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529)战场之外:治理淮河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治淮是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不久,淮河遭遇流域性大洪水,1950年6月至7月,淮河流域普降暴雨,淮河上中游洪水漫决,灾情严重,全流域受灾面积4687万亩,其中皖北地区受灾面积最大,豫皖苏三省灾民1300万人。严重的水灾引起了党中央、政务院的高度重视。

500

流域受灾场景

1950年7月20日至9月21日两个月内,毛主席对淮河治理工作连续作了四次批示,要求“考虑根治办法”、“限期作出导淮计划”、“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完工”。

500

500

500

500

毛主席对淮河治理工作连续作了四次批示

为贯彻毛主席指示,政务院于1950年10月14日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治理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治淮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治水的序幕,淮河成为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500

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500

治淮委员会大门

“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诞生了,统一领导治淮的治淮委员会成立了,大规模的查勘测量全面开展,灾后工程建设计划付诸实施,治淮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500

淮河流域大面积测量

500

淮河流域地质调查

百忙之中,毛主席依然牵挂淮河治理,嘱托成立视察团于1951年春修期间前往治淮工地视察。 1951年5月中央视察团离京前,毛主席接见了视察团,并欣然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从此,这句话成为了党和国家留给淮河的铮铮誓言,变身为动员全国治淮的总号角,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治淮人为此努力不止、奋斗不歇。

500

毛主席题词

500

1950年至1957年间,新中国治淮成效显著。国家为治淮投资13.3亿元,共完成工程土方15.1亿立方米、石方700万立方米、混凝土166万立方米。

500

安装闸门启闭机 坝基清理

灌浆机在进行灌浆 

500 

在水库工地进行坝址钻探

500

水库水闸施工场景

这一时期在山区修建了石漫滩、白沙、板桥、薄山、南湾、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9座大型水库,发挥了较好的防洪、排涝、灌溉效益。在平原区修建了13处湖泊洼地蓄滞洪工程,总库容272亿立方米。

水库工程

500

白沙水库

500

板桥水库

500

薄山水库

500 

佛子岭水库

500

梅山水库

500

南湾水库

蓄滞洪工程

500

控制城东湖蓄洪的东湖闸

500

控制濛洼蓄洪区蓄洪的王家坝进水闸

500

濛洼蓄洪区高台子泄水闸

500

挖泥船在淮河干流上开挖浅滩

实施了五河内外水分流工程,改善了漴潼河水系的排水条件。

 

500

五河内外水分流工程中的泊岗引河开挖工程

此外,通过实施除涝工程,使大部分支流得到初步治理,局部地区进行了大中小沟配套工程,涝灾有所减轻。这些工程的实施初步改变了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