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三万斤”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有着重大政治意义的。

具有“建设性”的批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善意的批评,能指出问题产生的现象和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我们都是支持和欢迎的,这些批评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如果批评的对象,不管是个例还是群体、不管是事件还是现象,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是无中生有的,是“造谣式批评”,也就是带有“恶意”的批评,那么,这种所谓的“批评”,一定是大家所不能容忍的。

显然,如果只批评问题的表面,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不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那么,这种批评是很无力的,也是站不住脚的,哪怕批评的问题看上去都是确实存在的。

现在的网络上、文学作品中,对“亩产三万斤”、对“三年”、对“十年”等等,也就是那个时代所谓的“揭露”和“批评”有很多,表面看上去,这些“批评”都好像对,因为,都是曾发生过的事情,也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

但是,真正剖析那个年代国内外的形势,把当年发生的事与当时的国际局势背景结合起来,指出那些事发生的根源的所谓“批评者”,寥寥无几。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亩产三万斤”这样的事情呢?为什么伴随着“亩产三万斤”的是“三年”呢?为什么“三年”之后的不久,就紧跟着开始了“十年”呢?

1956年,玉米夫秘密报告之后,中苏关系迅速恶化,紧接着撤走专家,中国偿还巨额债务。

而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只能从地里刨点东西去偿还债务,所以,那是全体中国人民真正的“勒紧了裤腰带”一起在还债。但是,对外只能说成是“自然灾害”......

虽然还债不是直接导致“三年”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紧接着,就是“十年”,“十年”,不过是“三年”的后续发展。为什么?因为,苏联“靠不住了”,我们要“战略转向”了,而那时还有很多人对苏联“恋恋不舍”,“转向”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在苏联。

另外,今天很多人嘲讽“亩产三万斤”。

但是,就连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实的,教员他们这些一辈子和农民、农村打交道,最关心农民、农村问题的“泥腿子”,会不知道真实情况?

别忘了,历史以来,第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农村调查工作报告,就是由教员完成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所以,“亩产三万斤”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向苏联展示我们有能力还债、绝不低头的坚定决心,是有着重大政治意义的。

今天,某些人在所谓“揭露”、“批评”,甚至“嘲讽”那个年代(本质上是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他们能客观地把这些事情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之下思考一下吗?他们能客观地把当年努力争取到的主权独立、国际地位,和今天的巨大发展联系起来吗?

这绝不是历史问题,而是最现实的政治问题.....

.那些只谈问题和现象,不谈产生问题根源的人,是脑子问题,还是“屁股问题”呢?

我看,都是“屁股问题”.....

500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