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从50年代以后,Dragon即使在西方国家,恶龙的形象也逐渐减弱
【本文来自《Loong还是Dragon》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晨大在北美,不是很了解北美地区的普通人在提到中国的龙的Drgon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但好像从50年代以后,Dragon即使在西方国家,恶龙的形象也逐渐减弱,逐渐开始接近东方的“龙”的标志。
日本比较了解,日本“龙”和“Dragon(日语为片假名ドラゴン)”并用。日本有汉字的“龙”,而且与中国意义完全相同。西来的“Drgon”,既有和中国相同的与汉字“龙”相同之意,例如,龙珠(ドラゴンボール),龙樱(ドラゴン桜)等,也有用于西方的恶龙的时候,例如勇者斗恶龙(ドラゴンクエスト)。总体来讲,日本对Drgon的印象与中国基本相同,”龙“和”Drgon“相通,并无特别的恶龙之意。
李小龙有一部代表作,Enter The Dragon,龙争虎斗,日本电影名翻译时也用了Dragon(燃えよドラゴン),不知道这部片名是否有当时好莱坞对中国印象,但就后来看,李小龙的这部Dragon,却是获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使李小龙成为在中国以外最著名的中国人之一。
所以,我还是比较倾向晨大的观点,就是Dragon的使用主要还是看使用者的印象,如果有恶意,即使用Loong也还是恶意满满。从目前来看,Drgon在用于中国传统文化“龙”时,普通人至少负面印象比较少。
不过,今后的翻译还是要注意,特定名词尽量使用中国固有拼音和意思,尽量不要去用对方语言中近似或摸棱两可的词去套,这也是中国文化传播和自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