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和兰州移动发生的故事,不能代表什么,也许可以管中窥豹
【本文来自《掉队的“西北第二城”,拿什么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一下近期我和兰州的一个关联案例。
家人(74岁的老人)的一个手机号,归属兰州移动,1997年开始使用,现在家人和我一起在北京生活,仍然继续使用,因为都是老同学,老同事和老朋友熟知的一个号码,而且关联了社保发放退休工资的银行账号,以及在兰州的其他一些生活必须的验证方式。
这个号码,由于最早是单位办理的,大概在5年前,兰州移动说要二次实名,而且要本人回兰州当地的移动营业厅现场办理,经过和兰州移动的沟通无效,向工信部投诉,最终是本人现场在北京的移动营业厅办理了二次实名。
近期发现这个用了27年的电话号码成了空号,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早在2022年,我就让家人自己去打移动的电话办理8元的月租套餐,并且给号码中预存了100多元的话费,因为这个号码一直以来,是接收短信或者验证码,接接电话,并没有拨打或者上网,即使欠费,也应该是停机,而不是空号。
经过和兰州移动查询才知道。
2022年,兰州移动给我家人办理并不是最基础的8元套餐,而是一个23元的套餐,第一年每月优惠15元是8月,一年到期后若不取消自动恢复成23元每月。
这就是为什么我预存的话费不够的原因,我按照每月8元存的,兰州移动只是第一年按照8元每月扣,之后都是23元每月。
而且,在到期前,发来的短信只是说,改变套餐请点击下方的链接进行操作,老人确实不会。
再次投诉,兰州移动态度坚决,认为全部是老人自主的选择,他们没有任何过错,家人要想恢复该号码的使用,必须本人回兰州当地的移动营业厅现场办理,并且必须缴清此前该号码的欠款。
好吧,既然协商沟通不成,只能向工信部和兰州市长留言板投诉了。
被投诉了,兰州移动才提供了当时办理的第二段录音,已经明显能够听到家人在其中表述自己不会操作,然而,这个业务就这样办成了。第一段家人主动致电兰州移动要求办理业务的电话录音我到现在还没听到。
兰州移动并不认为自己有过错,而只是因为被投诉,才决定将号码上的欠费免除,将号卡先过渡给第三人,再由这个人过渡寄给我家人的方式。
目前还在沟通协商中。
但印象深刻的是协调我和兰州移动投诉事项的兰州市工信局的一位同志,多次主动沟通,态度诚恳,让人很是温暖。
两次和兰州移动发生的故事,不能代表什么,也许可以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