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海外游客尚未成功,官民仍需继续努力

  为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来澳旅游,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继今年元旦推出香港国际机场直达澳门免费客车票务优惠后,前日又宣布,从二月一日起推出「免费直达巴士车票及船票」优惠,包括澳港机场直达、喷射飞航及金光飞航,向访港的国际旅客(大中华地区以外),提供免费单程车船优惠。船车优惠活动期分别为半年及七个月。优惠名额有限,先到先得,额满即止。其中「免费直达巴士优惠」的活动期为二月一日至八月卅一日,飞抵香港国际机场的国际旅客,凭有效的外国旅行证件和登机牌在禁区内即可换领免费车票,在海天中转大楼直接乘坐直达巴士经港珠澳大桥到澳门。而「免费直达巴士车票及船票」的活动期为二月一日至七月卅一日。相关国际旅客只需凭有效的外国旅行证件和来澳前七天内抵港的登机证存根、电子机票或交通票据,可提前预订免费船票。同时,也向年内停泊香港的邮轮国际旅客招手,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邮轮国际旅客在香港泊岸时,参加旅行团到澳门旅游消费。

  旅游局的这两项优惠措施,受到澳门旅游业界的欢迎,指出政府持续拓展国际客源的决心值得一赞,让业界有信心今年国际客量可回复疫前水平。此举是希望能够借着促销活动,刺激访港的国际旅客延伸行程至澳门,业界也相信扩大促销范围后,成效更大。

  这两项措施,虽然标的性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来澳旅游,但其中的内涵有所不同。实际上,第一阶段的「免费直达巴士车票及船票优惠」活动,是以海外游客在香港国际机场抵埠后,不入境香港,经由海天中转大楼直接乘坐直达巴士经港珠澳大桥到澳门,虽然其中有部分旅客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澳门,但在澳门主动采取优惠措施后,可能会对另一部分并非以澳门为「第一目的地」的海外旅客,被「截留」到澳门。在疫后旅游业复苏的业态,澳门比香港较有进展,让香港业界既羡又自艾「不争气」,而香港特区政府也正在「扭尽六壬」,包括推出「盛事经济」等措施,力图扭转被动态势之际,这项城市可能在部分香港业者的眼中,难免会有「与香港争客」之怨罅,不利于澳门与香港两个特区的互动发展。

  而第二阶段的「免费直达巴士车票及船票」活动,受惠对象就延伸到以香港为「第一目的地」的海外游客,而且对其在香港逗留时间的「宽限期」还长达七天,这足以是并非「深度旅游」者在香港逗留时间的最长值,因而一来就可以消除上述的负面情绪,二来也是充分尊重香港特区政府及旅游业界的诚意表现,而与此同时却也可促进澳门的海外游客市场的增长发展,正是一举多得。

  其实,在客观上,可能也将会对内地吸引海外游客入境旅游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实际上,在三年疫情过后,某些西方国家出于「围遏中国」的战略考虑,竭尽全力「抹黑」中国,并恐吓海外游客,使得海外游客「望国门而止步」。当然,可能也有着「签证难」(最近国家已经采取了系列的「免签证」措施),及国外的社交软件在中国内地无法使用,海外游客却也难以使用需要实名认证的支付宝和微信等手机付款方式,及海外游客手机里的导航软件用不了,国内的导航软件却又看不懂……等客观原因,导致内地的海外游客市场确实是颇为清淡。

  如果澳门特区政府这两招引客「板斧」祭效,当海外游客在游览「澳门历史城区」及现代化综合度假村设施的同时,也从经济发展、市民生活、社会百态中,切实地感受到,中国澳门特区并没有像西方(也包括滞留在海外的个别澳门人)「唱衰『一国两制』」那样的「不济」,相反还经济复苏进度较快,居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因而廓清了「唱衰派」笼罩在自己身上的迷雾,并举一反三地思考,中国内地也是与澳门特区那样欣欣向荣的太平世界,说不准还将会利用「大湾区」对海外游客的开放政策,进入大湾区「探险」。在得出与「唱衰派」截然相反的结论后,经其口语及文字传播,对「唱衰舆论」发挥「消毒」作用,进而助力于内地的海外游客市场复苏。当然,「大湾区」的「揸FIT人」,也应当推出更灵活更方便的接待海外游客的措施,与澳门进行市场联动。

  当然,澳门旅游局推出的这两道「板斧」,首先还是为了推动澳门海外游客市场的复苏发展。实际上,在「疫后首年」的二零二三年,入境旅客约二千八百二十三万人次,恢复至二零一九年的七成。但国际旅客只有一百四十六万人次,占入境旅客总数的百分之五点二。而对比二零一九年,入境澳门的国际旅客人数有三百一十万人次,占入境旅客总数的百分之八。特区政府在长远发展计划中,希望国际游客的占比能够高达百分之十。这当然是为了响应中央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号召,及尽量减少博彩业对内地游客的依赖性的指示而为之。

  一个二点五个百分比,另一个四点八个百分比的「差距」,对澳门开拓国际游客市场形成较大的压力。因而已经在恢复内地游客市场方面交出亮丽「成绩表」的旅游局,就必须在吸引海外游客方面多下工夫了。此前,旅游局已经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进行推广澳门旅游的「路展」,据说还将会到东亚的一些国家推广澳门旅游市场。而这两招「板斧」,也是可行的措施之一。

  目前,澳门的国际客源市场依次是菲律宾、韩国、印尼、日本及美国。但相比之下,菲律宾和印尼的旅客是以探亲为主,甚至是为了寻求「女佣」的工作机会,因而他们的消费力相对较低。而韩国、日本及美国旅客的消费能够则较强,而且可能有部分游客将会进入赌场「小注可怡情」一番,其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游客相比,对澳门的「贡献」相对较大。

  如果以「悖论」的理论来论证一番,可能会发现,澳门旅游局推出的这两项优惠措施,其实也是对澳门国际机场未能充分利用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签署的双边航约的「无奈」之举。实际上,这两项优惠措施的对象,是在香港国际机场抵埠的海外游客,或是靠泊香港启德码头的国际邮轮的游客。而在澳门,虽然已经与约五十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了双边航权协议,但能够付诸实施的只有不到十项,白白地浪费了这笔宝贵资源。尤其是那些消费力较高的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至今尚未有开辟航线。在特区政府与「澳航」续签专营权合约后,希望能够利用这些宝贵航约资源,运用「第五航权」的原理,使用当年「澳航」所创造的「原飞机,换班号」的方式,使用「代码共用」的方式,分两个航段开通内地各航点(尤其是西北、西南、东北地区各航点),经澳门前往世界各国航点的国际航线,具有执飞国际航线资质的「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又得等上一段时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