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等发达国家过去几年都显出颓势,美国似乎却风景独好,如何看待?

有网友提问:

为啥只有美国的人均GDP一直在疯狂地正增长?完全不像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他们那样不是失去了20年就是失去了30年,停滞倒退得非常厉害。为啥日本和德国其他发达国家他们就办不到?只有美国的经济仍在高歌?

我的回答是:

如果用一个具象化的例子来解释,就是在过去这十几年里,欧盟一直想对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收税却收不到多少。在欧盟看来,欧洲的用户是美国互联网企业的“资源”,没有这么多的用户美国互联网企业难以实现如今的规模,但是美国互联网企业挣的钱却与欧洲无关,因为收钱的是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所以,美国的大厂码农轻松能挣到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美元,而欧洲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开出的薪资连一般都没有。

如果放到几十年前,在实物销售为主的年代,美国商品想要在欧洲销售,起码得在当地建立分销体系,租用店面、设备,招聘员工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商品销售产生的利润还是要有一部分留在当地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环节都被省去了。

中国人应该也能理解这个过程。比如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原本的零售业体系也被打破,当陕西的消费者可以点点鼠标就买到一个广东工厂发货的桌子的时候,这笔钱就直接到了广东企业的账户里,中间不再有任何经销商来分走这个利润。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两地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

不过,好在中国是一个统一国家,可以靠转移支付和统一的财政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调配。但是,想让美国做到这一点,那是不可能的。

整体上看,在过去这30多年里,虽然世界经济在发展,但集中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比如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全世界能生产处理器的国家还是不少的,日本的产业一度能与美国比肩。但是到了今天,一提处理器,也就是intel、AMD、高通等少数几家。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也有类似产业,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行业地位,都难以与这些企业相提并论。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固然在发展,但是行业的上游基本都被美国企业垄断了。还是前面所说,现在欧洲人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你要真为了躺平养老,混在欧洲也没啥,但只要你想多挣点钱或者创业,最好的去处就是美国。

而到如今,最近这两年美国股市走势强劲,很多人把美国股市上涨的原因归结为AI产业的引领。在这里,先假设这个归因是正确的,且AI真的是具有“第X次工业革命”的意义,那么毫无疑问,在AI产业化方面,欧洲已经落后于美国。

过去这些年,每每有AI相关的新闻出现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上总是少不了一股阴阳怪气,甚至不乏“绝望”之类的声音。但客观来看,无论如何贬低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地位,除了美国,似乎也没有别的国家能说稳稳地胜过中国。反正至少在过去这10年里,欧洲的互联网产业规模是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的——目前全世界排名靠前的互联网企业八九成都位于中美两国。就算中国互联网企业存在创新力不够、“抄”等种种问题,这个产业规模和就业岗位的价值是没办法否认的。被很多互联网从业者吐槽的“白菜价”,其实放到欧洲也都算是高收入档位了,只不过他们自己已经习惯了这个薪资体系。

在网上,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习惯于吹捧欧洲的人,但与几十年前相比,今天吹欧洲吹得都太虚了。因为稍微正常一点思考的话,就会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依托于具体的产业之上。今天的欧洲、日本整体上还是一个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准,可是在增长的角度上,还能给这些国家找到什么增长点么?

我自己就见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两个汽车技术领域的大V,一个在德国读了博士在德国汽车企业工作,一个在中国读了博士在国内某头部车企工作。虽然汽车技术的很多东西我不懂,但是他们说自己的就业选择很有意思。

那个在德国工作的博士,说自己选择德国是因为德国的汽车企业积累厚、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好、德国企业的休假天数多、德国的人文环境好等等。

而那位在中国工作的博士,则说自己选择这家企业的原因是这家企业某个领域的技术领先世界、这个企业的增长很快、这个企业未来有可能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车企等等。

也就是说,在职业选择中,那个德国博士基本不谈技术、增长这些东西,而那个中国博士则以自己的视角,对自己企业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充满着非常大的信心。

中国汽车产业这些年发展的什么样,大家都看得到。我不是说好的工作环境、社会保障不重要,只是说当一个人谈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已经开始强调福利、环境这些东西的时候,可能有些东西已经是不太好说了。

而美国,不管它有什么问题,但在可预测的未来,芯片、AI、互联网等领域再引领一波增长是极大概率的,美国也必然是这个过程中最主要吃肉的国家。

技术领先再叠加信息产业的跨国界经营,让美国的“吸血”能力前所未有的强。而在这个基础上,欧洲还有巨大的地缘劣势——简单点说,美国想折腾欧洲的时候,只要刺激一下俄罗斯就可以。俄罗斯一旦动起来,最先有反应的必然是与其毗邻的欧洲。这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成为美国屡试不爽的招数。

正如当下,战争美国的立场上,乌克兰最理想的结果是要赢,但不要那么快赢,最好是打个十年八年,双方都打得半死不活之后再赢。

当然,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尽管过去20多年美国的人均GDP还在增长,但是无论从宏观的经济学统计数据还是美国人自己的亲身感受来看,过去这20多年的美国经济也呈现出了巨大的分化。具体一点来说,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从业者收入的确有了大幅增长,中产的收入虽然也有上涨但基本被通胀抵消,底层劳动者的收入甚至还有下降趋势——说一个直观的数据:

1999年(美国)贫困人口3463万人,贫困率12.7%。

而这是2022年的数据:

美国人口普查局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贫困率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年度增幅,目前有12.4%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人数高达4120万。

也就是说,虽然经济在发展,但是美国的贫困率几乎没有下降,贫困人数还在继续增多。

如果有人说“美国的贫困家庭的生活标准也比中国普通家庭好很多”,那就看看流浪者的数据: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资料,无家可归者的人数已从十年前的二十二万八千六百二十一人增加到二000年的二十八万零五百二十七人,增幅达百分之二十二。

这是2001年的数据。而2022年的数据是:

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2022年年底发布的报告称,全美超58万人无家可归,相当于每1万人中便有18人流落街头。该群体数量继续上升,2023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现阶段无家可归者人数超过65万人。

很明显,在过去这20多年里,美国流量者的人数大幅增加。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真的有地方可住,肯定不会是喜欢去流浪的吧?

在这个角度上说,其实互联网上一直有着两个美国——形象一点说,就是民主党的美国和共和党的美国。民主党的美国,代表的是“开放”、“进步”、“自由”等的美国,尤其是科学技术、商贸金融等领域的从业者,爱的也都是这个美国,而共和党的美国,代表的是“红脖子”的美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过去这20多年美国经济发展中利益的牺牲者——这也是川普能被选上来的基础。在科技领域全球领先的美国,和“红脖子”越来越多的美国,都是真实的美国。单纯拿其中任何一面的美国来说事,都是片面的。而也只有理解两个美国的存在,也才能明白为什么这么能整活的川普,反而能有这么长时间的影响力。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