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股市和中特估

现身说法,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我对市场本质、当前行情和中特估的理解:

1. 历史回顾:

 07年入市,08年腰斩,09年还在08年阴影里,10年才回本。

11-13年经济和市场都在消化4万亿,基本靠打新赚钱,当时年化能有10%。

14年创业板神话,当时流行和现在相反的策略“多ic,空IH”,也就是做空主板权重金融,做多创业板,    

15年杠杆牛,我是靠央企股赚到钱的,因为别的长太多,才敢在央企股加杠杆,股灾腰斩,年底又折腾回来。当时和现在不一样,有信心和股灾搏斗,市场信用也没问题,大家都觉得是杠杆问题,和市场及经济无关。

16年熔断,感觉是第二次股灾,结果也差不多年底收回来,对市场的信心啊信用啊整体感觉和15年差不多。

17年金融开放,这年A股没啥印象了,开始接触港股,为未来港股悲惨埋下雷。

18年贸易战,A股跌了一年,A股也亏,但印象最深还是港股,买了国企股被做空,被教做人。

19-20年,外资流入+基金白马牛+新兴产业结构牛,买点基金赚了指数收益,自己做的没赶上基金,因为抱团股都是一路涨,估值高,别的涨的其实不多,最后还是靠补涨的新能源-特变电工赚了一点。

21年 疫情,震荡

22-24年,其实22年后就很难了,23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一直在减仓,有心的可以去翻我当时写的几篇文字,也算是很深刻,很绝望,但怪自己不够知行合一,有散户舍不得割肉的通病,好处是一直还能睡得着,坏处是留的那么点跌幅很大。

总结一下,

首先我是相对保守的风格,这么多年尤其是行情不好概念炒作盛行的时候,我没赚过钱,我赚钱主要是15年和19-20年,15年是整体牛,回头看是市场收割了之前多年社会财富的积累,背景是地产和外贸传统经济发展的业绩和财富兑现。19-20年是外资和白马牛新兴产业结构牛,回头看是收割了外资和基金,逻辑是新兴产业大发展国运向上。可以说这两波都是有着实体经济背景和业绩支持,并非无脑炒作,虽然最后结局差不多都是一地鸡毛收场,但在当时是故事很美好,业绩很扎实。不是炒烂股 。

此外,在具体标的选择上,我也是偏保守,同一个方向比较爱选择机构偏好的,而不是选择柚子喜好的,换言之就是确实有业绩,或者估值贵但确实企业实力强。

其次,我是相对偏爱国企的风格,因为普通人看不懂很多企业资本运作的手段,国企这方面要简单些。

今天,其实我还是上面这样一个人,你说我抄烂股我是没法认同的,我也相信大多数股民作为普通人没有主动投机炒概念的动力,多数人应该是行情不好选择放弃或者躺平。

我不太认同陈经,或者同样的标的和逻辑,我过去还认同,现在却不敢买,关键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市场整体出了较大的问题,导致个股没有办法抵抗,市场在一场系统危机里,如果能力最强的那个意识不到问题核心,或者处理不好,普通人没有办法靠牺牲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说你买不买中特估就能回避的。

2.  关于去年上半年的中特估行情

“2023年3月11日 — 被视为中东地区宿敌的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在断交七年后签署协议”,转眼行情启动点都快过去一年了。其实过去我一直是鼓吹中特估的,去年行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在期待国际突破,霸权崩塌,中国资本市场能顶起来,奈何美帝不傻,军事再惨再怂,美元资本都当看不见。人家装傻充能,资本特别讲政治,大A就毫无办法,最后只能哪里来哪里去。。。

去年的中特估实际上银行不是主角,当时行情开始变差,但没有那么差,外资开始流出,不管是讲政治主动也好还是被拜登逼的也好。除了银行,中特估基本最后哪里来哪里去,原因主要还是缺钱,外资流出,内资只能做少数热点,后来钱是被AI给吸走了。

3. 估值是没有意义的,但分红是有意义的

这句话要强调,因为是我的感悟,我其实也有点后悔没有在这么凶险的市场选择相对安全的高股息方向。我采用控制仓位的方法来应对,终究还是有损失。

估值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说xx估值低,xx估值高,通常只有同一行业业务非常同质化的才有意义。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估值差异的因素千万种,各种估值矛盾也很多,单纯说估值毫无意义。

但分红率确实是有意义的,这也是银行最大的依仗,也是银行和其他中特估的本质区别,是国家对银行保驾护航的关键所在。

对的,你没看错,银行股虽然有分红,但银行股走得好,关键还是国家在维护着。过去很长时间银行也是随波逐流,但最近几年确实有不同,15年救市的万亿资金最后去了哪里,多数人不太关心,我也不是很清楚,但理论上汇金是专门投资银行和金融股的,好像它没有权限去投资非银行股。

4. 现在的中特估行情性质:国家金融维稳+有规则优势的资金的获利策略(资本永不停歇,尤其是占据c位有规则资源优势的资本,在中国也如此)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天除了银行石油,大多数所谓的中特估概念也是大幅下跌,整体已经基本在前低附近,虽然好于小微股票,但是有限。

这里面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除了银行,多数中特估企业的估值和分红没有那么美丽,汇金也不会买,下面的主动资金也不会买。

二是国家直接维稳主要限于金融板块,直接维稳特指汇金这样的机构买入,向鼓励央企回购这些都属于间接维稳,目前依然是口号阶段。好了,上述博弈格局被市场里有规则优势的资金看到了,所以“多IH IF,空IC IM”的策略就来了,这个策略是能赚钱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这部分资金是主动的,和被动平仓的各种爆仓不同,爆仓的可能也做好准备到了什么位置就要卖,但是爆仓不赚钱而是亏钱,而且爆仓是被动的,但是多IH IF,空IC IM”这个策略的资金是主动赚钱的,他们是打破市场平衡的最主动的引导者 。

5. 我会怎么应对市场和所谓的中特估

实际上今天大部分中特估也暴跌,有些也破位了,只有银行石油还在死撑。所以现在如果买中特估,大体上也和买其他股票一样属于左侧逆势,那可真需要一点信仰了。

我应该还是选择看戏,因为我一直认为市场不来一次发自灵魂的深度改革,看不到希望。虽然我不希望银行和中特估跟着崩盘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但如果能让一些人正视问题,那或许不是不可接受。

市场里其实是有不少误杀品种的,但是现在没人敢上,我也不敢。只有掌握zf底牌的人才敢。

中特估里也有有业绩或者确实便宜的,如果继续大幅下跌,那么理论上确实会比一些民企股具备信用方面的优势,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应该也更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