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导师事件”的处理结果,关系无数研究生的未来。

昨天一大早起床,我点开手机,看到一个兄弟发给我一个微博链接——

500

啪的一下,很快啊,我就点开了。。。

500

看了两行,啊,原来是举报学术不端啊,我还以为举报生活作风不端呢。没意思,没意思,不看了。

没想到,事情越来越发酵,我终于忍不住仔细看了一下。

500

内容毕导总结的很好,129页如毕业论文般的举报材料主要举报五条内容:

1. 实验条件恶劣:实验室缺乏实验设备,无法开展实验;

2. 学术造假开扒:实验材料缺乏、研究论文造假;

3. 违规报销生财:研究生津贴不按时发放,套取研究经费;

4. 教学非常随意:上课就现搜B站视频播放,美其名曰锻炼学习能力;

5. 毕业答辩背刺:毕业答辩的时候看到评委质疑,直接让学生延期。

毕导,公众号:毕导11名硕博联合举报导师学术不端?看完129页的PDF,我裂开了…

什么感觉呢?

熟悉,很熟悉,熟悉的味道。

倒不是我自己哈,是我的一个朋友,准确的说是一个粉丝在后台给我留言,讲过类似的事情。

这个朋友是临床的研究生,跟了导师之后发现没有实验平台。跟这次举报材料中所说的实验条件非常简陋相比更惨,是完全没有实验条件。

500

老板却丢给他一个国自然让他做,要不然就做自己的课题。他忍不住看各位师兄是怎么做的,却发现师兄的论文中有一堆漏洞,很多图片重复和造假的行为。

可老板每次都夸师兄努力聪明,发文章多,骂自己浪费时间、浪费经费,一点成果都没有。不仅如此,老板还克扣研究生的补助和经费,到了结题的时候还找师兄大量套取经费。

他还被迫参与各种奖项的申报,造假PS图片,做PPT连续加班到深夜,没空回家洗澡换内裤,过几天回家内裤都硬了,放在桌子上能立起来。

500

所以,这样的人可真不少,比这位被举报的黄姓导师还过分的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会这样呢?马克思曾经引用过一句名言,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托·约·登宁《工联和罢工》1860年伦敦版第35、36页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管研究生导师叫老板?

其实跟老板还蛮像的,手下几个员工(硕博生),不断地接甲方项目(基金、课题),让员工们完成这些项目(做实验、写论文发SCI),同时向甲方结算(结题、报奖)。

500

所以导师们和老板们一样,也会考虑收益和风险的问题。

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学术造假的成本很低,而收益又很大。

对于学生而言,坚持学术诚信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看,当你年近三十,还未成家立业,收入就只有一点微薄的津贴,只希望早日毕业养家糊口。

当你辛辛苦苦做了半天实验,却发现做了几年的课题,结果完全不理想,推倒重来意味着毕业遥遥无期,而自己动动手指,改下数据,一切可能就迎刃而解。

更别提有些导师暗示你造假、拿毕业Push你了。

学术不端还有学校的学术道德委员会约束,针对学生的压榨、PUA,却完全看老板的态度和人品,可很多时候,这又是个盲盒。

大部分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可能选择随波逐流。而这十一位同学却选择了站出来,举报他们的导师和师兄师姐。

这是需要多么纯洁的灵魂和无比的勇气啊?我突然想起了那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00

他们每个人都明白举报的后果,很可能耽误自己的学业、甚至遭到打击报复,却仍然毅然决然地这么做了。

这一次,他们做得漂亮,用一个129页的PDF掀起舆论的浪潮,同时在多个平台实名发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事件曝光在聚光灯之下。

500

前两天跟原来的大师兄聚餐,他已经评上了博导,说起他的几个学生,他无奈地笑了笑,“比不上你们啊!”

按他的说法,他的学生比我们难带多了,根本忽悠不了,一个个的鸟都不鸟你,干活倒也干,就是按时上下班。科研根本Push不动,自己按部就班,卷也不卷的。

我看着他的苦瓜脸笑了。这样的00后越来越多,不仅整顿职场,整顿医场,还能整顿整顿学术场。

有意思的是,很多导师也在关注这件事:

500

华中农业大学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启动了调查程序。

500

希望学校能够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学术规范严肃处理,同时保护好举报的十一名同学。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关系无数硕博生的命运——

如果处理很严重,那些做过类似事情的导师也会掂量掂量这么做的后果,会不会也被自己的学生举报。

但要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其他人一看这也没啥啊,无疑将会大大促进这类行为。那么,我真的会有点担心了。

全部专栏