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精读-1
如何理解“宗教是颠倒世界的总理论,是它包罗万象的纲要,是它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是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如何理解这个“颠倒世界”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成”。恩格斯对这段话的解释是:“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在不同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复杂的人格化”,“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神秘力量的幻象,现在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神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又会被赋予万能的属性。而这个万能的神本身又只是抽象的人的反映”。也就是说,宗教实际上是将抽象的人在自然和社会上的反映从自然和社会实体上割裂出来。马克思也在后面说“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实际上提到的就是这个“被宗教割裂出来的抽象的人”的本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本段中也说到,“一个人若曾在天国的幻想现实性中寻找超人,而找到的只是他自身的反映,那么他就再也不会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去寻找他自身的假象和非人”,也就是说,一旦意识到了这个被割裂出来的抽象的人的本质是“自身的假象”和“非人”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这种不具有现实性、单独剥离出来的“超人间力量”实际上只是自身的从属和附庸,而并非自身的主宰。对于这种“超人间力量”,宗教必然会将其人格化以应对人响应宗教的需求。这也是马克思在这句话后面提到的“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在人本学的意义上,这个“颠倒”就集中表现在这个被割裂出的抽象的人的本质以及其存在之间的从属关系的颠倒。而意识到这种颠倒了的从属关系的人,也就必然会意识到宗教利用了这种关系来布施它的恩泽,使人们觉得自己现世或者前世和来世的幸福喜悦都必须依附于它,而意识不到它其实是依附在人的幻想之上的,那么也就必然会对宗教将这种依附关系颠倒从而给神职人员聚敛财富、名望和地位加以批判。事实上无论是路德还是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本身也就是这种批判的一种直观体现。但是宗教改革派依然还是基于宗教而创造的一个新的利益集团,这就是宗教改革和启蒙之后反宗教的思维框架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点而在本质和存在的理解上,宗教和客观唯心主义确实是有共通之处的,前者确立一个被抽去物质的现实本质的存在本原,而后者则将人的意识非人化,成为从中可以演化出万物的客观本体存在时,实际上也是在塑造一个类似宗教里的万能神。但宗教毕竟不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产生是基于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只是因为历史局限性使得人难以采用正确的认识方法,再现认识自身的复杂和矛盾性,但宗教产生和存在都不依赖于此,更不专门从事认识的研究。所以马克思在一开始就说明了宗教作为颠倒的世界观被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宗教本身就是颠倒现实的虚幻反映,其基于的就是已经颠倒了的现实,而客观唯心主义则是对现实的颠倒反映,其基于的还是现实在一开始马克思也提到了,宗教信徒主体的本质特征其实是“无法掌握自己的人”,早期姑且不论,在形成社会文明的时代,表现在外在则是人所创造并体现人的本质的社会力量与其中的一部分人相异化,导致这部分人无法自由决定和掌握自己,甚至受到和行为所对立的活动结果的盲目支配。而劳动和劳动者的异化则是构成这种异化的核心。简单的说就是,劳动者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和劳动成果,被压榨劳动,并无法自由支配哪怕是扣除了生产成本所产出的劳动产品的结果,就使得人类创造出来的经济关系和生产资料反而成为控制创造他们的人的工具,这就是一种“颠倒”的直观表现,也是构成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的直接的现实基础。而无法推翻这种关系,转而投向对颠倒世界中的神明祈祷,以祈求来世摆脱自己无能为力的现状的结果,就是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不过,因为宗教世界观和颠倒的现实之间还是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的,所以马克思认为,在对宗教的批判已经深入到揭示人的问题的时候,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而必须转向对现实的批判。所以马克思也提出了这个现实的批判的导向,就是“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神圣形象是天国,是宗教,是神学,那么非神圣形象就是尘世,是法,是政治。前面说到宗教改革,实际上宗教改革就是一次不太深入的批判,改革派看到了教廷分裂的意识形态斗争,看到了教廷将神圣的部分庸俗化的敛财过程,他们直观且武断的认为这是教廷的错,教廷“不配作为神在人间的代行者”,而他们这些虔诚信徒才是。所以宗教改革没有揭示人的问题,反而更强化了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新教在大陆从天主教分离之初比天主教更极端、更激进、更血流成河的根本原因——他们是要通过这种极端、这种激进、这种血流成河来完成“我才是神的代行人”的思想改造,无论是自我改造还是改造其他教徒。但天主教和东正教讲空洞的思想教育,而新教在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伊斯兰教在君士坦丁堡对这两派所做的简单粗暴的干涉输出,都不是一个合理的改造过程。深入揭示宗教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宗教是人的异化,宗教世界是对人的世界的一种颠倒,通过这个理论对世界进行合理的改造,将这个颠倒的世界改造回正常的状态,并告诉宗教信徒宗教本身的异化和颠倒过程,让他们从神和来世的迷梦中醒来,认识到只有自身才是自身的主宰,才是从根本上从精神上将宗教降维的途径。也就是说,随着教徒对神、来世、彼岸和宗教本身从毫无所觉到清醒认知的时候,宗教也就必然会在这种认知过程中自然消亡当然了,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在形式上的改变和运动也无非是社会阶级对立的反映,而在这点上宗教也概莫能外。所以对宗教的揭露和批判永远是从被上层神职人员压迫的最底层开始,然后逐渐向上的。宗教改革派之所以对宗教揭批无法深入,那是因为他们只是中层,他们能看到上层压迫他们的现实,但他们看不到底层也在被他们压迫的现状。所以他们可以反抗上层,却永远摆脱不掉将宗教这个鸦片输送给底层和弱者进而获取自己的地位的魔咒。他们的信仰或许也是虔诚的,但这种虔诚却成为了他们改革中最大的阻碍。就如前面所说,虔信宗教的人永远是“无法把握自己”的人,而忽悠他们信仰宗教以供自己聚敛财富、权力和名望的又因为能认识到这种颠倒世界的本质,所以不可能会对宗教产生有多虔诚的信仰,但由于他们所处的阶级的本质,注定了他们并不会为了社会大众而去真正改造宗教所处的颠倒的现实世界,相反还会因为能够获取更多现实利益而加入强化宗教世界的一员之中,所以其实上层是可以被利益所同化而收买,而底层则可以通过揭露上层对他们压迫的现实而使他们觉醒,但改造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这些既被压迫也压迫他人,而且还虔诚信仰认为这种压迫与生俱来(原罪),也必须得到传递的中层狂信徒。有的人采取循序渐进的同化方式,有的则采取肉体消灭的方式,但无论如何,无法消灭这个阶层,就无法完全改造现实,使得被异化的“归位”。而从长期来看,上层也必然是要被同化的。哪怕拉拢他们以分裂宗教进而达到分化目的,但最终还是要将他们列入改造名单。因为即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飞跃性的革命,但只要抽象的人和现实的人无法在自然和社会实体上加以统一,这种割裂就依然会产生宗教信仰的土壤,所以要让宗教信徒不至于成为对现实批判的猪队友和阻碍,那么这种改造就必须做的完善和彻底,而且也必须覆盖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