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岛规划是「没有办法」中的唯一可行办法

  海事及水务局自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就《海洋功能区划》、《海域规划》及《海域使用法》展开为期五十天的公开谘询,谘询期已于二零二四年二月十六日结束。由于未来《海洋功能区划》、《海域规划》及《海域使用法》的适用范畴较小,并非所有澳门居民都是「利益相关者」,因而所进行的谘询活动,反应就没有其他事关「全局性」的项目的谘询活动那样热烈。不过,仍然有不少「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航运、渔民等涉海专业团体踊跃参与,并提出其专业理论及实践的意见和建议。相信,海事及水务局是能够实事求是地以科学合理的态度进行梳理,并接纳其中的有益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的。

  也有保育环境团体,透过不同方式表达质疑意见。其中最主要是针对在《海域规划》中,规划在路环黑沙龙爪角对开一公里的海域填「生态岛」用作处理建筑废料的议题,指出该海域是中华白海豚重要的觅食和迁徙栖息地,如果在此建设「生态岛」,可能会对白海豚的活动及繁殖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建议搁置在此海域填海建「生态岛」的计划。至于堆放建筑废料的地点,则改为选址新城A区东面或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南面的海域。

  对此,行政长官贺一诚在新春期间回应媒体询问时指出,有办法的话都不希望在此填海,但本澳过往已在内地堆放了不少废料及淤泥,如广东的台山,目前已不让本澳再堆放。而「生态岛」是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出来的成果,选址需经专家评估。中华白海豚好多地方都有,「但垃圾又摆边度呢?」

  环保局长谭伟文则指出,「生态岛」并非传闻把垃圾直接倒落海,是会先做堤堰,再填一部分底部,再慢慢分类填上去,这些物料全部都是经过筛选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填海物料,机场填海扩建则会率先使用经筛选的建筑废料,用量约四百六十万立方米。而岛上将不会有工商业和民居。他又指,建筑废料是建筑业必然产生的产物,若澳门要可持续发展无可避免一定要有建筑业,但堆填区已饱和,在澳门、凼仔近岸亦没有条件做堆填区,故解决和处理建筑废料是城市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他还强调,该处并非中华白海豚经常出没的地方,而且有一个几百平方公里的中华白海队保护区在选址八公里以外,该处为它们主要活动和栖息的地方。同时,参考以往的环评资料,中华白海豚集中在澳门活动的地方于机场跑道的南端,而不是现时生态岛的选址。他解释为何要坚持选址该处,称澳门水域管辖范围共有八十五平方公里,但因应部分位置作为航道、机场跑道等,故可以选择的地方不多。同时,澳门处于珠江口西面,被一条排洪、排沙线制约着,不能再向东面填,希望公众理解不是特意选取该处,而是在许多制约情况下,这是相对适合的地方。

  也就是说,在路环黑沙龙爪角对开一公里的海域填「生态岛」,是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处理建筑废料的唯一办法,在中央划拨给澳门特区的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中,唯有此处可行。其实,有保育环境团体提出的其他水域,如新城A区东面或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南面的海域,才更是白海豚「成群结队」活动的区域,「生态岛」所在海域虽然也有白海豚活动,但较少较为零散,可以说是伶仃洋中的「伶仃」区域,因而是「伶仃洋里叹伶仃」。

  澳门的垃圾处理问题,已经困扰澳门接近半个世纪。以往澳门垃圾的处理方式,是运往青洲鸭涌河边堆填。由于堆填量越来越多,已经越界堆到了珠海境内的茂盛围。在改革开放前的内地物资匿缺时代,这座「垃圾山」可被内地相关机构和人员视为「百宝山」。因为被运往该处堆填的垃圾,有不少是可循环再用的物资,以粤澳两地对「垃圾」的不同认知标准,澳门的垃圾对内地人来说就是「宝」,何况有时甚至还有整辆报废的汽车。因此,当地相关机构和人员,每日在这座「垃圾山」上翻搜收集可供「废物利用」的物资。因是「无本生利」,幷满足了内地当时某些匮缺的物资所需,故而利润甚高。因此,当时这座「垃圾山」,是极受「欢迎」的。

  但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深入进展,内地的物质供应日渐丰富。更随着内地官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日渐高涨,这座已经跨「侵占」珠海领地的「宝山」,就逐渐「沦落」成鬼憎鬼厌的「百毒之源」。不但是「侵占」珠海领地,幷为偷渡客提供偷越边境「缺口」便利,而且其所发出的臭气及苍蝇乱飞,严重影响「国门」的观瞻和环境卫生。因此,珠海市政府要求澳门终止在此堆填垃圾,并将之改造为公园。澳葡政府自知理亏,签署了协议。这就是今日的「孙中山纪念公园」的由来。

  但澳门地区狭小,寸金尺土,垃圾往哪儿堆填?于是,在谈判过程中,澳葡政府一方面要找寻临时替代堆填地点,初步堆安排在路凼连贯公路西南侧即今日的东方基尔夫球场之处,另一方面则希望能与珠海市政府合作,以「粤澳供电模式」,由澳门出钱、珠海出地,兴建可供两地共同使用的垃圾堆填区,但却遭到一心要打造连空气也能装罐出口的清洁城市的梁广大市长的拒绝。于是,澳门政府只好采用欧洲技术,在凼仔北安填海区兴建了垃圾焚化炉。但是,垃圾焚化炉并不能处理建筑废料,前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曾经与其家乡的父母官协商,在台山市安排堆填澳门的建筑废料,可能是内地也强调环保(国务院于二零一七年七月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禁止二十四类固体废物进口),及运费高昂等原因,后来却没有下文。相反,在二零一一年间,发现有大量工业物料由内地运往本澳的垃圾焚化中心及建筑废料堆填区弃置处理的情况。

  然而,澳门每年产生四百万立方米的建筑废料,每日有一千辆车进出位于澳门国际机场附近的堆填区,现已堆至十多米高。其范围已至机场跑道引桥,即将饱和,也影响到路环发电厂的排水。因此,趁着中央将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划拨给澳门特区,规划建设「生态岛」以堆填建筑废料,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而现在的「生态岛」选址,也是唯一的可行水域。

  至于白海豚保育问题,其实有关将「生态岛」选址在接近港珠澳大桥澳区水域的建议,才是「背道而驰」。实际上,当年在计划兴建港珠澳大桥时,对兴建人工岛的规划,香港和澳门的环保团体都强烈质疑甚至反对,认为将会妨碍白海豚的生息。但结果却是,港珠澳大桥各项环保措施史无前例,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大桥建设兑现了「世纪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诺。在去年十二月十五日港珠澳大桥旅游开始试运,游客就经常在东人工岛的海面见到白海豚在自由自在地遨游,高兴得直呼「值回票价」。

  基于此,说不好在「生态岛」建成后,也将成为澳门居民在近岸观赏白海豚的最佳地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