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B站做UP主,到底还赚不赚钱?”

早见 Hayami(2 月 24 日):

500

今天在 B 站上看了一个 UP 主的收入调查,参与者一共有 213 个人(大部分是腰部)。有一些数据蛮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

1、参与调查的 UP 主有 85% 赚到钱; 

2、10w 粉是个开始变现的门槛;但要达到 10-15w 年收入需要 30w 粉以上; 

3、调查的 UP 主里 52.5% 全职,41.7% 非全职,10w 粉是个门槛; 

4、在 B 站接商单变现的收入占 56.8%,其他收入是 14.5%; 

5、在 10-160 万年收入的 UP 主里,平均团队成员还是 1-2.5 人。时至今日,个人 UP 主还是生态中的主流。

看起来还蛮不错的,不过再结合两个成本: 

1、随着收入的增加,成本也在增加。收入达到了 200 万以上时,成本也达到了 100 万以上; 

2、几乎所有收入组的 UP 主,一个视频制作成本都在 7 天以上;

UP 在视频中说,B 站是内容上最卷、最深、最有创意的生态。 

同时,B 站头部创作者“影视飓风”也公布了自己的商单制作流程。拥有 800w 粉丝的影视飓风,团队人数增加到 115 人,全年上百期商单视频。Tim 在视频最后问观众,比较能接受的广告方式是口播还是定制?

口播植入高定视频内容垂直是 B 站商单的三种形式,其中第一种是最普适。也就是说,B 站 UP 主现在最大的变现方式还是依赖于广告商,且是贴片插入方式。

500

作为一个前视频行业 PM + 现内容创作者,看完只想说一句 B 站实在是太垃圾了。或者说,如果一个平台把想尽办法赚到钱的任务丢给创作者自己,那就是这个平台的失败和耻辱。贴片广告明明是视频平台需要做的事情,抱着个情怀拉不下脸,造成的结果就是让创作者一方承担殚精竭虑的商务。你想坚守情操,你倒是赚到钱给到创作者啊,偏偏连播放激励计划都在不断下降。YouTube 都有现成模式了,也不愿意搬。

作为消费者,我投票的方式就是手机上已经卸了 B 站,就算中文内容也去 YouTube 看。至少我知道我的每一次点击和停留,是能帮助和支持到创作者获得收益的。 

世界上没有什么为爱发电。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