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评《热辣滚烫》:“就像啤酒里被撒了一泡尿”

01

近日,由贾玲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热辣滚烫》大热。

《热辣滚烫》不是原创电影,而是翻拍10年前的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导演武正晴,主演安藤樱。

翻拍,是向一部电影致敬的最高形式!

但是,如果有人因此指责贾玲“精日”,我则不赞成,因为这仍然是属于正常文化交流的范畴。

500

不过,既然是翻拍,也就有了对两部电影进行比较的可能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知得失。

这里还要顺便说一句,目前中国影坛翻拍片太多、太滥(网上有详细的影单),这会不会对原创构成冲击?值得考虑。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02

先说《百元之恋》。

《百元之恋》,反映的主要是日本的一种青年亚文化——“丧”。

500

什么是“丧”?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将“丧”归结为“低欲望”。2016年,大前研一出版了《低欲望社会》一书,引起关注。

在书中,大前研一列举了日本作为低欲望社会的一些现象:

“不花钱的不止高龄者,年轻人的消费意愿也变低了。不买房不买车,结婚要花钱所以也不想结了,这就是现在日本年轻人的实际状况。”

“新进员工中几乎没有人的未来目标是当上社长。大部分人都表示不想升到课长以上的职位,跟我经历的年代相差非常大。”

1948年,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出版了小说《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了做人的资格》),男主人公大庭叶藏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用药物麻痹自己、自杀……,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多年以来,这本小说在日本持续畅销,也反映出“丧文化”在日本的持续蔓延。

500

“丧”,主要表现为陷入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中不能自拔。

许多日本年轻人拒绝社交,长时间不与他人交流,成为“御宅族”“蛰居族”,这就是很典型的“丧”。

在我看来,“丧”,就是“将死未死”,是对死的模拟,是死前阶段。这个阶段,当然没什么欲望,尽管还有一口气。

“丧文化”在日本流行,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是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青年受到资本与封建等级制的双重压迫,看不到任何希望,加上日本自古以来缺乏革命传统,并且对死有莫名崇拜,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丧文化”。

03

《百元之恋》中,安藤樱饰演的女主角一子小姐就很“丧”。

一子,这个名字相当随便。一子的妹妹叫二三子(早织 饰)。

这就好比一个中国家庭,生了两个女儿,父母无心给她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女儿就叫大丫,小女儿就叫二丫。

500

一子32岁了,还是处子之身。她百无聊赖,无心帮助母亲打理自家的料理店,整日玩游戏虐杀小外甥。妹妹二三子离婚后回到娘家,看不惯姐姐的作风,为此两姐妹甚至大打出手,自感不被家人所容的一子搬了出去,因为愿意彻夜值班,所以就被日常光顾的“百元超市”聘用,当了收银员。

“百元之恋”的“百元”就来源于于此。日元的百元,折合人民币不到五元,这就是一子对自己的估价,真是“丧”到了极致。

500

一子的日子,本来就可以这样过下去,但她居然被一个龌龊的同事在酒后强奸了。事发之时,一子只能喊“疼!疼……”,却没有力气反抗。

被强奸了,警察也懒得管,这成了一子学拳击的一个契机。

这个梗,虽然有点老,但非常具有冲击力。

考虑到日本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就连左翼阵营里的“马克思主义大叔”都习惯于对女性颐指气使。日本女性在受到阶级压迫的同时,还会受到性别压迫,遭受性侵、性骚扰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样的设置是合理的。

500

一子在“百元超市”工作,有一个老妇人斋藤佳子经常从后门进来讨要临期食品。店长说,斋藤以前也是店员,因为偷东西被解聘,叮嘱一子不要给她任何东西。

一子根本不听,每天都把撤下货架的临期食品包好交给斋藤,有一天终于被发现了,店长勃然大怒并要动手打人,却被一子用闪电般的出拳击倒在地。

一子被炒鱿鱼,没有人再帮助斋藤了,斋藤索性掏出一把可笑的剖鱼刀冲击店里“零元购”了。

日本女人,看起来很温顺,但反抗起来,也很凶猛。

500

一子回到家里,看到小外甥还是像从前那样因为在学校里受到霸凌而情绪低落,于是就教他打拳,并说,“每天练500次,10天以后打回去。”

这两个细节非常重要,因为树立了一子的人设:虽然丧,但善良,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奇怪的是,贾玲在翻拍时,却把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细节给删去了。

《热》的女主角杜乐莹(贾玲 饰)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真是如广告中所说的“爱自己,为自己而活”了。

绕开来说一句,在中国,“爱自己,为自己而活”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理直气壮,还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难道中国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不够多吗?

500

一子学会了拳击,参加了一场失败的比赛,被打得鼻青脸肿,满脸是血。可有什么用呢?生活依旧看不到希望。

但对一子来说,最大变化,是她不像以前那么丧了。

比赛结束,她的前男友、渣男狩野(新井浩文 饰)来接她,一子拉着他的手,边走边说,“好想赢一次……”

丧,就是低欲望,无欲望,现在她想赢了,这就是变化。

《百元之恋》,庶几算是励志片。励志片,却没有鸡汤臭味,殊为难得。

04

现在说说《热辣滚烫》。

很多女权主义者推崇《热》,说是一场“不需自证的女性主义的胜利”,这很令人费解。

如果说,《百》的确有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突出强调了男性之恶对女性的伤害——以强奸最为酷烈——的话,那么《热》则叠加了三倍的女性之恶。

杜乐莹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女性。

在《热》中,导演贾玲增加了两个《百》中没有的人物,一个是闺蜜莉莉(李雪琴 饰),另一个是表妹豆豆(杨紫 饰),并对妹妹杜乐丹的性格做了重大改写。

这三个人,都无耻之尤,达到了女性之恶的极致。

做为生活中应该最为信任的闺蜜,莉莉不仅撬走了乐莹的男友,还要她在自己结婚时当伴娘,“要不然别人都会说我是第三者。”

这简直就是黄四郎(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人物)说的“杀人诛心”,端一盘大粪给人吃,还要人边吃边称赞是美味。

500

电视台实习编导豆豆表面上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实际上心机极重,她用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为表姐杜乐莹挖了一个大坑,在节目中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当面辱骂母亲的恶女,在最后时刻,她还要表姐配合她演戏。

豆豆只在乎节目大火,只在乎自己转正,但对表姐受到的伤害,却毫不在意。

500

在《百元之恋》中,妹妹二三子看不惯一子姐姐宅在家里抽烟打游戏,不干活,由此和她发生冲突,这还属于正常的家庭纠纷。

但在《热辣滚烫》中,妹妹杜乐丹的恶更上层楼,她处心积虑地要劫取姐姐的房子,为此不惜恶言相向,大打出手。

这三个女性,莉莉、豆豆、乐丹,其实都相当概念化、脸谱化,像是从春晚小品中走出来的,共同特点是极其自私、冷漠,同时厚颜无耻地对被自己伤害的人做道德绑架。

500

尽管这样的极品人物,生活当中不是没有,但如此雷同形象,一望而知是导演贾玲臆造出来。

试想,如果贾导是男性的话,恐怕难免会被抨击“对女性满满地恶意”吧?

05

在《热》中,杜乐莹一点也不“丧”,而是充满欲望。

她大学毕业,父母双全,家里开着小超市,虽然好吃懒做,但还是交了个男朋友,最重要的,她还有一套房子,是姥姥留给她的遗产。

乐莹的最大困扰,就是太胖,她之所以要去学打拳,无非是想以此减肥。

500

问题在于,乐莹虽胖,却并不影响她帮助母亲打理小超市,也不影响她在烧烤店当服务员,甚至不影响她找男朋友,为什么一定减肥呢?

贾玲在花絮里回答说:“没有为什么,只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为什么瘦的贾玲就“更好”,胖的贾玲就不够好呢?

为什么女人瘦了就好,胖了就不好呢?

《热》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杜乐莹小姐也没有像一子小姐那样,有被强奸的痛苦经历。

500

一般来说,只有当身体成为追求目标的障碍时,改变身体才具有追求主体性与自我实现的意义,但在《热》中,不存在这样的情景,贾玲把自己原本比较圆胖的身体,当成了问题本身,所以,她所传递的,当然是身材焦虑。

其实,真正的理由是外在于银幕的。它是资本按照自己追求利润的需要(健身、美容、化妆等是利润巨大的产业),男性按照自己审美、欲望的需要(即女性要成为合适的“性客体”)制造出来,并强加给女性的,贾玲只是把资本与男性建构的标准内化了,并通过自己减肥100斤的实际行动,最终在银幕上将其呈现出来而已。

500

《热》到了后半部分,拳击手杜乐莹从更衣室里出来,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向拳击台。她从走廊的镜子里,看到了当初肥胖的自己,而肥胖的杜乐莹,也向减肥成功杜乐莹伸出了赞许的大拇指。

这一组镜头,再清楚不过地呈现了《热》的主题。

影片到了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全是多余。

500

《百元之恋》是现实主义的,对现实进行了暴露与批判(尽管谈不上深刻)。

导演武正晴知道,导致“丧文化”的大环境没有任何改变,所以他不可能给一子小姐一个美好的结局,索性也就不给了。

但《热辣滚烫》则对资本和男权做出了开门迎客的姿态,把不幸的原因归结为肥胖的身体,献媚于现实,并制造了幻想。

06

在《热》最后的彩蛋中,减肥成功的贾玲,一袭白裙,长发飘飘,站在海边做回眸一笑百媚生状,她是在预期,银幕下有无数男性在凝视吗?

500

海边的贾玲,已不再是那位喜庆、一笑两个酒窝,又萌又开心的中国贾玲了,而是泯然众人,和都市中那些不肯承认青春已逝,靠浓妆遮蔽层层叠叠的鱼尾纹、法令纹的中年妇人毫无区别了——这也许可以算是贾玲的成功,但又何尝不是资本与男性的审美标准对女性身体的强行修改、重塑,乃至摧残呢?

500

当年,好莱坞的派拉蒙公司把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改编成电影,海明威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拂袖而去。

他说,“这样改编,就像啤酒里被撒了一泡尿。”

看过《百元之恋》,再看《热辣滚烫》,我的感觉同样如此!

热门评论 8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2
最热 最早 最新

  • 1K倾城
    其实,真正的理由是外在于银幕的。它是资本按照自己追求利润的需要(健身、美容、化妆等是利润巨大的产业),男性按照自己审美、欲望的需要(即女性要成为合适的“性客体”)制造出来,并强加给女性的,贾玲只是把资本与男性建构的标准内化了,并通过自己减肥100斤的实际行动,最终在银幕上将其呈现出来而已。
    ------------------------
    又是这种老掉牙的唯物主义解读。看古希腊、罗马雕像,一个个身材匀称、肌肉发达,足以证明那时候的希腊人就以这种形体为美了。这种美学也是什么资本主义利润强迫它发生的?
    古希腊雕塑里的女神可都是丰腴的很,没听说排骨成神的
  • 真恶心,你自己在传播什么言论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 全部楼层
    1K倾城
    其实吧,面对一切问题你们都套用“辩证唯物”去解释,才是机械的。比如你说的这种变化,以及在你上个帖子中提及的韩日的“形体美”、好莱坞的“多样美”,就会发现,辩证唯物是无法充分解释的。就像郭松民说是资本的原因将瘦身“强加”给女性,就属于机械的解释。是资本为了追求利润才发明了瘦身这种价值主张推销给了女性,还是女性自己发现瘦身更美,从而吸引了资本的注意并被资本迎合呢?再说到东西方的审美差别。西方女性认为身材高挑、脸部有“骨感”、皮肤带点黑色才叫美,可是这种美学在东方人那里就无法通过。那么,如果资本很强势,为什么不统一按照“骨感”或者“白皙”的标准来要求女性呢?为什么要根据不同地方女性的审美来迎合不同的标准呢?比如,资本家在日本投资生产的化妆品就一定要满足日本女性的需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资本这种物质基础,还是女性头脑中生成的美学“意识形态”呢?当然,你硬要说所有意识形态就一定是根据相应的物质基础产生的,那我也没办法。但我认为,这就是机械或者是还原论(reductionism)的解读。
    所以说,你自己深陷机械理念而不自知。你的论证,都只是简单机械地举出某个时间段的事物来作论证,却根本没有对不同时间段的事物变化作比较,更没有对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分析。
  • 星海云 言论需谨慎,自由有边界
    看你的文章感觉你不是看了电影而是去电影院喝了一顿掺尿的啤酒。
  • 咱也按照套路解读一下。

    百元,它代表丧到底了,丧到绝望。这是一种心态。
    某人的时代已然过去,人已然被淘汰,也不再相信有任何希望。
    ——所以他抵触任何希望,而且特别抵触别人的希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希望,比如减肥成功。如果是巨大成功,更会让某些人心头滴血,😁
  • 全部楼层
    1K倾城
    其实吧,面对一切问题你们都套用“辩证唯物”去解释,才是机械的。比如你说的这种变化,以及在你上个帖子中提及的韩日的“形体美”、好莱坞的“多样美”,就会发现,辩证唯物是无法充分解释的。就像郭松民说是资本的原因将瘦身“强加”给女性,就属于机械的解释。是资本为了追求利润才发明了瘦身这种价值主张推销给了女性,还是女性自己发现瘦身更美,从而吸引了资本的注意并被资本迎合呢?再说到东西方的审美差别。西方女性认为身材高挑、脸部有“骨感”、皮肤带点黑色才叫美,可是这种美学在东方人那里就无法通过。那么,如果资本很强势,为什么不统一按照“骨感”或者“白皙”的标准来要求女性呢?为什么要根据不同地方女性的审美来迎合不同的标准呢?比如,资本家在日本投资生产的化妆品就一定要满足日本女性的需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资本这种物质基础,还是女性头脑中生成的美学“意识形态”呢?当然,你硬要说所有意识形态就一定是根据相应的物质基础产生的,那我也没办法。但我认为,这就是机械或者是还原论(reductionism)的解读。
    很多人就这样,外事不决怪美帝,内事不决怪资本。多简单的逻辑。
  • 全部楼层
    fuhao3503
    你不妨拿古罗马共和时期偏真实感(老龄感)的人物雕塑和帝制时期偏理想化(精壮感)的人物雕塑放一起看看,是不是他们一开始的理念就真像你想象的那种“身材匀称、肌肉发达,足以证明那时候的希腊人就以这种形体为美”。
    这种改变用辩证唯物的理念是很容易解释的。而用你的机械理念呢?怎么解释?

    其实吧,面对一切问题你们都套用“辩证唯物”去解释,才是机械的。比如你说的这种变化,以及在你上个帖子中提及的韩日的“形体美”、好莱坞的“多样美”,就会发现,辩证唯物是无法充分解释的。就像郭松民说是资本的原因将瘦身“强加”给女性,就属于机械的解释。是资本为了追求利润才发明了瘦身这种价值主张推销给了女性,还是女性自己发现瘦身更美,从而吸引了资本的注意并被资本迎合呢?再说到东西方的审美差别。西方女性认为身材高挑、脸部有“骨感”、皮肤带点黑色才叫美,可是这种美学在东方人那里就无法通过。那么,如果资本很强势,为什么不统一按照“骨感”或者“白皙”的标准来要求女性呢?为什么要根据不同地方女性的审美来迎合不同的标准呢?比如,资本家在日本投资生产的化妆品就一定要满足日本女性的需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资本这种物质基础,还是女性头脑中生成的美学“意识形态”呢?当然,你硬要说所有意识形态就一定是根据相应的物质基础产生的,那我也没办法。但我认为,这就是机械或者是还原论(reductionism)的解读。
  • xbl0425 当潮水退下,才知道谁在裸泳。
    mate60pro用户
    虽然我是襄阳人,但是我还是看不明白,为什么一部电影没人关注导演的思想表达,没人关注导演的镜头语言,没人关注编剧的剧本,就关注减重一百斤了,这是电影吗?这是减肥宣传片!
    一个小胖子,据说“情商很高”——搞个屁,都不知道在作品里塞点“大家”(不是大家伙儿)喜欢的——连续两次平民叙事,居然都获得了巨大成功,那个第一次的,讲什么母爱,不好喷,也不敢喷,怕遭雷劈与天谴。但这一次不能忍了!我管你6000多万人看、管你9.6高评分,我就盯住你胖和丧,猛撕!作为精英文化的引路人,作为热爱精文的队友,我们受不了啦!自觉的,赶快批、还没反应过来的、不觉悟的,快跟上,围剿开始了。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要不是这波突如其来的”寒潮”(有形的、无形的),估计《热》早就破4了——“看这破名字就来气!”。
  • xbl0425 当潮水退下,才知道谁在裸泳。
    观察者网用户_702139
    这篇影评很精采!
    我最欣赏的还是你对胡大V的臣妾主义的经典评价,深刻精辟入木三分。
    jpg
    可怕!无知!让人无比愤怒!32亿票房,历史第16高位,这种底层的屌丝、垃圾般毫无人类价值的生活,居然能获得6000多万人次前赴后继的观赏和点赞!9.3分,这些愚民不可理喻,简直不可救药💊!

    如此看来,郭老师的“敦敦”教捣、同仁们的“摇旗”呐喊,任重而盗远!
  • xbl0425 当潮水退下,才知道谁在裸泳。
    晴悦悦
    毛主义左翼爱国影评人郭松民老师的评论很到位很精彩,郭松民老师是一位坚定的毛主义左翼知识分子。
    把他脸打得通红,他只能一边陪笑,一边用手揉脸。真狠。
  • xbl0425 当潮水退下,才知道谁在裸泳。
    全部楼层
    郭松民 作者
    哦?她居然还加了屎?你品出来了?
    一句话,暴露了很多的人品和素质。
  • 全部楼层
    1K倾城
    这就更说明了唯物解读的局限性。
    你不妨拿古罗马共和时期偏真实感(老龄感)的人物雕塑和帝制时期偏理想化(精壮感)的人物雕塑放一起看看,是不是他们一开始的理念就真像你想象的那种“身材匀称、肌肉发达,足以证明那时候的希腊人就以这种形体为美”。
    这种改变用辩证唯物的理念是很容易解释的。而用你的机械理念呢?怎么解释?

  • 坐观山海 人民胜利今安在?满路新贵满目衰。
    全部楼层
    guan_16470598502244
    你看了文章了嘛,人家开篇就提了百元的核心是丧文化的反射。中国有丧文化吗?没有你怎么一模一样的照搬?所以才要改编。
    中国怎么没有丧文化,见过太多了现在
  • 贾玲在花絮里回答说:“没有为什么,只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为什么瘦的贾玲就“更好”,胖的贾玲就不够好呢?

    为什么女人瘦了就好,胖了就不好呢?
    —————————
    这段就纯属为黑而黑了。胖成那样子,肯定是瘦下来更好更健康,跟女人男人没关系,太胖了,所以为了健康减肥,这种想法很奇葩么?
  • 网络神评论:这两天贵州山火的热度都没有她减肥拍烂片的热度高。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做了什么能比肩袁隆平先生的事。
  • 虽然我是襄阳人,但是我还是看不明白,为什么一部电影没人关注导演的思想表达,没人关注导演的镜头语言,没人关注编剧的剧本,就关注减重一百斤了,这是电影吗?这是减肥宣传片!
  • Jeff杰夫 做一个理性的爱国者
    减肥挺好,肥胖导致早逝
  • 1CM
    没有了组织的个人,会抓住身边看得见的每一颗救命稻草,不管这稻草是希望还是陷阱,会想方设法融入周边环境寻找依靠感,无论这环境是清新,雾霾还是辐射,正如每一个“决定成为更好的自己”。
    《热辣滚烫》这类电影的现实感,正是形成于对现实的复刻,缺点则是止步于复刻。
  • 铭世 复兴
    我觉得也不要中日对标,中日的情况不同。
    现在电影动不动就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也是不真实。
    《热》片就想减个肥,也没啥。所说的极强的动机,实际是把起点设置在一个极端的做法。而极端往往意味着不真实。当然《热》片含有另一种极端,我也是反对的。
    当然文章大部分的内容我觉得写得很认真,有助于理解。
  • 兰陵老夫子
    中国能按原版翻拍吗??作者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看了文章了嘛,人家开篇就提了百元的核心是丧文化的反射。中国有丧文化吗?没有你怎么一模一样的照搬?所以才要改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