瀑布般”的浊水逆流,源于舆论场上的两眼毒泉:“政治正确”和“上纲上线”。

所谓“政治正确”,即在舆论场上,某些有心人以马克思主义正统自居,以爱国者自居,以中国人民自居,以广大群众自居,导师语录时刻挂在嘴边,爱国口号时刻挂在嘴边,人民利益时刻挂在嘴边,政治语言运用得驾轻就熟,意识形态把玩得炉火纯青。他们以最进步的面目视于人,以最爱国的口号听于人,以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形象媚于人,自我最最革命,自我最最爱国,自我承载民意,自我永远正确,站在正气凌人的政治高度和自以为是的道德高地,以政治正确打压社会活力,以意识形态裁判经济现象,以两极思维分割大千世界,以政治正确之“虚”行钳制束缚阻碍经济发展之“实”。

所谓“上纲上线”,即在舆论场上,某些有心人将任何话题都导入到民族、国家、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层面,把任何问题都提升到敌我斗争、阶级矛盾、社资竞争、爱国卖国的原则高度来说来臧否,来想来决断。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慧眼不容半粒沙”,泾渭分明,非黑即白,眼之所见,不是敌我矛盾,就是阶级敌人;他们今天扣这个汉奸帽子,明天骂那个资本帮凶,今天批判这个,明天清算那个,看谁都是钉子,只有他是锤子,以上纲上线之“名”行贴政治标签污名化对手打击异见之“实”。

 政治主张不同,归根结底就是利益不同。各路自媒体大V,民意领袖,群众代表,正义化身纷纷走上舆论场,籍极端民族主义之汹涌,借民粹之乱潮,用泛政治化这股湍流不断地挖掘和放大社会认知差异,挑动人群对立,替民“伸张正义”,左打“汉奸”,右踢“卖国”,兼击资本,演出了一场因正义之名赚取点击吸食流量收割韭菜收获利益的政治舆情剧。

把政治庸俗化,扩大化,武器化,什么都和政治挂钩------或者说就是和利益挂钩,那么人群的撕裂,阶层的对抗,社会的动荡,以及因正义之名疯狂渔利就自然而然大行其道。

社会生活泛政治化,政治生活运动化时期盛行的逻辑是:

只要把想攻击的对象进行政治污名化并为权势所默许,即便取得了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而对别人采取任何手段的权力。反过来,什么人一旦被打上“敌对”的政治标签,则正常社会中每个公民可依恃的法律和公序良俗的保护即告失效;

一旦实现对对手的污名化和赋自己打击对手的道义化,则支撑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政治常识、公民批评和臧否国家领导人的权利、规范公民之间关系的道德、法律准则……统统被他踏在脚下。

即使对手曾经是国家领导人。

人类历史上,太多这样的悲剧可以借鉴。

三.让泛政治化的幽灵显原形

世界是均衡的。每一种力量都应有其作用边界。某种力量一旦妄图垄断,突破其应有的边界,不仅会摧毁世界的均衡与和谐,总有一天也会反噬自己。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有言:什么都是政治,等于没有政治。

搞泛政治化,搞政治正确,搞上纲上线,这都不是一个正常国家,正常社会所应有的现象。纠缠于政治斗争,意识形态内斗的国家,不是物质匮乏的国家,就是濒临盛极而衰临界点的国家,因为再多的论战辩经,再多的引经据典,也创造不了生产力,创造不了财富;多说少做,内斗消耗,拉跨的上层建筑也必然会拖累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搞政治正确,纠缠于意识形态(政党)内斗的地方一在海峡对岸,的国家一在大洋彼岸,看看都是什么屌样。回顾历史,我国也有不堪回首的泛政治化的十年。然而,决定意识形态的,毕竟是经济基础,是生产力。纵观世界历史,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政治形态。生产力(生产资料)支撑不够必然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崩裂,前苏联可以为鉴。所幸我党及时摈弃了意识形态至上,政治挂帅那条僵化陈旧的道路,少说多做,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方有今日复兴气象。

改变中国,造福人民,影响世界,靠的是一心一意谋发展,是坚定不移搞建设,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而不是意识形态上的纠结打磨舌战辩经!

邓公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10月说过一句话:“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那些舆论场上泛政治化的鼓吹者,口口声声讲政治,其实是最不讲政治,因为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是当今中国的首要任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需要的是思想的碰撞和激荡。只有在国家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上真正做到百家争鸣,不落窠臼,想象无禁忌,探索无禁区,允许和包容非常规甚至是异端的思想,才能有创造性思维,特别是独辟蹊径、开创局面的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范式的产生。

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加依赖人的因素,更加依赖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依赖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加需要全社会去营造有利创新探索的自由包容生态,营造鼓励创新“试错”的宽容宽松氛围。

那些舆论场上泛政治化的鼓吹者,横挑鼻子竖挑眼,看似政治最正确,实则是设置思想藩篱,毒化思维环境,钳制人们的自由思想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最大反作用力!

所以,泛政治化,大搞政治正确,上纲上线,鼓吹政治斗争和政治批判,是对党中央“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根本违背;是创新驱动的一大阻力。

 

在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的坚定现实面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的坚定共识面前,泛政治化的幽灵一捅就破,现乌有原形。

四.国家意志与民意

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就是当今中国的主流(官方)意识形态,就是当今中国的国家意志。

任何声音,都要服从并服务于这个坚如磐石的国家意志。

经济下行艰难时期,个人发发牢骚,没什么大不了的;网络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出各种声音也是正常的。关键是什么声音会扰动主旋律,什么声音会变为影响到国家行为的实质存在。

国家的主旋律就是求发展求创新求探索求突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而舆论场上那些搞政治正确,搞上纲上线,鼓吹泛政治化,鼓吹意识形态斗争,激化意识形态矛盾,纠缠于意识形态内斗,撕裂人群撕裂社会的“务虚“的声音就是噪音,就是杂响,会毒化压窄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所必需的宽松环境,会干扰人们务实做事的行动。主旋律必须压制杂响,把它控制在55分贝以下。

国家强盛,不是喊口号喊起来的,不是打官司赢回来的,不是意识形态内斗骂出来的,而是锱积铢累,一纳米一纳米地攻关,一线程一线程干出来的。同样的能量,力热电光声,声音的做功效率是最小的。

民意是什么?

民意不是每天以收割韭菜吸食流量赚取点击为生的自媒体大V们的宏观妙论,

民意不是躺平者们无所事事天天呆在网上愤世嫉俗仇天恨地的梦想谬论,

民意不是退休金无忧夕阳静好闲得蛋疼老而好斗老大爷们的政治高论。

民意的主体是正在工作正在打拼正在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中青壮年,

民意的主体是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在富裕路上奔波劳累的社会中坚。

民意的主体既没工夫也没兴趣在网上代表人民大讲政治大放厥词。他们是埋头的苦干者,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民意其实就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向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