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程序成了某些领导插手工程建设项目的遮羞布
招标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为了选择靠谱的施工企业,并且最大程度节约资金。
想想,假如家庭要装修房子,怎么选择施工队伍?肯定是多方打听,筛选出几个靠谱的施工队伍或者个人,然后接触、问询、有条件的再看看施工队伍干过的活,商谈细节、价格,最后选定施工队伍,签订合同。
当前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是个什么样子: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施工队伍不重要,招投标过程中要防止发生腐败才是目标。于是发明了不见面招标、电子招标等等一系列防止腐败的措施,招标单位人员不能参与评标,招标代表不能进入评标室。选择哪家施工单位,完全由评标专家定。想想看,家里房子装修,选择施工队伍,你家庭的人员不参与,而是委托给专家决定,你能放心吗?何况短短的两三个小时,评标专家能通过哪些厚厚的标书看出哪家施工单位靠谱吗?
从实际效果来看,招投标既没有达到选择一个靠谱的施工单位的目的,也远远没有达到防止腐败的目标。招投标程序成了洗白领导插手工程建设项目的手段和遮羞布。
我的意见:与其耗时费事走招投标程序,不如让领导直接确定施工单位。这样的好处,第一,让人人知道干工程的是谁的人,他不会太差劲,要不然领导没脸面,干不好等于打脸背后的领导;第二,出了问题,领导就不能一句轻飘飘的“这施工单位是通过招标选择的,与自己无关”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