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
娃哈哈集团从一家卖汽水棒冰的校办工厂起家,逐步成长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创始人宗庆后一直被视为浙商第一代创业者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商业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之一。2024年2月22日下午,多家媒体报道称,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进行救治,引发公众关注。三天后,噩耗传来。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其创始人宗庆后于当日10时30分因病逝世,享年79岁。才刚刚跨过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一手缔造了娃哈哈商业帝国的宗庆后就离开人世。2月28日上午,宗庆后的追思会在杭州娃哈哈集团总部举行,尽管细雨绵绵,许多市民冒雨从四面八方赶到娃哈哈集团下沙基地,自发排起长队献花悼念,送别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宗庆后。
宗庆后是一位充满传奇的企业家,他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上刻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宗庆后是宋朝名将宗泽的传人,共有兄妹五人。1945年10月12日,宗庆后出生于江苏徐州。他的父亲宗启騄曾在国民党政府做过职员,解放后失业,全家仅靠母亲王树珍当小学教师挣工资度日,生活艰难困窘。17岁时宗庆后随家人迁往杭州,刚刚初中毕业的他原本打算报考不要学费还能发津贴的师范学校,迫于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不得不辍学,做小买卖以谋生。1963年,又恰逢上山下乡的热潮,宗庆后被派往舟山地区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的马目农场,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后来被评为舟山地区“上山下乡积极分子”。因马目农场收缩,宗庆后被调往绍兴茶场,继续从事体力劳动——种茶、割稻、烧窑。在农村,他一待就是15年,构筑了他艰苦而丰富的人生阅历。。1978年,33岁的宗庆后随着知青大批返城回到杭州,顶替了母亲小学教师的岗位,却因为文化水平低被安排到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工农校办纸箱厂当工人。此后十年里,宗庆后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郁郁不得志。1981—1983年,他曾在杭州工人业余大学学习工业企业管理,为后来的崛起奠定基础。
宗庆后创立娃哈哈集团的经过就是时代风潮中的一个奇迹——从承包一家校办工厂起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食品饮料领域的一家龙头企业。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对面、车来车往的高架桥下,曾有一座不起眼的六层灰色小楼,这里就是娃哈哈集团的诞生地。1987年的春天,42岁的宗庆后做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下海创业。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要对下属校办企业经销部采取承包经营方式,并公开选拔经销部负责人。宗庆后看准机会毛遂自荐,请求承包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并主动提出承担每年10万元利润,远远超出当时文教局要求的4万元创利指标。随后,宗庆后被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任命为经理,负责下辖校办企业的经销部。宗庆后回忆说:“这张聘书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自由发挥创办企业的能力。”这年4月,只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只有3个人的校办企业经销部正式开始运转,主营业务是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宗庆后回忆创业经历时说:“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楚记得那一天的情景:198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杭州的小巷子里见不到人影。我骑车出了家门,去干一件有些冒险的事情——靠借来的14万元钱,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由于手下仅有两名退休教师,只要接到学校的电话,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42岁的宗庆后都要马上蹬上三轮车,把冰棍送到学校。“一根冰棍4分钱,卖一根只赚几厘钱。”因为薄利,他在杭州市上城区4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树立了很好口碑,逐渐组成自己的销售网络。
利用学校渠道,宗庆后还招揽了代理经销生意,其中就有一种名为“中国花粉口服液”的营养品。这种口服液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一定效果,但价格偏贵,宗庆后主动找到厂家要求提供简装品。降价后,“中国花粉口服液”变得供不应求,厂家的生产告急。1987年7月,宗庆后趁机说服杭州计委,以花粉销货款和5万元银行贷款作为原始资金,开始筹建“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并征得原厂家同意后建立一条灌装生产线。1987年11月底,日产量达一万盒的灌装车间在上城区清泰街160号落成,当年实现销售总额436万元,上缴利润22.2万元。到1988年5月,原来小小一间校办企业经销部净资产已超800万元,员工壮大到了130多名。
当时的宗庆后已经不满足于代销别人的产品,而且消费者开始担心花粉口服液含有性激素。因此,宗庆后决心研发生产自己的产品。当时国内已经有38家企业在生产营养液,但没有一家产品是针对儿童的。宗庆后在调查3000余名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时,发现有1300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这进一步坚定了他开发儿童营养液的决心和信心。他拿出5万元经费,请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63岁的老教授朱寿民研制配方。为请来“胡庆余堂”的技师张宏辉主持制造原液,宗庆后三顾茅庐,还不惜把上城区教育局刚分给他的一套三室一厅住房送给张宏辉,自己一家三口仍旧挤在10平方米的旧房里。以桂圆、红枣、山楂、莲子等为原料的营养液制成后,1988年6月16日,宗庆后在《杭州日报》刊登广告有奖征集产品名称,最终选中了“娃哈哈”这一名称。他认为,“娃哈哈”与当时那首驰名全中国的儿歌同名,并且都是开口音,是每个孩子最早学会的音节,朗朗上口便于传播。宗庆后选择在电视台播放“哇哈哈”广告,面对杭州两家电视台21万广告费用的开价,仅有10万元流动资金的宗庆后面不改色签下广告合同。“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播出后,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受到市场热捧,订单急剧增加,产品供不应求。1989年,“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变更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1990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销售收入就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至此,“娃哈哈”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1991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供不应求,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摆在宗庆后面前的一道难题。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让宗庆后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兼并资不抵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当时,“弄堂小厂”兼并国有企业在国内尚未有先例。宗庆后回忆,当时双方员工都不乐意,罐头厂的职工觉得被弄堂小厂兼并很没面子,而娃哈哈员工则担心合并后自己的福利会受影响。宗庆后用8000万元兼并了资不抵债、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杭州罐头食品厂,为娃哈哈奠定了发展基础。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就此正式成立,开启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仅3个月后,原本亏损4000多万的杭罐厂就扭亏为盈,当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利税就增长了一倍多,第二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利润7000多万元。宗庆后曾坦言,娃哈哈当时开创了“小鱼吃大鱼”的先例,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其后,宗庆后步履不停,艰苦创业,娃哈哈西进北上,逐步成为一个著名的国民品牌。
1996年,对于娃哈哈集团来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娃哈哈集团不仅推出娃哈哈AD钙奶,还推出了娃哈哈纯净水系列。至此,娃哈哈开始从儿童产品领域向成人产品领域拓展,宗庆后把这一突破视为娃哈哈史上的几次冒险之一。为打动人心,宗庆后选择用广告淡化娃哈哈原有的儿童因素,先后聘用歌星景岗山、王力宏、李玟等为娃哈哈纯净水代言人,借用《我的眼里只有你》、《心中只有你》、《爱你就等于爱自己》等歌曲,使得娃哈哈纯净水一举成名天下知。在纯净水这一领域,娃哈哈的统治地位始终无人能够撼动。娃哈哈纯净水因符合实验室用水标准在国内实验室被广泛使用,也被国际知名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I作为推荐用水。2021年,娃哈哈集团发起“实验室用水支持计划”,承包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一年的实验室用水,共送出75吨实验用水,为高校科研发展提供助力。
作为国民品牌,娃哈哈集团还曾上演过一场经典的商战案例。1996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法国达能集团、香港百富勤公司等外方合资成立五家公司,生产纯净水、八宝粥等产品。在宗庆后主导下,娃哈哈集团坚持合资不合品牌,由中方全权经营管理,一次性引进外资4500万美元,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民族品牌。亚洲金融风暴袭来后,香港百富勤公司将股权卖给达能,法国达能集团的股份一跃上升到51%的控股地位,而娃哈哈集团自以为稳定的持股49%却成为笑谈。法国达能集团企图以40亿元人民币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年利润达10亿元以上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宗庆后坚决不答应,于是著名的“达娃之争”开始。在经历29场诉讼战后,双方最终于2009年达成庭外和解,宗庆后笑到了最后。
当年曾流传一句话,“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娃哈哈”。1998年,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推出“娃哈哈非常可乐”。2002年6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又投资成立专业童装企业“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2004年,娃哈哈实施“全面创新”战略。2005年,杭州娃哈哈集团推出的“娃哈哈营养快线”上市。2006年,又上市一款益生菌发酵酸奶饮品“爽歪歪”。2012年3月,宗庆后引领哇哈哈重磅推出的一款牛磺酸功能饮料“启力”,市场目标定位是白领、学生等易疲劳者和免疫力低下群体。2012年11月,宗庆后正式进军商业零售市场,娃哈哈第一家欧洲精品商场WAOW PLAZA在杭州钱江新城正式开业,主营服装、配饰、化妆品、家居等。2013年1月15日,娃哈哈和曼联俱乐部在位于钱江新城的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共同宣布,娃哈哈正式成为曼联在中国的首个商业合作伙伴。
伴随着哇哈哈商业版图的扩张,2010年、2012年、2013年,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宗庆后曾三次问鼎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宝座。2023年,宗庆后以10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21位。不过,在宗庆后看来,“个人最伟大的成就,应该是为社会创造了什么”。宗庆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浙商,更能体现宗庆后赤子之心品质,从而赢得行业内外交相称道的,是他一直倡导并践行的原则——“办企业为人民大众谋福利”。宗庆后通过扶危济困、捐资助学、产业扶贫、支持三农等方式,践行“产业报国、泽被社会”的责任,累计纯公益捐款近7.5亿元。1994年底,娃哈哈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兼并了涪陵地区的3家特困企业,组建娃哈哈涪陵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北宜昌、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6省市建立40余家控股子公司,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宗庆后曾说过:“先富帮后富,为娃哈哈壮大积攒了充足后劲。”娃哈哈集团不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历年支援教育费用已超过3亿元。全国范围内由娃哈哈集团援建的希望小学有23座、阳光操场100个。娃哈哈集团还连续18年投入杭州市“春风行动”中,迄今累计发放助学金8460万元,帮助困难大学生超2万人。娃哈哈官网披露数据显示,娃哈哈集团35年间累计销售额8601亿元,利税1740亿元,上交税金742亿元。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是,宗庆后坚持让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受益。在娃哈哈集团,宗庆后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娃哈哈当做一个大家庭。为了让员工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娃哈哈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极具自身特色的“家文化”理念。年夜饭是娃哈哈集团的传统项目,从1987年至今,每年农历春节前夕举行。在一次直播中,宗庆后曾介绍:“我们每年都会给员工涨工资,解决住房问题,每年过年一起吃年夜饭、发红包,照顾好员工的‘小家’,员工才能来发展企业这个‘大家’。”他反复强调,“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是娃哈哈的“家文化”。企业发展成果要由员工共享,提高员工收入,带动员工共同发展企业这个“大家”;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才能实现报效国家的目标。
娃哈哈在薪资机制和福利等方面给予员工充分保障,除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和分红外,娃哈哈还兴建了员工宿舍、保障房和廉租房。宗庆后曾对媒体说过:“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首先企业要给员工加工资,先把自己员工扶持好。为提高员工收入,娃哈哈每年给员工加工资,月度奖金保底4000元,按利润比例增加,年底还发年终奖和干股分红,有特殊贡献的再发特殊奖励。”近年来,娃哈哈因连续数年每年为员工发放年终奖总额超6亿元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2023年8月,因娃哈哈上半年业绩增长,宗庆后决定向集团全体员工发放额外奖励,总金额超千万。娃哈哈有3万名员工,其中半数拥有公司的股票,通过共同奋斗,全体员工跟随企业共同走上了富裕之路。
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是,宗庆后自上世纪末就对公司员工承诺,只要不违法违纪的,禁止辞退45岁以上老员工。这是娃哈哈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敢于这样承诺的背后,体现了宗庆后强大的管理能力与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在一期访谈节目中,宗庆后被问及这一问题,宗庆后反问道:“他好好在这里干,你辞退他干什么?尽管能力有差异,那能力差的就永远找不到工作了吗?”他曾不止一次说:“做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要对得起消费者,对得起社会。”数十年里,宗庆后每年往往有一半时间和员工奋战在一线,曾连续20年与一线员工共度春节。既高高在上运筹帷幄,又和员工一起同甘共苦摸爬滚打,宗庆后深谙企业管理的精髓。
宗庆后是一个与众不同非常独特的企业家,他的身上最突出是四个“不”:不贷款、不上市、不设副总裁、不做房地产。娃哈哈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品牌价值过百亿的著名国民品牌,至今仍未上市。宗庆后生前曾不止一次被问及原因,他的回答是:“不缺钱我上市干嘛?”宗庆后并不否认“上市肯定会加快发展速度”,但在他看来,“不上市主要是因为我们比较好,也没有负债也没有贷款”。“上市就要给股东负责任,如果最后股票跌了,让老百姓损失大笔钱,我觉得也不合适”。
宗庆后长期担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会长、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市场思维敏锐,凡事亲力亲为。在娃哈哈集团内部管理机制上,宗庆后没有副手,不设副总裁。娃哈哈集团所有的决定都由宗庆后一人拍板,无人敢提建议,也无人敢顶撞,包括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宗馥莉在公开采访中曾坦言:“他在娃哈哈是神一样的存在。”娃哈哈的生产、销售等领域的管理由各部长负责,宗庆后以每月例会的形式直接管控着超过200人的核心管理层。宗庆后掌控力强大的另一面,体现在对渠道的控制上。为管好遍布全国的数万经销商,宗庆后创立了“联销体”,即编织了一张遍布全国各地6000多个一级批发商以及三四万个二级、三级批发商的销售终端营销网,与经销商结成利益同盟体,变一家企业在市场上与人竞争为几千家企业合力一起与人竞争。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成长壮大的娃哈哈,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正是得益于这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通过联销体网络,宗庆后将娃哈哈的销售渠道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三四线城市及农村。这套模式降低了娃哈哈的经营风险,销售人员无须在讨债上费心费力;缺乏资金实力、市场开拓能力差的经销商也难以进入娃哈哈联销体,娃哈哈与优秀经销商的利益关系因此得以“套牢”。
宗庆后是一位有远见的企业家,在他看来,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基础,永远是朝阳产业。数十年来,宗庆后以实业为本,秉持工匠精神,只专注于做主业,坚持不做金融,不投房地产,即使有赚大钱、快钱的机会,他也熟视无睹。在他主导下,娃哈哈形成了“专注主业,小步快跑”的发展战略。宗庆后带领娃哈哈一路披荆斩棘,成就了新时代的浙商传奇。近年来,面对食品饮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哇哈哈也在不断创新。宗庆后曾坦言,娃哈哈的目标是迈向“百年企业”。他曾说过:“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作为企业家,我们都不能躺平。既然做了企业家,就没有躺平的权力,因为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背后少则几个、几十个,多则几百上千上万个员工和员工的家庭,还有客户、还有上下游。而奋斗也许是唯一出路”。“娃哈哈不能松懈,不能后退,要一直向前、向前,非但如此,娃哈哈还要挺立潮头,勇当先锋。”30多年来,娃哈哈的品牌能始终屹立于国内饮料消费市场,正是得益于宗庆后生前的坚持:“认真做好一件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我们的信念从未动摇,快速积累财富的虚拟经济我们视而不见,一心一意做产品、搞实业。”面对父亲创下的事业版图,宗馥莉曾表示:“我会和我爸一样,坚定投身于饮料业!”
坚持创新构成了娃哈哈集团持续发展的主线。宗庆后把创新分为跟进创新、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在企业初创时,跟进创新会让产品迅速提升竞争力。其他厂家的果奶一封6瓶,都是一个口味;而娃哈哈果奶同样是一封6瓶,却有6个口味,一个小小的创新就更有特色更有优势。同样是钙奶,娃哈哈加入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营养价值更高,消费者也就很喜欢。面对国内饮用水市场的激烈竞争,娃哈哈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专做瓶装纯净水,口感好,成本低,取得后发优势。在引进创新后就要开启自主创新阶段,营养快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5种营养素加果汁加牛奶,其他产品都模仿不来,营养快线最多一年销售额达200亿元。”专业设备生产线对于扎根实业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与其他企业热衷于采购专业设备不同,宗庆后选择自主研发,因此,技术装备的先进使得娃哈哈成为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唯一具备自行研发、自行设计、自行安装调试设备能力的企业。2015年,娃哈哈“食品饮料生产智能工厂项目”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娃哈哈已拥有了自己的饮料智能化生产线。
宗庆后在工作与生活中极其自律。数十年来,他的工作日常往往都是每天早上7点多钟上班,几乎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有“中国最勤奋的企业家”之称。没有节假日,累了就在办公室休息,饿了就在公司的食堂吃饭——简简单单的三菜一汤。即便当了首富,宗庆后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常年穿一件普通的夹克衫,一双有点旧的布鞋,吃饭最爱咸菜腐乳。出差时高铁只坐二等座,飞机只坐经济舱。他曾说过:“我一年开销不到5万元”。
宗庆后自己过着简朴生活,却舍得给员工发奖金、盖公寓。2017年,适逢娃哈哈集团成立30周年,当年的“双11”,宗庆后给员工们发放了3.3亿元的奖金。目前,娃哈哈已在浙江海宁、成都、天津、重庆等地建起了千余套员工公寓,为已婚骨干员工福利分房1500多套,为员工提供廉租房640套,提供购房补贴5000多万元。2020年,娃哈哈在杭州市上城区动工兴建员工人才公寓,总投资达9.42亿元,已于2023年交付,建成1300多套两室一厅,保障员工“住有所居”。
2018年,宗庆后入选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宣传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宗庆后在接受新华网采访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体会和感想时,宗庆后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他成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娃哈哈,娃哈哈是时代造就的企业,是改革开放之花结出的果实。”宗庆后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说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幸运地赶上了好时代。”
2月28日,宗庆后的追思会在杭州举行。宗馥莉强忍悲痛,站在众人面前致辞。回忆起父亲艰苦而伟大的一生,宗馥莉的声音哽咽,全程泣不成声,在场众人感同身受,不禁潸然泪下。宗馥莉说,父亲是一个善良充满大爱的人,“他的人生目标很简单,踏踏实实办企业、让员工安心工作、为国家多创造利润”。“他说我这个人也没什么大的爱好,每天就是工作,根本没机会出去花钱。但是我身后有2万多员工,有无数个家庭,我要维护他们的利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宗庆后已经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足以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缅怀宗庆后先生
少年遭际似飞蓬,无奈辍学以谋生。
上山下乡赴海角,晒盐割稻后返城。
校办工厂多辗转,业余读书学经营。
春风浩荡立大志,自荐承包卖棒冰。
四十二岁方创业,勇立潮头唱大风。
励精图治做产品,自主创新战达能。
带领员工同致富,国民品牌更著名。
未满百年公竟去,天降细雨慰英灵。
功德永在存风范,万古流芳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