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1919年波兰与西乌克兰在东加利西亚的冲突

1918-1919年波兰与西乌克兰在东加利西亚的冲突

伊夫·史密斯

于2024年3月2日发布 于

《赤裸裸的资本主义》

我是伊夫。(专栏版主):

欧洲人(可以说东欧人更是如此)非常清楚自己的民族和种族历史。波兰和乌克兰在东加拉西亚的短暂冲突在恶化这两个地区人民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文作者是弗拉迪斯拉夫·索蒂罗维奇博士,他是前大学教授、地缘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500

东欧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的政治边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这些变化的程度,以及在欧洲东部几个小地区爆发的关于土地分配的新地区战争,至少到1938年,国家之间的新边界才最终建立并稳定下来。

1918年后欧洲东部的政治转型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在1918年最后几个月崩溃的直接结果,以及前俄罗斯帝国(1917年崩溃)的不稳定的西部边界仍然卷入革命和内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这半部分的大部分边界变化都是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在1919年初开始的巴黎和平会议上达成的决定的直接结果,这次会议产生了五项和平条约,这些条约以巴黎郊外的城堡命名,最终签署了这些条约。每一项和平条约都部分涉及中欧国家,但在某些情况下是完全涉及中欧国家。例如,波兰在一战后就与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东加利西亚的土地上发生了军事政治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国家边界是由巴黎和会通过三种方式决定的:1)通过大使会议的决定;2)在协约指导下举行公民投票;3)与西乌克兰和布尔什维克俄国的战争的结果

对波兰来说,东部边界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最复杂的。事实上,第一个边界问题是加利西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东加利西亚,波兰人在那里与乌克兰人开战。

1918年11月1日,当奥匈帝国的统治最终在该地区崩溃时,当地的乌克兰民族主义领导人宣布西乌克兰民族(人民)共和国独立。这个新国家声称整个东加利西亚(从圣河向东,含有利沃夫)是乌克兰的,其次是北布科维纳和喀尔巴阡罗斯。

然而,这些领土要求立即受到当地波兰人的挑战,他们在加利西亚各地作战,希望与一战后的波兰统一。结果,波兰-乌克兰战争从1918年11月持续到1919年夏天,当时加利西亚-西乌克兰军事分遣队被驱逐出东加利西亚,最终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波兰的一部分。

东加利西亚和同盟国

东加利西亚的土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被包括在奥匈帝国(奥地利部分),具有混合的种族组成(作为当时奥匈君主制的大多数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加利西亚的人口接近500万:其中大多数是“乌克兰人”(310万)、波兰人(110万)和犹太人(62万),其次是其他一些小的民族语言社区。乌克兰人(不管这个种族术语在当时是什么意思)在农村(村庄)占人口主导地位,但城镇和城市则由波兰人和犹太人占多数。

维也纳对少数民族的宽容政策导致乌克兰、波兰和犹太人的政治和民族组织和平共处。

乌克兰各民族组织一直在努力捍卫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并加强当地斯拉夫人民对乌克兰民族的认同。然而,当地的现实对乌克兰的国家宣传并不那么有利。知识分子已经接受了乌克兰的民族语言认同,所以他们很快就进步了。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占东加利西亚人口的大多数)不接受乌克兰民族认同的宣传。

另一个因素是,波兰人和犹太人在教育、文化、区域经济和民政管理领域都有明显的统治地位。波兰人认为利沃夫 (这是东加利西亚至关重要的定居点)是波兰文化和民族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仅次于克拉科夫、华沙和维尔诺/维尔纽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 1918),同盟国,尤其是德国顽固地支持乌克兰的民族认同、民族主义和国家目标——所有这些都是针对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的。

1918年2月9日,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协约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签署了和平条约。和平条约结束了东加利西亚的战争,承认了普遍定期审议的主权。

这项和平条约最重要的一点是,获胜的同盟国承诺给乌克兰一些领土,其中包括霍尔姆地区(以波兰语为主)以及。这也是一项秘密倡议,将布科维纳省和东加利西亚省转变为奥匈帝国(奥地利部分)的王室领地。但这个计划很快就变得非常成问题。波兰人反对它,坚持整个加利西亚的不可分割性,他们将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对波兰人来说,一战期间,尤其是1918年,同盟国的亲乌克兰政策不仅是反俄的,更是反波兰的。因此,由于柏林在1918年对乌克兰问题的政策,波兰人和乌克兰人之间的种族间冲突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

冲突

1918年秋天,在多瑙河君主制(奥匈帝国)崩溃期间,君主制内几个民族的民族工人一直在为战后创建或重建自己的(联合)民族国家制定计划。加利西亚的波兰政治家也是如此,他们想把整个加利西亚地区(西部和东部)纳入波兰人民统一的民族国家。然而,来自西加利西亚的乌克兰政治工作者反对波兰的这种想法,并于1918年11月1日晚组织了一场政变。结果,在乌克兰民族部队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地占领了利沃夫和东加利西亚的其他城市。与此同时,他们宣布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为独立的乌克兰国家。利沃夫的波兰人(在该市占多数)对此感到意外,但他们组织了军事防御(包括学童),并很快将乌克兰军队驱逐出该市最大的地区。然而,在东加利西亚的其他城市,乌克兰人取得了最大的成功,除了佩雷米什尔市。波兰军队在东加利西亚西部的其他城市取得了进展,但另一方面,波兰多次试图通过仲裁解决波兰与乌克兰的冲突,但都以失败告终。换句话说,在波兰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独立之前,波兰和乌克兰军队之间的战争已经在东加利西亚及其最重要的城市利沃夫展开。

1918年11月22日,波兰武装部队将乌克兰军队驱逐出利沃夫。然而,直到1919年4月(五个月),利沃夫一直被乌克兰军队包围,包括不断的射击。然而,在乌克兰军队从利沃夫撤离后,立即发生了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造成多达80人死亡。问题是当地的波兰人指责犹太人在利沃夫的命运问题上支持乌克兰方面。特别是,由乌克兰方面武装的犹太准军事部队被波兰人指控在该市实行反波兰政策。

在1918-1919年波兰和乌克兰军队争夺东加利西亚的战争中,波兰一方逐渐战胜了敌人。对于冲突中的乌克兰一方来说,关键问题在于,西乌克兰的政治军事领导人没有成功地动员最大一部分乌克兰农民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因为农民更多地参与了他们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生存的政治利益。另一个问题是,为了对抗波兰人,他们有多觉得自己是“乌克兰人”。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为了吸引农民加入乌克兰进程,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试图利用一些社会经济口号,因此承诺在战后对农民进行农业改革——分配土地(这些人同时也在宣传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然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使用一切武力手段动员乌克兰西部的农民支持乌克兰军队与东加利西亚的波兰人作战。

 协约国的调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试图调解这场波兰-乌克兰战争,考虑到战后在巴黎和城堡周围举行的和平会议,最终目的是尽快结束战争。事实上,他们更倾向于优先打击俄罗斯布尔什维克主义,因此,波兰-乌克兰战争只是削弱了欧洲反对布尔什维克潜在侵略政策的力量,当时布尔什维克支持中欧的各种左翼革命。换句话说,这场发生在与布尔什维克的俄罗斯边境的战争阻止了反布尔什维克的波兰-乌克兰联合阵线的建立,这一联合阵线可能会阻止列宁的红军最终入侵欧洲。1919年2月,协约国部队首次采取实际行动促成乌克兰和波兰军队之间的和平,当时一个由法国领导的特别军事委员会就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的停战和分界线进行了谈判。根据这一提议,利沃夫市和鲍里斯拉夫周围以南的石油区必须归波兰所有。换句话说,大约2/3的东加利西亚将被纳入西乌克兰。

协约国委员会还认定,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失败的国家,无法生存。得出这一结论的真正原因是东加利西亚独立运动仅以极小的知识分子阶层为基础,没有得到人民特别是农村人民的广泛支持。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和政治家为了吸引东加利西亚的当地农民,向他们承诺土地改革以及利沃夫的房屋和城堡。然而,碰巧西乌克兰民族战士失去了对他们自己鼓动的农民运动的控制。

事实上,参与冲突的波兰领导人(半心半意地)接受了协约委员会所要求的一套和平条件。然而,乌克兰领导人拒绝了同样的条件,并自动终止了此前达成的波乌停战协议。结果,乌克兰武装部队在1919年3月10日开始了新的进攻,占领了利沃夫市,在接下来的10天里,利沃夫市很快就崩溃了。从本质上讲,这成为了1918 - 1919年东加利西亚波乌战争的一个真正的转折点,以及新重建的波兰和新成立的乌克兰之间最终边界的划定。然而,从1919年3月中旬开始,波兰人对乌克兰人采取了军事和政治上的主动。基本上,很明显,乌克兰方面将在东加利西亚和利沃夫市对波兰的战争中失败。在1919年4月14日至15日之间的夜晚,波兰人发动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进攻,导致利沃夫不再处于乌克兰炮兵射击城市的距离。波兰的进攻非常成功,1919年5月,波兰人占领了其他几个东加利西亚城市(波兰语为斯坦尼斯拉夫,乌克兰语为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那里当时是乌克兰政治和军事当局的总部。

1919年6月初,西乌克兰军队只控制了东乌克兰的几个地区。当时发生的情况是,协约国委员会向波兰方面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进一步进攻,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的双边停战谈判得以恢复。然而,西乌克兰领导人没有遵守停战协议,并于1919年6月7日突然发动攻势,从波兰方面夺回了东加利西亚的一些地区。因此,波兰人指责乌克兰人使东加利西亚及其上空的军事冲突旷日持久,以至于协约国被迫向利沃夫市派出一个委员会,就双方对该市平民犯下的罪行的严重投诉进行调查。委员会最终没有找到波兰战争罪的相关证据,但相反,许多战争罪案件是乌克兰方面所为。在此需要强调的或许至关重要的是,委员会发现城市居民非常热情地接纳波兰军队,视其为抵抗“乌克兰匪帮”恐怖的解放者。

为了最终解决东加利西亚问题,由协约国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建议波兰军队占领该地区的全部领土,事实上,该地区因此被纳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民族国家。出于这个原因,1919年6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外交部长理事会公开允许华沙的波兰政府在东加利西亚发动新的军事进攻,最终目的是将所有西乌克兰军事分遣队驱逐出该地区并完全占领该地区。双方同意将哈勒尔军队(在法国武装)派往波兰,并部署在与共产主义单位的斗争中。对于东加利西亚,必须在波兰境内给予自治,东加利西亚地位的最终决定将由全民投票决定(但由波兰当局组织)。

最后,1919年7月2日,由皮苏德斯基亲自率领的波兰军队开始了对西乌克兰军队的决定性军事进攻,并成功地将他们从东加利西亚的全部领土上驱逐出去。截至1919年7月18日,由大约20,000名士兵组成的西乌克兰部队跨过兹布鲁赫河进入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领土。因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东加利西亚的命运都是由波兰决定的。

 结束语

波兰和西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从1918年11月持续到1919年7月。根据不同学者的说法,这场战争夺走了双方约25000名士兵的生命:约10000名波兰士兵和15000名乌克兰士兵。然而,由于缺乏信息来源,我们很难估计平民的死亡人数。尽管如此,这仍少于双方损失的士兵总数。这场战争的另一个特点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其他一些案例相比,针对平民和战俘的暴行并不算大规模,例如,塞尔维亚损失了约25%的人口。

 然而,这场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毒害了波兰和乌克兰的关系几十年,并在二战期间变得清晰起来,当时乌克兰人在加利西亚对波兰人(和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种族灭绝。

 波兰和乌克兰的争端是关于土地的:

1.   对于波兰方面来说,有关东加利西亚领土的问题并没有随着1919年7月西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军事失败而结束。然而,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这个问题继续在华沙的内政和外交事务中发挥着核心影响。

2.   在乌克兰方面,这个问题在二战结束时由斯大林解决,根据他的决定,东加利西亚被苏联乌克兰吞并。当地的波兰人被迫生活在他们的祖国波兰之外,直到今天,而乌克兰人通过吞并所有邻国的土地,成功地在苏联境内建立了一个大乌克兰。

3.   然而,协约国考虑到布尔什维克革命从俄国输出到欧洲的直接威胁,将东加利西亚(暂时)授予波兰,目的是建立一个更强大的防御走廊,以对抗布尔什维克俄国。然而,1919年9月签署的《圣日耳曼条约》只给了西加利西亚(从圣河向西到波兰),因此,东加利西亚归属的最终解决方案是一个有待未来解决的问题。

4.   1919年12月,英国政治家寇松勋爵提出了两条可能的加利西亚边界线:1)其中一条将作为他所提议的波兰东部边界的南部延伸。这条线被正式命名为寇松线。这个更向东的版本包括利沃夫,将作为波兰的边界。实际上,这些提议的解决办法没有一个被华沙所接受,1923年3月,协约大使理事会承认华沙对整个东加利西亚的吞并。

个人免责声明:作者以私人身份为本出版物撰稿,除个人观点外,不代表任何人或任何组织。作者所写的任何内容都不应与任何其他媒体或机构的编辑观点或官方立场混为一谈。

原文标题是:The Polish-West Ukrainian Conflict Over East Galicia in 1918−1919

(阅读提示:地缘战略研究中心是俄罗斯的一个学术机构。作者这篇文章是为了介绍历史,还是挑拨波兰和乌克兰关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