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一个普通中国家长对钢琴的期望和收获
【本文来自《何越:钢琴在西方早已过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还用去英国才能发现?真够废的。
我女儿2007年出生。上小学前好好学了钢琴。
5岁多开始接触,也就是2012年,我当时完全不觉得身边任何一个带孩子学琴的家长是觉得这玩意精英,贵族,高雅。
我不知道别人什么目标。我是,我女儿觉得愿意学。我希望她能为将来储备一个音乐素养。我也阴暗的希望,能通过学琴的过程,培养一下她的意志品质(这个很成功)。
尽管老师总是窜到去参加各种比赛,但是我们一个都没有参加。只在小学之前去考了个四级,愿意去考这个,也主要是我阴暗的希望,能锻炼一下孩子的心理素质(这个似乎不怎么成功,虽然考过了)。
上小学后慢慢就变成随便练练,老师渐渐变成一个月来一次,最后五年级就不练了。
结果我很满意,比如音乐课孩子回来,会高兴的告诉我,今天学打拍子,她打的最好。比如她唱歌虽然音域窄,但是绝对有音准。比如玩手机上的卡拉ok软件,也能得特别高的分。比如她有时候遇到一个喜欢的歌,她回来会在荒废的钢琴上弹一下,看看自己想的谱对不对。
也许将来,她上大学,有好友非要拉她组乐队,她也可以客串一下键盘。
其实意外的收获是钢琴可能对注意力有帮助,因为眼睛看着谱子,又手脚并用的,这玩意思维强度可能挺高。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中国家长对钢琴的期望和收获。
至于说学钢琴的全班都是中国人:如果imo上,上年的成绩越好的国家队,今年就给越多的参赛名额,最后你也会觉得得金牌的全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